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奖给灵魂 而非修辞与观念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6-10-14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孟迷

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时,整个世界震惊了,空气中仿佛自带背景音乐,播放着他最著名的那首歌《答案在风中飘》。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有史以来第一次颁给一位音乐家,但细想并不意外。鲍勃·迪伦是一位桀骜不驯、永远都在反叛的音乐诗人,他的个人创作和经历更是一个复杂难解的文化方程式。诺贝尔奖评委会给出的颁奖理由是:“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表达。”

与诺贝尔文学奖20年瓜葛

“民谣教父”、“摇滚巨人”、“诗人歌手”、“民权代言人”、“抗议领袖”、“游吟诗人”、“反战歌者”、“叛逆者”,甚至“时代旗手”、“政治气象预报员”、“一代人的良心和代言人”……这些都是时代留给鲍勃·迪伦的称号,他所创作的很多音乐作品,都以隐晦且充满暗示性的歌词,关系政治和社会问题,因此也常常被民众拿来推崇为民权和反战运动的“圣歌”,而他本人也和诗人艾伦·金斯伯格、黑色幽默小说家约瑟夫·海勒一起被作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文化的象征。

虽有些意外,但其实鲍勃·迪伦在过去20年间曾多被坊间传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96年,采访迪伦多次的英国记者约翰·鲍尔迪和美国“垮掉的一代”著名诗人艾伦·金斯伯格就要求筹建“提名迪伦小组”,他们的观点是:“丘吉尔因‘精通历史与传统的叙述艺术,同时由于他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迪伦为什么不行?”

金斯伯格曾公开表示:“作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歌手,迪伦用他的创作影响了几代人,这种强大的普世的文字力量足以让他跻身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行列。”后来,一个专门关注鲍勃·迪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网站被创作,名为“expecting rain”,源自他早期的一首歌《暴雨将至》。

不过,由于常年陪跑未得,再加上其并不那么文学的身份,诺奖博彩网上挂着的鲍勃·迪伦页面,似乎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个善意的玩笑。

跨越文学与音乐的大满贯

但鲍勃·迪伦岂是能小看的。在诺奖之前,鲍勃·迪伦不仅得过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还获得过普利策特别荣誉奖等。

除音乐创作外,他还出写过两本书:一本是出版于1971年的超现实主义小说《塔兰图拉》,一本是2004年出版的自传《Chronicles, Vol. 1》,由他本人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这本中文译名为《像一块滚石》的作品,还被比作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获奖消息公布后,美国作家Sara Danils在网上表示,当我们回溯5000年前荷马和萨芙曾经写的那些美妙的诗歌文本,其实最早是为表演而作的,这和鲍勃·迪伦写的歌词其实异曲同工;我们至今仍然读荷马和萨芙,因为我们喜爱。

中国著名诗人于坚感慨,本次诺奖“奖给了灵魂,没有奖给修辞或观念,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世界厌倦了,它只是要生活,要爱,要唱歌,要忧伤。于是,鲍勃·迪伦来了。这是向垮掉的一代、向六十年代、向浪漫主义、向波西米亚、向嬉皮士、向口语一一致敬。世界醒了。”

在全球,鲍勃·迪伦的音乐影响了无数音乐人,汪峰就是他的其中一个粉丝,他曾坦言,自己对着词典翻译过鲍勃·迪伦的30首歌词,他还曾用《信仰在空中飘扬》来致敬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

就在鲍勃·迪伦获奖后,汪峰发布微博表示:“我的神,对于你来说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你的文字能将所有执迷的灵魂唤醒。再过几百年,你那些不朽的诗句依然会在空中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