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7-07-13
首届深圳舞蹈月的第一个活动——深圳首届青少年舞蹈比赛已于7月11日、12日举行,并将于7月13日晚在深圳大剧院举办优秀作品展演,充分展现了深圳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创新精神。深圳舞蹈近年来发展迅猛,无论是人才还是作品,无不体现“文艺深军”的辉光日新。深圳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林树森接受《文化广场》记者专访,表示想要更好地发展深圳的舞蹈艺术,就要深刻地了解和把控城市性格,深圳不缺人才,缺的是可执行的机制和有效的办法。
让舞蹈走进千家万户
首届深圳舞蹈月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市舞蹈家协会承办的大型系列舞蹈活动。其中,既有连续举办了14届的国际性国标舞公开赛,也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少年舞蹈比赛;既有深港澳舞蹈交流展演,也有汇聚多地的精英街舞展;既有有关城市舞蹈文化的学术研讨,又有挖掘和培养深圳舞者的舞蹈英才计划。整个7月,深圳市民将在专业舞者的带领下,感受舞蹈的无穷魅力。
林树森告诉记者,“我们的思路是通过从舞蹈月抓整体项目来促人才、促创作,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林树森表示,“让大家广泛地参与,把我们艺术的创作和艺术的高峰产品与整个城市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对接起来,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社会的进程中相得益彰。”
林树森认为,艺术从业者一定要想办法让文化艺术、让舞蹈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一个家庭。林树森举例说:“像7月11日、12日的青少年舞蹈比赛,我看到很多家长、爷爷奶奶都来到现场。我们要通过青少年舞蹈比赛让深圳的孩子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正能量的美,什么样的艺术才充满了文化自信,什么样的艺术是中国的文化、时尚的文化、国际的文化。要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家庭都融入进来,这就起到了我们应该起的作用。”
深圳不缺乏舞蹈人才
深圳特区建设3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舞蹈人才,创编、实践了大量时代性突出、舞蹈形式创新的作品,并有大量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大赛、展演,多次荣获一等奖、金奖、特别奖。在一个城市里从事文化艺术工作,一定要非常深刻而准确地了解和把控这个城市的性格,这是林树森作为舞蹈行业参与者的体会。“深圳的定位是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什么叫国际化?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是创新型?所以要从城市定位找到深圳舞蹈艺术未来发展的路径。”
与北上广相比,深圳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深圳是中国比较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多文化融合的城市。”林树森表示,“深圳未来建设文艺专业团体,不是北京、上海有什么我们就要有什么。我认为可以参考包括台湾在内的文化艺术的团体、作品的格调、团队的运营。要有国际化的概念,而国际化不应该停留在说上,更应该在做上。”
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舞蹈不完全是个体行为,更要靠团队,比如编导的创作、团队的运营等方方面面。“目前从专业的舞蹈层面来说,深圳还略显薄弱。这次深圳舞蹈月举办城市舞蹈文化研讨会,我们想听听全国专家的建议。”林树森表示,“归根结底,深圳应该走自己的路。希望舞蹈月既有基础的打造,又有下一步战略层面的探讨研究,也希望给广大文艺工作者、老艺术家们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
深圳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林树森认为,深圳并不缺乏舞蹈人才。“现在发展湾区经济,谁动得早、谁动得对、谁动得快,所有的人才都是你的,难得的是具体落实的措施、思路。这些问题都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儿,重要的是怎么做。”林树森告诉记者,“这次青少年舞蹈比赛的评委都是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上海舞校的系主任等,实际上就是把选手直接面对面地推荐给他们。”
对于深圳舞蹈的发展和提升,林树森认为,行业从业者要有自己的思路。“因为有思路才有出路,另外有思路还要有具体的行动。”林树森认为,“深圳应该更加强化民间艺术家、艺术团体与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从上到下、从政府到民间、从组织到个人共同的来重视。”(深圳商报记者 祁琦 实习生 夏松/文 韩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