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深圳故事入围戛纳, 深圳影片还有多远?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7-05-25

今年唯一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华语片《路过未来》在戛纳亮相首映,风评不错,能否斩获奖项还需要再耐心等待几日方知底细。不过,深圳故事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这样的新闻已经让不少深圳人兴奋一阵子。

深圳有独特的山海资源,也有崭新的都市样貌,早就成为影视题材的一座富矿,不少影视作品纷纷锁定深圳作为拍摄场地,最出名的要数星爷的《美人鱼》,影片上映后,不少影迷一一对号入座,把片中涉及的影视地标和主要场景统统发掘出来。

其实深圳潮地无数,风景区也不少,不少深圳人经常在一些名胜之处邂逅影视剧组,深圳背景就是随剧潜入无数影视作品,而深圳故事也被各种各样的剧组嫁接糅杂进了影视作品中,成了不可分解的一部分。

这部入选戛纳的《路过未来》让深圳人眼前一亮的是,他锁定的就是深圳故事。不仅在深圳选题拍摄,而且聚焦的是深圳出生的甘肃移民二代,打量比较甘肃与深圳,父母之邦与出生之城,决定重返深圳,打算把父母接来的故事。

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你是哪里人几乎成了陌生人见面习惯聊起的话题,尤其是一到春节返乡高潮,每个人背后都背负着一个故乡之城,也就是父母之邦。一到各种节日,不同出生地的不同生活习俗就会浮出水面,提醒你的出处。不管是随父母移民的第一代,还是在深圳出生的移民第二代,每个人都有一个或近或远的故乡。

但有不少深圳移民二代对填在籍贯表上的故乡一无所知,顶多也就是一年一次的春节返乡,对故土和父母之邦的生活非常隔膜,反倒是对深圳这座出生之地的依恋和认同感越来越足。

文学领域近几年一直在探讨和关注的悖论:为什么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出不了与之匹配的伟大作品?

同样在深圳这样的疑问也一直存在:为什么一个迅速发展,用传奇和创新造就的城市出不了记录这个城市的优秀的影视作品?

很多熟悉深圳的人,喜欢用纽约来类比深圳,因为深圳与纽约一样有包容接纳的胸怀的气度,有“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宽容。

其实深圳作为全球4300个特区城市中最成功的之一,一向是创业者的乐园,每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的背后都有一个自带长篇故事的创业者。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影视题材的富矿,就看你怎么挖掘,选什么样的角度呈现。

李睿珺作为甘肃人,一直在专心纪录甘肃人的生活,这次虽然锁定深圳,但是纪录的还是在深圳的甘肃人,这是他熟悉的人群,深圳作为展示的主体也跟随着这部《路过未来》的电影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这是深圳题材、深圳背景和深圳故事在国际电影节上的首次亮相。

《路过未来》是一个寓意丰富的片名,一个人的出生地也是她的生存地,现实中却成了未来之城。对这个未来之城,她仅仅是一名过客路过,还是会在未来锁定扎根儿?这个矛盾几乎伴随着每一个深圳新移民的发展历程,打拼顺利的时候觉得自己被接纳被认可,这座城市可以变成我的城,遇到挫折被排挤受冷落的时候,就会萌生一走了之,逃回故乡的念头。

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要不要逃离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的讨论,这就像一个永恒的命题,常刷常新。

《路过未来》亮相戛纳,不管获奖与否,对电影导演和演员是一种鼓励,一种认同,对深圳何尝不是一种提醒?

深圳这个影视富矿期待更好的相遇,更多的发掘。(深圳商报 杨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