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海外艺术走进来 本土艺术走出去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6-03-25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樯/文

巴塞尔艺术展像一块巨型磁铁,吸引着来自全球的艺术人士,这让三月的香江每年此时俨然成为艺术之月。两天的VVIP和VIP以后,第四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昨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门迎宾。

本届艺术展搜罗了亚洲以至西方年轻艺坛新秀及当代大师之作,囊括了20世纪及21世纪最优秀的艺术作品。239家国际顶尖现代及当代艺廊,展出超过4000多位艺术家创作的绘画、雕塑、装置、印刷品、电影、录像及数码艺术等。展会涵盖35个国家及地区,来自亚洲及亚太地区的画廊大约占半数,在艺展期间,还会有上百项文化活动在全香港开展。本届参展规模被誉为“香港巴塞尔史上阵容最强大的一届”。

今年的参展阵容还被巴塞尔艺术展亚洲区总监黄雅君誉为“史上最佳”,不少画廊在还未正式开门迎宾前诸多作品已告售罄。

大牌画廊带来的大牌艺术家作品依旧是本次艺展上最受瞩目的焦点,西方现当代艺术深耕亚洲市场的决心袒露无疑。而紧跟去年全球市场流行之风的抽象艺术,也成为这次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画廊主的头牌。

在展区部分,香港巴塞尔与往年同样分为画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艺聚空间、光影现场五个专区。现在且随记者的引领,去看看艺术展上的众多亮点。

A

“艺聚空间”:认识新物料

作为设在两个展厅的黄金地带,“艺聚空间”展出大型雕塑及极具规模的装置艺术。今年的“艺聚空间”展区策展人由悉尼Artspace执行总监格拉斯坎特(Alexie Glass-Kantor)担任,以“延展艺术作品的年代跨度”,突破传统展会界限,呈现更全面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展出16件来自12个国家及地区的艺术家作品,包括5件特定场域作品与6件首度面世的全新作品,中国艺术家张鼎、陈箴作品在此展出。

“艺聚空间”今年最受瞩目的作品无疑是日本艺术家宫岛达男的作品《Time Waterfall》。揭露了人类生命的永恒光辉,从而带出“活在当下”的思想。展会期间每天晚间7点至10点,在九龙环球贸易广场的外墙上投射出自然数1至9,从大至小如瀑布般落下,但永远不会达到“0”。这不断的倒数过程象征着生命的过程,而光影的熄灭则代表了“0”,即死亡的喻象。每个数字都将以不同大小及速度出现,营造出层层叠叠的复杂效果,仿佛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生命的轨迹。 黄雅君表示,日本艺术家宫岛达男的这一力作是这次光影装置艺术中最重要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下午6时,“艺聚空间”策展人兼悉尼Artspace行政总监Alexie Glass-Kantor与墨尔本艺术家布鲁克·安德鲁、澳洲布里斯本艺术家Tintin Wulia以及伦敦艺术家Charles Avery一起参加一场“沙龙漫谈”,探讨的话题是“认识新物料”。

B

艺廊荟萃 凸显全球化野心

艺廊荟萃作为本届巴塞尔的主展区,共有来自全球的187家著名画廊参展,呈现了包括画作、雕塑、绘画、装置、摄影作品、电影、录像及数码艺术等作品形式在内的千件20世纪到21世纪的现代及当代艺术作品。

记者看到在这里呈现的艺术家都是在最近几年颇为活跃的熟悉面孔,以中国艺术家黄永砯为例,其在去年便接受巴黎大皇宫委约,将在今年5月份展出其最新创作,刚刚在卡塔尔开幕的由蔡国强策划的大型中国艺术家群展也有黄永砯的作品展出,几天前在上海开幕的个展“蛇杖”至今还是艺术圈中热议的话题。西方艺术家方面更是如此,仅最近两个月,包括翠西·艾敏、劳森伯格、贾科梅蒂、安东尼·格姆雷等人在内的多个重量级个展都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扎堆举办。显然,如今的香港巴塞尔已经从当初立足香港、扎根亚洲的以区域性为特征的艺术博览会转变成为更具“海外走进来,本土走出去”的全球化野心的大格局展会。

