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原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趣说红楼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6-06-28

原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资料图片)

原文标题:原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趣说红楼 “趣说”不影响《红楼梦》悲剧性

原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日前受邀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以幽默、通俗、生动的语言,为市民带来一场题为“趣说红楼”的精彩讲座。据了解,章必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先秦两汉文学,其主要著作有《〈红楼〉讲稿》《元好问暨金人诗传》《文体史话》等。

《红楼梦》像李煜的词

“一般评论小说的常规套路,是从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切入,从大处着眼。我喜欢从小处说,目的是挖掘读者对《红楼梦》的兴趣。”讲座开始,章必功表示,《红楼梦》一书,小到起名字,甚至种一棵树,放一块石头,身上戴什么首饰都含有深意。抓住这个叫“趣说”,然“趣说”此词毫不影响《红楼梦》这本书作为一部伟大悲剧的性质。

章必功坦言,他自小学开始读《红楼梦》,一直看到现在,对这本书不离不弃。在他看来,若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泰山极顶,丝毫没有贬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其他四部古典小说之意。对于五本书各不一样的风格,章必功分别用了五句诗词予以比喻。读《三国演义》,他喜欢借用辛弃疾的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演义》的书的风格就像辛弃疾的词,非常豪放。”而读《水浒传》,可以想到唐朝诗人卢纶的诗“林暗草惊风”,又可以想到鲁迅的诗“城头变幻大王旗”。在章必功眼中,《西游记》事实上是一部喜剧,“妖怪都是菩萨派的,最后是皆大欢喜”,故用陆游的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概括非常贴切。至于读《金瓶梅》,唐代诗人张打油有《咏雪》一诗:“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章必功认为读该诗的味道就跟读《金瓶梅》差不多,原因乃是很俗。

“但《红楼梦》不同,《红楼梦》是一部非常高雅的作品。”章必功讲到,若要用诗歌来比喻,则是李煜的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它颠覆了中国传统小说

鲁迅曾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对此,章必功解释说,中国传统小说一言以蔽之是惩恶扬善,最后总是大团圆。而《红楼梦》作为一部悲剧,跟传统思想不同。“《红楼梦》不再把主题思想定在道义上,而是定在最基本的人上面:人活着有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活着?它思考的是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传统思想被《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写法也被《红楼梦》打破了。”章必功指出,传统写法是通过人物想法和人物行动来显示人物性格,《红楼梦》不仅继承了这种写法,而且有所发展,并发展到所有的枝枝叶叶统统要纳入到性格的蓝图里去。因此,对于《红楼梦》这种细节描写的特征,他以八个字“枝叶连根,滴水折光”予以总结。“《红楼梦》的每一片叶子都和大树根相联系,仔细琢磨这片叶子就能琢磨出根的形状和特性。拿住其中的一滴水都可以看到太阳的光辉,看到人物的性格、命运,看到主题的深浅。”章必功强调说,《红楼梦》在主题上打破的是道德观和人生观的碰撞。“过去的小说讲道德观,讲驱邪扶正、惩恶扬善。《红楼梦》不是这样的,是讲人活着有没有趣?人活着有没有劲?它当然说没有劲:人生一梦,万事皆空。”

此外,讲到《红楼梦》的缺点,章必功介绍说,第一,很可惜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这样有一些结构上脱节、不近人意的地方。“但是,读《红楼梦》一定要承认高鹗写后续的功劳。我对他基本上是满意的。”第二个缺点是对秦可卿的处理比较粗糙。“秦可卿这个人安排死得太早,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第60回。”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