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讲述“小康时代的中国电影”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6-06-21

“对于中国电影下一步的发展,我提出‘小康时代的中国电影’。我们确实进入了小康时代,这是一个我们需要过正常生活的时代,正常生活意味着我们有精神文化消费满足的权利,我们需要快乐,需要电影带来的快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日前受邀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为市民带来一场题为“超越娱乐:当代电影文化的多元趋势”的精彩讲座。通过对电影发展过程的描述,尹鸿表示电影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且这种丰富多彩并不只属于电影评论家,而是属于大家的。

据了解,尹鸿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及理论评论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副会长,系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客座研究员,以及担任多家电视媒体顾问。

全球电影态势越来越丰富

从1895年电影诞生,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讲座开始,尹鸿首先简单回顾了电影的发展历程。他认为,看电影跟看电视不一样,看电影有交通成本的考量,有电影票成本的考量,还有时间成本的考量。“因为电影是定时定点放映的,观众必须要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观看,故这些成本考量决定了观众想看电影时会做一个判断——我为什么要看电影?值不值得付出专门的时间走这么远的路花这么多的钱去看电影?”尹鸿说,需求性成为电影的必要前提,电影不仅要有可看性,而且要有必然性,故电影发生了很多改变。

尹鸿介绍说,现在电影已经处于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出现,给整个电影工业带来巨大的改变,包括从生产、发行、放映都发生了改变。“数字化的时代,没有什么是拍不出来的,只有我们想不出来的。过去电影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看法呈现。但是现在只有想不出来的,没有拍不出来的,而且拍电影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尹鸿强调,电影进入了一个用数字可以创造一切想要创造出来的镜像和影像。“近5年来,由于电影《阿凡达》普及的3D技术,我们拥有了3D的电影体验,现在逐渐可以成为主流电影的标准配置。”

在尹鸿看来,在如此大的时代改变中,我们面临的是一种全球的电影文化,在市场上看到的电影,几乎在全球同步发行。同样的一个时间点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不仅看到中国电影,看到美国电影,还看到韩国电影、日本电影、欧洲电影。“电视就像你家的窗户,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我们同步的生活发生着改变。而电影更像是一个梦,这个梦虽然外表各种各样,但梦的核心是我们内心的欲望、期望、梦想,梦反而可以全球共享。在所有艺术形式当中,电影是最大众的、最全球共享的一种艺术形态。”尹鸿认为,电影变得越来越全球化,更多的是要表达人类共同的意识,创造文明的共享意识。比如不少商业电影,抑或普通电影,表达环保的主题越来越多,表达人类共同面对的危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由于要满足表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也出现多元文化的融合,这也是电影在全球商业贸易、文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我们都把电影当成一张名片,恰恰是文化让你的产品、你的民族,你的国家与众不同。”此外,电影还成为各个国家最重视的一个文化“走出去”的样品。在这种情况下,当代电影文化开始越来越多元多样,全球的电影态势越来越丰富。

电影应从征服市场到征服人心

然而,尹鸿也指出,尽管近年来有不少中国电影的票房超过5亿、10亿,甚至超过20亿元。但中国的主流商业电影面临一个问题:只有娱乐,没有精华;只有满足我们的消费需求,而没有社会化的引导。“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诸如此类的价值观反映在电影里,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很大。

此外,很多观众由于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加上受到媒体大篇幅宣传的影响,往往会选择看一些主流的商业电影,而忽略了身边有很多非常动人的、优秀的且通俗易懂的好电影。

“今天的中国电影创造了世界的奇迹,市场做大了,下一步要把市场做好。”尹鸿坦言,一方面要承认中国电影带来了市场非常好的卓越度,但工业还比较落后,制造还比较简陋,而且作品价值观存在过于拜金、过度娱乐的问题。针对未来的中国电影发展,他提出“小康时代的中国电影”这一说法,认为我们需要找到人与人之间交往,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一种方式,而所有这些东西都需要电影帮我们一起来创造。

谈到如何从征服市场到征服人心的高度,尹鸿认为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提供健康的娱乐。他强调“娱乐无罪”,但娱乐需要健康,“娱乐不仅仅是让我们傻笑,还要让我们觉得生活有希望,这才是最好的娱乐。”二是建构文明的尝试;三是传递美好情感的电影。尹鸿认为,现在的不少电影表现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必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爱,甚至必要的牺牲,仍然是人类能够相互依存,相互共存的前提。

“这三种东西未来会成为小康社会中国电影的期望。”尹鸿表示,未来的中国电影仍然能够创造让生活更加美好的记忆,中国电影才有希望,才能够真正走向世界。“这一切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关注的成熟——只有爱美的关注,才有美的电影;如果我们爱美,电影一定会变美。电影跟观众之间的互动就是把电影变得更美好。”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