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特区建立40年,艺苑竞秀蔚成林(三) —— 培根铸魂 为新时代凝心聚力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20-11-04

  4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一卷中华民族改革图强、开放图盛的瑰丽画轴从这里徐徐展开。
  这是一卷气贯意连、气象万千的浩瀚大赋。在这卷丰赡壮阔的传世史诗中,最柔美的色彩是那一抹如春的绿色——深圳文学艺术之林。
  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文艺事业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深圳市文联团结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与创业者同行,在这片沸腾的热土上挖掘文学艺术的甘泉,用智慧与激情、心血与汗水、耕耘与播种,建构出一幅独具风采的文艺版图。

  深圳市文联成立于1981年。经济特区草创之初,文学艺术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创业者同行,在深圳创造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创造了文化奇迹。市文联从成立之初只有数个文艺家协会,发展至今拥有12个门类的文艺家协会;文艺工作者从最初只有为数不多的“开荒牛” ,壮大成为一支超过8900名市级会员的文艺大军,其中,国家级会员900多名,省级会员2300多名。王子武、胡经之、但昭义、祝希娟、冯刚毅、何煌友等文艺名家成为城市人文的旗帜。
  市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和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创新之中。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充实城市文化的精气神。无论是探索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精品生产新路子,还是开展各项高雅艺术及文化普及服务,为公众提供精神文化大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抑或为文化产业提供智力与专业支持,推动深圳文化走出去,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城市发展注入沉甸甸的文化艺术内涵,更肩负起凝神聚力、培根铸魂的责任使命。

3.jpg

深圳文学季连年推出《深圳报告》

  在2008年新春,南方几十年一遇的冻灾中,深圳文艺工作者的身影穿行在受冻灾影响的人群中,激起了一股股暖流;在汶川特大地震的山崩地裂中,深圳众多文艺家通过义演、义画、义卖,将创作成果转化成抗震救灾急需的资金、物品,完美诠释了艺术为人民的高尚宗旨;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市文联带领文艺界以艺抗疫,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文艺力量。
  文艺志愿服务是深圳建设“志愿者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文联每年开展“温暖你我心”“到人民中去”等各项文艺志愿活动200多场。数千文艺服务志愿者像春雨般播洒在深圳的各个角落,成为基层文化的“生命因子” 。
  在深圳,一道道文学艺术风景翩然而至,一个个文艺精品可圈可点。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得益于党中央高度重视包括文艺工作在内的文化建设,相继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根本保证;得益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门对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高度重视,文化崛起的主线始终贯穿在深圳的发展逻辑当中,使文学艺术获得一个个发展机遇;得益于中国文联及各协会以及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合作;得益于市文联领导班子政治头脑清醒,找准在文化发展大潮中的定位,团结奋发,趁势而为;得益于全市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文化追求和倾情奉献。

4.png

2019年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三届客家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深圳拥有门类齐全的“文艺深军”和19万余家新文艺组织,但文艺人才队伍仍存在结构性不足,文艺事业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市文联党组以新思路、新举措,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向新目标进发。在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市,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城市范例的道路上,勇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排头兵,继续创造、见证、抒写深圳文艺新的荣光。

5.jpg

胡经之先生成果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