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香港武侠六十年侠义不变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6-07-26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孟迷

炎炎夏日,不挡书迷热情——为期一周的2016香港书展在上个周末迎来了高潮——李银河、陈文茜、叶永烈、叶广岑、邱华栋、曹文轩、蔡澜、宋以朗、止庵等作家学者就各自擅长领域开讲。今天,龙应台的新书发布会将为本届香港书展精彩收官。

除名家讲座外,以“武侠文学”为主题的本届书展更是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武侠怀旧风。“笔生武艺——香港武侠文学”专区依次介绍了梁羽生、金庸、古龙、倪匡、温瑞安、黄易、乔靖夫及郑丰等八位不同年代的香港武侠文学名家生平,“文坛侠圣——金庸与查良镛”展览则呈现了一个全面的金大师。

多场跟武侠文学有关的分享会也陆续举行,沈西城带来了《武侠历史·江湖遗珠》、《一代风气开金梁》等讲座,郑政恒和陈墨高谈阔论《金庸的武侠世界》,乔靖夫谈《武侠传说的重构与再述》,郑丰对比《东方武侠与西方奇幻》的异同……其中最值一提的是,新武侠四大宗师之一温瑞安亲临书展,讲述《此情可待成追击——我们早已复仇者联盟》。

新派武侠的诞生: 为何偏偏是香港?

提起武侠文学,梁、金、古、温是绕不过的经典,但其实这些都属新派武侠小说的范畴。历史上最早把“武”和“侠”联系起来的,是先秦的《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但此中的侠并非为国为民惩恶扬善的大侠,而是出身底层重恩仇的游侠。《史记·游侠列传》也专门讲述过荆轲、曹沫等一众刺客义士报恩报仇的故事。

金庸曾推许唐代杜光庭所著的传奇《虬髯客传》为武侠小说的鼻祖。他认为该作在剧情上已具备当代武侠小说的元素,包括把故事依托在历史背景下,有奇遇、逃亡、复仇等常见情节,虽然对于武功描写不多,但主角展现出的豪侠精神,对现当代武侠小说塑造侠义精神不无启发。

据了解,现当代以白话文创作的武侠小说,可分为北派、广派和新派。北派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的大陆,广派则兴起于30年代的香港。广派实际上是“技击小说”,描写着重表现功夫招式,提倡习武强身健体,故事常常围绕“南少林”洪熙官、方世玉等展开。

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与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的比武有关。1954年,两派均自成无敌,并通过报纸相互倾轧,后来在澳门设擂比武。当时《新晚报》总编辑罗孚派副刊编辑陈文统前往报道,引起不俗反响,于是又命陈文统以“梁羽生”为笔名开始连载原创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一年后,罗孚又找来陈文统的同事查良镛以“金庸”的笔名创作了《书剑恩仇录》。梁、金二人由此开创新派武侠小说。

新派武侠小说的广受欢迎源自其创新。除行侠仗义外,新派故事更重视拜师学艺、江湖历练等情节;武打描写不再拘泥于实际招式,而通过想象力发明了内功、点穴、暗器、毒药等新奇元素,同时融入内心独白、电影分镜式描等写作技巧。

武侠60年: 变化的故事,不变的侠义

香港武侠文学家中,最受追捧的必然是金庸,许多讲座也围绕他展开。“金学家”陈墨谈到,武侠小说写侠客侠义,不外乎都是为国为民、拔刀相助,很容易写成一个“套路”,但金庸除了在写作技法、武功招式等方面创新外,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于人性的理解不断寻求变化:“我发现金庸小说一个规律:后一部小说的主角跟前一部小说的主角(在性格上)基本是相反的。”

“《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是白面书生,《碧血剑》的主角就黑不溜秋;陈家洛学历很高,优柔寡断,袁承志则学历低,但内心坚强。”陈墨举例,“《雪山飞狐》的胡斐性格诙谐开朗,《射雕英雄传》的郭靖则木讷老实,再往下《神雕侠侣》的杨过却自以为是……一直到最后《鹿鼎记》的韦小宝,竟是一个不典型的主人公。”陈墨说,反观其他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古龙等写的主人公都比较相似。

相比梁、金、古、温的经典,香港新生代武侠小说家带来更加不同的新发展。

曾经创作一系列科幻小说的黄易,建立了一种有别于前任,糅合玄幻、异侠、穿越特色的武侠风格,其中《寻秦记》被称为当代中文穿越小说的鼻祖并掀起穿越剧热潮,《大唐双龙传》被拍成电视剧也收视奇佳。修习菲律宾兵器术多年的乔靖夫风格多变,创作出动作幻想系列《吸血鬼猎人日志》、架空史诗《杀禅》及惊悚侦探故事《误宫大厦》。

家世显赫、曾任香港荷兰银行董事的郑丰,是一个从网络脱颖而出的武侠作家,她在业余时间和产假期间创作了《多情浪子痴情侠》,放到内地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后获得三百万阅读量。被誉为女金庸,郑丰说自己不能与大师相提并论,但会学习金庸简洁典雅的文风,“但毕竟时代不同,我们这一辈的作品和金庸等前辈作品,可以看出明显的思维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