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6-03-28
【深圳商报讯】(记者 梁瑛/文 韩墨/图)由深圳市政府主办的“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3月27日在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汇集103位海内外知名艺术家的水墨作品,分别在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和深圳画院美术馆展出。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老领导厉有为及众多海内外嘉宾参与了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开幕式。
作为深圳知名的常设性文化品牌,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源自1988年的北京国际水墨画邀请展和1992年深圳国际水墨画邀请展,28年来,这一展览紧贴中国美术当代转型,把握水墨艺术的发展脉络,提出和实践了传统中国画传承革新的一系列课题,打造了一个水墨艺术创作、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历届双年展呈现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艺术家的数千件水墨作品,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一份丰富而完整的水墨艺术的时代样本,为观众展开水墨艺术当代发展的壮阔画卷。同时,有2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的历届深圳水墨论坛,也为水墨研究留下了颇为丰富的学术成果和珍贵文献。在本次展览中,这些资料都以文献展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多年来,双年展对于水墨艺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水墨艺术已经从较为单一和封闭的形态迈向多元和开放空间的今天,“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通过“新中国画VS新水墨画”主题展、“墨海新境”特别展、“鹏城墨韵”专题展三个展示单元对水墨艺术的丰富形态进行完整呈现。
作为展览的重头戏,“新中国画VS新水墨画”首次以“新中国画”和“新水墨画”这两个概念来概括当下水墨创作中存在的两个艺术体系。策展人认为,“新中国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当融入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并使水墨有了更新的发展;而“新水墨画”则是在大胆挪用西方现代艺术方法论的同时,通过对传统的改造,进而开拓水墨发展的新天地。展览将这两种不同形态的作品同时呈现在两个相邻的空间里,促使其产生学术上的对话,便于理论家厘清当下水墨艺术发展的线索。策展人鲁虹表示,“从此次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二者各有优长,都有值得研究之处。可以说,它们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有趣的是,新中国画的艺术家大多在美协体系之内,而新水墨画艺术家左右则聚集着另外一群批评家,近20多年来,针对以上二个形态的艺术展览尽管很多,但将这二种形态的水墨集中起来办展并进行比较研究的活动却还没有过。此次展览邀请的都是在当代画坛非常活跃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从新中国画部分的刘大为、王明明,到新水墨画的黄一瀚、李津, 可以说是大腕云集, 因此这也是对当代水墨艺术的一次很好的检阅,是目前水墨领域最好的展览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加重了本土艺术家的分量,首次设立本土艺术家专场,在深圳美术馆展出的“鹏城墨韵”专题展呈现了35位深圳本土艺术家的水墨作品。鲁虹表示,近些年,深圳的水墨艺术发展态势良好,整体水平很高,出现了很多知名艺术家,此次在主题展中亮相的梁诠、董小明、刘子建、郑强等,都是在新水墨领域非常抢眼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