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为深圳文艺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生命力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7-01-12

昨日,在市政协的小组讨论上,文化建设的话题引起了诸多委员的关注,他们提出,希望能够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深圳的文艺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希望深圳能像重视科技人才一样重视文化人才。”尹昌龙委员表示,深圳去年以来发布了多项人才政策,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引进的人才大多数是科技型人才。相比之下,近几年来,深圳的文艺人才有流失的趋势,这与深圳对文化人才的重视不够、对文化人才的评定不尽合理有关。

尹昌龙举例,深圳上世纪90年代曾经“大手笔”引进了四川音乐学院的钢琴名师但昭义,当时但昭义已近退休之年,但深圳还是大胆引进,同时还调入了他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在内近10人,这里面就有后来成长为“钢琴之城”重要代表人物的李云迪、陈萨等,体现了深圳求贤若渴引进人才的决心。而如今,深圳在艺术人才的引进方面难度越来越大。

尹昌龙的发言引发了在场不少委员的共鸣。吴庆捷委员认为,“目前全国各地都在争抢人才,深圳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引进力度。”而邓一光委员也认为,深圳的文化设施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文学艺术软实力方面是短板,没有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是重要原因。

而李亚威委员表示,除了高端人才之外,在人才引进的层次上要有几个级别,“因为我自己是拍电影的,我就发现,在深圳,摄影师、录音师、化妆师这些人才也很欠缺。这里有七个非常专业的录音棚,但是却没有专业的录音师。我们录音要到北京去录。”她还建议深圳可以建立以项目为主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为文艺人才在深圳创作创造机会。

市政协副主席王璞对委员们的意见表示赞同,他说,深圳应该在引进人才方面发挥特区的优势,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圳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拿出更符合实际的职称评定标准。

许戈辉委员则为深圳提出一个“小目标”:“深圳应该有这样一种文化:让技术更酷,让内容更满。”她说,文化和科技不是分离的,而应该是一座城市的双轮驱动。“利用科技,我们的文化才能打动年轻人,但科技再炫酷,内容也要更凸显人性的光芒。”她认为,深圳未来还要打造“文化品牌”,让城市的“文化质量”更高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