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为什么要读经典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7-05-16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伯虎自赞》云:“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有我。”学界对此诗主旨,历来多有疑义,我们在此试将它比拟为:作家的肉身生命与精神生命的互为“镜像”,感言作家因其作品成为经典,而精神生命获得流芳千古。

经典是伟大作家生命存在的超时空符号,如《一千零一夜》里宰相的大女儿桑鲁卓,她给残暴的国王山努亚司每一夜讲故事,目的是为了延续自己生命,同时拯救其他女性的生命。司马迁蒙受宫刑之奇耻大辱,是为了完成《史记》。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留下石破天惊的《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陈忠实知天命之年,誓言要写一部“垫棺作枕”的大书,才有史诗美誉的《白鹿原》横空出世。

经典是伟大作家生命存在的不二法门,是作家用一己生命对宇宙万千生命的体认,是为读者创设生命诗意栖居的审美精神家园。经典试图破解生命存在的诸多斯芬克斯之谜,它永远在堪问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向何处去?经典并不因“死去元知万事空”,故而放弃奋斗,甚或否定活着的意义,而是“向死而生”(海德格尔语)。

经典坚守生命诗意存在,它拒绝生命的同质化、庸俗化、碎片化、空心化。独立、自由、平等、博爱、创造等是经典的主题音符。米兰·昆德拉名作《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寓示每一生命个体正因其独一,不可复制、置换、克隆而至为珍贵。经典不是只可珍藏在博物馆里的千万年化石,它永远活在当下,在世代读者的心灵“吹皱一池春水”。阅读经典,就是穿越文字表象,以生命的名义向古今中外大师虔诚地致敬。经典阅读建立作家、作品,与读者多向度生命的主体间性,祈愿实现林清玄所谓“生命的化妆”。经典启悟我们在绝望中抗争,在苦难中化蛹成蝶,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人当生如蚁而“美如神”。

当代作家傅国涌在《为什么要读一点经典》中说:“读经典对于一个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来说,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通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的起点。”诚哉斯言,天地大德曰生,生生不已,阅读经典不止,生命之花因经典的滋润而新美如初。我们感受大师“高处不胜寒”的“百年孤独”,在等待戈多中,守望生命的诗意家园,生命与经典永远神圣,生命在经典阅读中不断趋于“我活故我美”(叶秀山语)。

阅读经典,走近古今中外大师的生命世界,增加我们生命的宽度、厚度、高度,提升我们的生命境界,让生命的过程尽量精彩,永远追慕生命诗意地栖居。(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