C

“亚洲视野”:探索空间广阔

此外,作为香港展会区别于在其他城市举办的巴塞尔艺博会的重要环节,“亚洲视野”展区为28间在亚洲及亚太地区拥有展览空间的艺廊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平台,展出不同类型的策展项目,包括个展、独有的历史材料及主题式群展。黄雅君表示这一单元可供日后探索的余地比较大。

“艺术探新”展区为全球新一代当代艺术家在他们事业起步初期提供国际级的展示平台。这里最引人瞩目的是香港艺术家、“宝马艺术之旅”奖项得主杨嘉辉造访世界各地最具代表性的钟鼎,以及视觉艺术与声音艺术作品《For Whom the Bell Tolls: A Journey Into the Sonic History of Conflict》。

“光映现场”展区再度由驻北京及苏黎世的多媒体艺术家兼制片人李振华为短片系列担任策展人,精选67部由艺术家精心创作或关于艺术家的短片作品,涵盖六个迥然不同的主题。除了一系列短片作品,更首次包括了《游》《诗人出差了》等5部长篇作品。其中,亚洲首次公映的《The Chinese Lives of Uli Sigg》(2016年)由Michael Schindhelm执导的纪录片将身为企业家、外交官及收藏家的乌利·希克在中国三十年来的生活呈现于观众眼前。作品记述了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这位瑞士人如何在因缘际会下,与中国产生了不可分割的渊源。 这次的“光映现场”除了在agnès b电影院展映之外,还将第一次拓展到会议中心的主展场。

相关链接

世界艺坛精英分享 今年艺术展鉴赏心得

今年有哪些主要艺术趋势?

STPI Gallery总监丽塔·塔尔加(Rita Targui):今年共有9家亚洲艺廊和18家西方艺廊首度参展。各艺廊向访客展示的作品范畴都迥然不同,丰富多元。而“创新”意念在本年展览尤其突出。

Lisson Gallery策展总监格雷格·赫尔蒂(Greg Hilty):亚洲与非亚洲艺廊之间的融汇和结合在过去数年越见频繁。艺廊一方面忠于自己的根源和核心价值,另一方面则与其他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合作,相得益彰,激发新动力。

佳士得亚太区主席高逸龙:我一直留意新趋势。我的主要工作之一正是发掘新星,因此我经常到访中国和东南亚的艺廊,看看各家所提携的后起之秀。

Masterpiece London总裁纳西·瓦萨(Nazy Vassegh):不少欧洲和亚洲的艺廊在今年都不约而同地将20世纪现代主义的作品带到香港。外界预期这是个洋溢当代风格的展览,但令人兴奋的是,我们亦会看到国际顶级艺廊为亚洲市场挑选的重要历史作品。

今年必看的艺廊有哪些?

纳西·瓦萨:Tornabuoni Art和Mazzoleni,两者均为搜罗大师级作品的参展商,我对20世纪中叶的意大利艺术尤感兴趣。我也非常期待Gmurzynska、Hauser & Wirth和Michael Werner分别带来毕加索、考尔德及弗朗西斯·毕卡比亚的杰作。

尼尔·温曼:我会向你推荐维他命艺术空间、香格纳画廊(ShanghART)及站台中国(Platform China)。

格雷格·赫尔蒂: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是认识当代中国艺术的理想场合,展览云集多家内地艺廊,如长征空间、香格纳画廊、天线空间及许宇等。

丽塔·塔尔加:这视乎什么能够吸引观赏者并引起他们的兴趣。各艺廊所呈献的艺术家与艺术品均风格回异。就我个人偏好而言,我会说STPI是今年必看的艺廊之一,因为我们所展示的,不少是国际艺术家冲破个人艺术界限之作,施拉泽·赫什阿里(Shirazeh Houshiary)便是当中一例。与此同时,我们致力促进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的艺术发展,因此展品也包括本土艺术家的创作,让他们的作品有机会一登国际舞台。(张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