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7-04-27
深圳藏家马刀以诗酒傍身,坚持20余载的苏东坡文献收藏让他得以诗书传家。马刀不仅饱读苏翁的千古名句,更将明清至现代,有关苏东坡的传记、诗集、词话等收入囊中。昨日,马刀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将他精心收藏的明刻版、清版、民国版《东坡词》《东坡乐府》等一一呈现。他说:“喜欢苏东坡没有缘由。不论是‘收书’还是‘收苏’,都是一个靠近古人智慧,与之神交的过程。”
从“爱书”到“爱苏”
为什么是苏东坡,而不是李白、杜甫,抑或辛弃疾?马刀表示,自己是山东蓬莱人,而苏东坡则做过登州太守,“虽然只待了半个多月,终归有点关系。”马刀回忆,小时候就会想,家乡有过什么名人,来过什么名人,查到苏东坡,于是就生出一种亲切感,“后来读到他的词,读到他的文章,觉得很喜欢。而苏东坡的为人交友也是我所欣赏、认同的。‘上陪玉皇大帝,下陪耕田乞儿’,他的性格就是这样,达官显贵也好,要饭的也好,耕田的农民也好,他照样可以交朋友,这一点比较吸引我。”之后,马刀开始在网络上写关于古典诗词的文章,因为对苏轼研究得透彻,在某国学网站的“苏轼研究”板块做版主,这一做,就是好多年。
“藏书的习惯从20岁就开始了,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慢慢地,从看书、写书到买旧书、古体书、线装书,善本。”马刀说:“因为工作重心转移到香港的缘故,在那里搜罗到不少难得的好书。也通过买书认识了很多爱书的朋友,朋友们都有各自的收藏书的主题和门类,于是,我就将自己的收藏目标圈定在苏东坡这个主题,基本上见到就买,包括后人对苏东坡研究的书籍,与之有关的都收藏。以至于书友们笑我,‘只要带苏字的都买。’”
收藏“苏式文献”千余本
经过近20年的积累,如今,马刀的“苏式文献”达千余本,他说:“宋籍没钱买,诗集、文集的一些明刻版、清刻本有一些,苏东坡的词集最多。同一本书,我尽可能地收集多一些版本,比如《苏东坡传》就有30多个版本,林语堂他的英文版、台湾版、香港版、大陆版,甚至翻版,我都有。”
谈及自己最心爱的收藏,马刀首推明刻版《苏东坡全集》——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吴兴茅维刊七十五卷《东坡全集》,此本之七十四、七十五两卷收录东坡词,卷七十四收一二五首,卷七十五收一五八首,共二百八十三首。其次是清宣统二年庚戌(1910)初次石印本《东坡乐府》二卷,《补遗》一卷,归安朱祖谋校编,卷一编年一百零六首,卷二编年九十八首,卷三不编年一百三十七首,共计三百四十一首。是本系四印斋复刻元延祐本重编。
马刀介绍说,词有别称“诗余”,在宋朝文人眼里,根本不把它当回事,“所以,苏东坡的词没有独立成集流传下来,多附在诗集后面,现在的东坡乐府都是后人整理的。”
“对于喜欢收藏的人而言,读线装书的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马刀说:“感觉上好像在和古人交流。我去上海博物馆看一些苏东坡的原迹,会觉得与他的距离很近,有跨越时空的感觉。”
“我有一本诗集是民国石印的,非常漂亮,因为我收藏了三本一模一样的,后来就特意把其中的一本,一页一页地揭开,过胶,再重新装订,放在床头,每天睡觉之前看两首诗。因为书的字体非常漂亮,看上去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和在网络上看他的词读他的诗,感觉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马刀说。
准备写新版《苏轼传》
除了读书感受,马刀在收藏、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有新发现。他说,通过查阅,会发现有一些诗词和流传版本的字句是不一样的。比如清明节,何家干写一个春天的植物,引了一首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因为他有不同的版本的书,所以写起来格外丰富。“此外,我收藏里有一本民国出版《米元章书东坡狮子赞》拓本,由于右任题写书名,原迹曾经由董其昌收藏,并题跋写的一个拓本,而这篇文章在他现有的最全的文集里都没有收入。因为苏轼的文章太多了,他的创作能力太强了,去到各地的诗词文赋,包括他给朋友写的一些书信、字画题跋,世间多有流传,其他人的诗文书画集、甚至拓本里都会有所留存,偶尔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马刀说。
马刀透露,除了接着藏、继续读,他还会写一些关于苏轼的文章,比如马刀版的《苏轼传》,“虽然苏东坡在历史、文学史上的名望已经很高了,但是,他的文章鲜少被提及。对写作来说,我的资料储备已经够了,我会综合前人的经验,换一个角度写苏轼,力争写得更全面些。”(深圳商报记者聂灿实习生张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