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戏剧走出去要培养“文化符号”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6-08-18

近日,深圳原创舞台剧《庄先生》国际版在法国阿维尼翁闪光剧场驻场演出25场后顺利归来,宣告《庄先生》首次阿维尼翁戏剧节之旅圆满结束。25场的上演频率,让《庄先生》成为深圳原创戏剧“走出去”的范例,它也成为近年来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中演出场次最多的中国戏剧之一。《庄先生》制作人赵佳和导演黄凯回国后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分享阿维尼翁之行的收获及对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想法。

50分钟国际版完美呈现

《庄先生》 国际版以富有观赏性的庄子传说为题材,以戏剧的方式呈现庄子精神的现代启示。此次阿维尼翁之行,也代表深圳原创戏剧,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让全球观众对中国文化中这一经典的人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庄先生》国际版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戏剧家协会联合出品、深圳市八厘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本次受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组委会邀请,整个7月在法国阿维尼翁闪光剧场驻场演出25场,成为近年来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中演出场次最多的中国戏剧之一。

由于演出时长规定50分钟,这让《庄先生》不得不做大改动,把原来90分钟的戏改动成50分钟的戏,改动涉及故事、情节、舞美方面,堪称为本次阿维尼翁戏剧节,再打造了一个50分钟的国际版,如何修改能让西方人在短时间了解这个剧?导演黄凯告诉记者,演出前导赏环节中,首先向观众介绍中国道家著名人物庄子的著作《逍遥游》,剧情上,主要是把现代部分删去,从现代年轻人读庄子《逍遥游》,就进入古代庄子的角色。

舞美的改动也很大,原来的版本舞美就很简约,主要用到竹子、绳子、决明子和芦苇丛,但这次在阿维尼翁的剧场与国内的不一样,所以先声夺人,抓人眼球很重要,黄凯说,中国文字对欧洲来说很形象性也很抓人,舞台上有印有庄子原文《逍遥游》文字的布面的条幅; 乐器也变成了舞美的一部分,演奏员坐在鼓架之间演奏打击乐,让观众听音乐的同时也欣赏到鼓架这个中国元素;绳子和竹子也是本次演出的舞美,竹子的象征意义在许多中国古典文学中有提到,绳子能让竹子在舞台上形象更加鲜明,麻绳和竹子一起组成更有意象的组合。

赵佳说,此次还专门制作了法文字幕,以便法国观众了解剧目,在制作字幕中,由于法文很长,所以并不是像国内一样一句句翻译,而是只是翻译段落大意,这也是本次观看其他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戏剧学到的经验。

现代戏剧多样化和现场化

看戏是到阿维尼翁戏剧节不得不做的事情,赵佳形容:“除了吃饭,睡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戏”,所以此次除了带《庄先生》来演出,赵佳也看了很多其他国家的戏剧,她对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国内的儿童剧,童话很多都是人偶,结局都是美好的,法国儿童剧,是启发性的,有真实的人物关系,这也能让孩子看到真实的社会模式;阿维尼翁戏剧节有很多语言类节目,我们虽然一句台词都听不懂,但也很容易进入戏,了解其中的故事。”

赵佳认为,语言类戏剧最重要是要找到一个“文化符号”,让听不懂台词的观众可以理解剧目,如《庄先生》就找到了庄子这个“文化符号”,庄子这个人物是中国的文化大家,它可以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符号,除了庄子,中国还有很多经典故事可以搬上舞台。这也让赵佳回国后,决心要制作戏,大胆创作。

谈到对中国戏剧的启发,黄凯认为,通过交流和学习,能够把握住世界戏剧的趋势和潮流和生态,现代戏剧恰恰就是多样化和现场化,“多样化是阿维尼翁戏剧节有很大包容性,有语言类、非语言类、完全古朴的方式,也有利用现代最好舞台技术演出等许多尝试;现场化就是戏剧开始区别于影视,更加追求现场演出的魅力,也就是剧场性,要有现场交流和互动;还有戏剧语言的世界性,我们看到很多不同国家的戏,大家都在找到一种没有语言界限的方式来传播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文化符号’。”

阿维尼翁之行促进文化交流

自2011年起,中国戏剧首次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亮相,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中国日”活动上,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主席雷蒙·亚纳表示中国已成为阿维尼翁戏剧节的重要合作伙伴。亚纳说: 他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中国对戏剧节的关注和参与能让更多人了解阿维尼翁戏剧节、让更多的国际戏剧人知悉中国戏剧。他强调与中国的合作是双向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亮相阿维尼翁戏剧节,法国戏剧作品近年也登上了中国的舞台,走向了中国观众,促进了两国文化交流。

本次除了《庄先生》上演25场引关注外,深圳大型公益戏剧推广品牌八厘米“剧汇星期天”也在法国开展“深圳剧汇阿维尼翁”文化交流活动,内容包括《深圳与阿维尼翁小剧场戏剧现状》及《中、法戏剧交流前瞻》活动等,通过“剧汇星期天”讲演学结合的形式让国外观众了解中国戏剧。

阿维尼翁戏剧节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戏剧人心中的殿堂,他为各国戏剧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文化以及和未来对话的戏剧平台。在采访最后,赵佳感慨:此次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深圳戏剧人在一个充满戏剧氛围的环境中,体验了与国内完全不同的创作戏剧方式。在这一个月里,每一位演职人员都经历着从陌生到熟悉,从体验到尝试,不断地摸索前进。在国际舞台上,从零开始努力让更多的国际友人接受中国的戏剧艺术,需要渐进的过程和不懈的努力。此次阿维尼翁之行既开阔了眼界,也提升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同时视野变得更加国际化。(深圳商报记者 杜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