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21-01-20
2020年,在深圳市文联的正确领导下,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团结引导全市民间文艺工作者,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市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注重引领,“以艺抗疫”助力“复工复产”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市文联的号召和部署下,市民协动员全体会员围绕“抗击疫情”主题开展踊跃创作,共征集到各类优秀作品152组(件),其中13件入选广东省《民间文艺抗疫作品集》,相关工作成果在国家、省、市媒体进行了报道。随后,组织会员作品参展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深圳市非遗传承人抗疫作品展”。
福田、宝安、龙岗等区民协也积极组织会员创作包括剪纸、水粉画、音乐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抗疫作品。部分作品参加了深圳抗疫美术作品展览,得到媒体宣传报道,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市民协的组织推动下,全市民间文艺家从疫情的影响中逐渐实现复工复产,踊跃开展创作,讴歌科学抗疫的精神,业界也呈现了迅速复苏的良好态势,重现活力。
深圳市非遗传承人抗疫作品展。
举办剪纸展,庆祝特区建立40周年
8月18~30日,“改革创新再出发——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优秀剪纸作品展” 在南山博物馆举办。该展由中国民协指导,市文联、南山区委宣传部主办,市民协、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山区文联承办,展出精选的83件(组)优秀作品,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模范的赞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优秀剪纸作品展现场。
参展艺术家来自内蒙古、河北、湖南和深圳本地,不仅包括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有知名艺术家和学校师生。郑蝴蝶、周淑英、田星、刘期培、贺虹等剪纸大师均携大作亮相。
市区联动,办好“深圳民间文化周”等各类活动
10至11月,由中国民协、广东省民协指导,市文联主办,市民协、深圳博物馆、市非遗保护中心、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新时代?新征程——2020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14届客家文化节”系列活动在福田、南山、宝安、龙岗、光明5个区举行。市区联动,主分会场活动同步开展,共举办了12项28场次活动,涵盖艺术门类54种,惠及市民8万人次,充分展示了深圳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和精彩魅力,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上一场丰厚的艺术厚礼。
该项目主会场的六大活动,以动静结合方式展现多姿多彩民间文艺。其中今年创新推出民间文艺大师公开课,获得市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认可。其它五大分会场活动各具特色,充分调动了各区民协和民间文艺团体的积极性,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20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14届客家文化节开幕式专场文艺演出。
2020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14四届客家文化节活动列表。
云端展艺,穿越时空引反响
今年特别加强线上活动力度。市民协与中国民协联合举办了“全国民间文艺展演”(深圳专场)选自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种不同表演形的34个作品,于9月22~24日进行三场展演活动,线上反响热烈,点击率达到20余万,产生广泛的影响。
全国民间文艺(说唱、小戏、小品、音舞)作品展演“深圳专场”。
10月31日在云端启幕的“中华颂”第11届全国民间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不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还通过微信小程序给全国各地观众送去了一场戏曲艺术盛宴。
“中华颂”第11届全国民间小戏小品曲艺大展
此外,市民协还与广东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合办“岭南味道”影像作品展,以线上云展的形式分享岭南味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深圳博物馆合办2020年深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采用直播观展和线上带货等方式展示深圳非遗和民间工艺的魅力,活动当天观摩人数超361万人次,最高在线观众227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线上直播。
精品创作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延续2019年的创作热情,市民协会员积极开展精品创作,全年累计获奖23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9个,市级9个。
市文联领导、市民协第五届主席团成员为获奖艺术家代表颁奖。
加强协会管理,提高凝聚力和执行力
市民协全面落实市文联党组对协会的管理要求,全年组织召开主席团会议3次、理事会会议1次。主席团成员、理事积极出席协会会议,参加协会活动。做好会员发展工作,2020年新增会员54人,推荐2人加入中国民协,14人加入广东省民协。市民协现有会员377人,国家级26人,省级94人。
召开市民协五届六次主席团会议。
年内组织开展民间文艺调研12次,深入各区、非遗产业园区、文创企业中的文艺家工作室、新文艺群体等,进一步了解深圳民间文艺发展现状,摸清家底,深入调研文艺家的需求和困难,为下一阶段工作作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探索。
调研国家非遗项目“聂氏麦秆画”。
各区活动精彩纷呈,龙华区民协成立
福田区民协举办了“百名书法家送春联、送剪纸活动” “建区30年劳模英雄谱剪纸展”“劳模纪实摄影展”等活动。组织创作的面塑作品《茶圣陆羽造像》《茶经经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保护,是区级协会第一个国家级茶文化专利文创作品。
罗湖区民协申报了25项非遗保护项目,其中22项被列入市、区级保护名录,2项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1项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举办了“非遗传承体验课程暨‘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王氏面塑展”、七夕节展示表演、“中秋节”民俗线上线下展示展演、《春天随想?孺子牛》新作品音乐专场和“视界非遗 匠心独韵”第2届罗湖岭南文化季等活动。
宝安区民协举办了“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家园寻梦——第4届深圳宝安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览及广东当代陶艺学术邀请展” “首届宝安区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创作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龙岗区民协增强民间文艺社团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社会团体开展公益文化服务活动模式。吸引一批活跃年轻力量加入民协队伍。非遗传承人开班授徒,下沉社区搜集、记录、整理龙岗民俗,并首次搬上龙岗中秋民俗展演舞台。举办了“中秋客家民俗传统文化”“当东方遇见西方——竹笛与钢琴的对话暨龙岗民协原创新民歌民乐”等活动。龙岗民协的客家新民歌创作走向全市前列。
龙华区民协成立,成功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首批会员53人,选举出理事会成员12人,选举出主席团5人。
在新的一年,市民协将继续组织和服务全市民间艺术家,秉持工匠精神,勇攀艺术高峰,举办高质量活动,努力开创深圳民间文艺工作新局面,为深圳“双区”建设再立新功,让奋斗在深圳各条战线上的人们寻得精神的原乡,收获心灵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