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解密2016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6-07-08

深圳商报记者 杜翔翔 实习生 曾露然

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正面向公众开放,今年,北京建筑大学ADA研究中心的教授梁井宇携手多组中国优秀建筑、设计和艺术团队,共同构建了主题为“平民设计,日用即道”的中国馆。近日,参展艺术家宋群及前去参观的深圳设计师杨荔茗接受了记者采访,分享收获及对“平民设计”的看法。展览持续到11月27日。

建筑永恒关注百姓与生活

本届双年展的总策展人是普利策奖获得者建筑师亚力杭德罗·阿拉维纳,他提出“来自前线的报道”这一总主题,意在关注建筑与普通人民生活的联系,让建筑设计重回服务于大众的重要轨道上。

杨荔茗说,此次国家馆的部分,各国建筑师带来建筑前沿的内容,美国馆主题是《建筑的想象力》,展示的是来自美国的12个先锋建筑师的设计方案,他们思考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怎样;西班牙馆的主题“未完待续”,他们把还没有完成的作品展现出来,引人深思;意大利馆的主题“关怀—为了共同的设计”,通过把原来拆了的石膏板重新展示,让人感受到了关怀,很震撼。

本届中国馆参展团队有九位参展人和机构,由建筑师、景观建筑师、服装设计师及艺术家等不同身份构成。参展人作品围绕“平民设计,日用即道”主题,内容涵盖“衣”、“食”、“住”三个部分,以契合亚力杭德罗·阿拉维纳提出的“来自前线的报道”这一主题。

谈到如何理解“平民设计,日用即道”,宋群说,“平民”是指普通人,也是指拥有平民生活心态、保持平民生活状态的人。“平民设计”在他看来,应该是指以平民角度观察,从平民立场思考,为平民需求设计。

宋群此次的参展作品是“与食有关的物”,谈及自己的思路,宋群说,这些物件都是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用品,设计它们的工匠并不知道是谁,也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源自民间,所以是“平民设计”的具体呈现。

考虑设计与生活的细节

中国馆呈现的“平民设计,日用即道”主题,引人深思。谈到其对中国建筑与设计界的启发,杨荔茗说,国内在“平民设计”方面还有所欠缺,希望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多考虑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互动,也就是“日用即道”。杨荔茗透露,自己正在研究空间设计与体验性这方面内容,讲述的是设计出来之后,给空间、产品与消费者带来的不同体验,现在设计师不仅仅做设计,更要考虑环境、氛围给人带来的感受。

宋群也认为,如今城市化进程太快,中国建筑师都太忙,就会做出很多脱离生活、粗糙的设计,同时,中国建筑师、城市的趋势是向西方看齐,“拿来”东西太多,但这些东西不一定适合我们。宋群举例说,例如设计一个小区,建筑师往往用很短的时间,来处理百姓一生的问题,这种情况我们无法改变,但通过中国馆的主题展览,可以给建筑师、设计师带来思路,让他们在设计中,尽量考虑设计与生活的细节,以平民、普通人的角度去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