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7-08-22
市曲艺家协会是深圳最年轻的文艺家协会。成立8年来,发展会员111人,其中国家级会员20人,省级会员58人;拥有6个区级曲艺家协会、4家曲艺社团、5个曲艺专业委员会、3个少儿曲艺培训基地;并成立了全国曲艺界特有的“爱心服务队”“爱心基金”“创作创新基金”等组织。市曲协以作品为中心抓精品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抓创作导向,以人才为中心抓队伍建设,成绩优异。以深圳为支点,汇聚一批中国曲艺界精英创作的大型曲艺情景剧《两个警察一条街》是深圳曲艺创作的一个创新,也是深圳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在国内曲艺赛事中,深圳曲艺节目获得多个奖项,呈现原创实力;新人新作曲艺表演大赛等品牌活动,推出了一批新人新作;在文化惠民活动中,曲艺界更是一马当先,以各种形式为学校、社区、工厂等送上演出,让传统曲艺在演出舞台绽放光彩。
以精品提升影响力和地位
近6年来,为提升深圳曲艺的影响力和在全国的地位,市曲协精心组织节目参加全国性大赛,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2011年,在第5届广东省曲艺大赛暨珠海市斗门区曲艺节中,深圳共获得32个奖项。其中,刘国平、赵梓琳、刘迪、杜金龙、魏鹏荣获表演一等奖;四人快板书《好人的故事》、音舞快板《渔灯情》荣获节目一等奖;群口快板《另人女人》荣获表演一等奖;四人快板书《好人的故事》,群口快板《深圳行》,相声《狂人外传》荣获作品一等奖;王超、慧晓月荣获新人奖;市曲艺家协会荣获优秀组织奖。深圳选手得到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赞赏,被视为“北方曲种在广东的新生代”。
2012年,在中国曲艺界专业最高奖—第7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合肥赛区颁奖晚会上,由深圳市文联、市曲协选送的3个参赛节目表现优异,群口快板《好人的故事》获得“文学提名奖”和“节目入围奖”,群口快板《男人女人》获得“节目入围奖”,相声《狂人外传》获得“节目入围奖”和“文学入围奖”。3个获奖节目均以浓郁的“深圳味”、青年演员的出色表现和艺术创作的革新突破受到关注。在省第7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上,深圳曲艺也获得大面积丰收。来自全省的曲艺节目有21个,深圳入选节目有14个,其中,对口快板《托儿》、相声《狂人外传》、音乐快板《渔灯情》、《好人的故事》、荒诞小品《打虎之后》获得金奖。
2013年,宝安实验曲艺团创作小品《打虎之后》和群口快板《好人的故事》同时获得第10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在第9届全国电视小品大赛中,《打虎之后》又一举荣获作品二等奖、表演奖五佳选手、组织奖三项大奖,成为该赛事唯一集三奖于一身的作品,填补了深圳在此项赛事中的奖项空白。在第9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评选中,群口快板《好人的故事》、音舞快板剧《鱼灯情》获奖。赵梓琳以节目《砸缸之后》荣获全国快板书大赛非职业组二等奖,得到曲艺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节目充分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的标新立异。此外,相声《狂炒重口味》荣获全国相声新人新作三等奖,是此次广东省参赛作品中唯一获奖作品。
《打虎之后》剧照 《好人的故事》剧照 《鱼灯情》剧照
赵梓琳荣获“牡丹奖”新人奖 王立海(左二)、牛纪远(左三)受奖 刘昭、刘迪在表演中
在省级赛事中,深圳曲艺代表队获大面积丰收
大型曲艺情景剧《两个警察一条街》剧照 深圳曲艺节目登上央视
2014年,青年曲艺家赵梓琳继续发力,荣获第8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填补了深圳在这一奖项上的空白。在广东曲艺新作品创作活动“曲韵新声—广东省曲艺新作品展演”中,深圳共有9个作品获奖。其中,杨进明创作的三人相声《中彩之后》获一等奖,吴金富创作的快板书《良还债》获二等奖,牛纪远创作的情景相声《特殊婚礼》、吴金富创作的群口快板《深圳打工博物馆》、张国平创作的相声《剩男剩女的盛会》三等奖。在第3届广东省曲艺大赛总决赛中,深圳代表队获得非职业组节目类2个一等奖,表演类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职业组节目类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表演类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0个一等奖,共22个奖项,成为本次曲艺获得奖项最多的代表队。
2015年,在第10届河南宝丰马街书会全国曲艺邀请赛中,由深圳市曲艺家协会选送的作品《节日早知道》《现代病》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在2014年度全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由深圳市曲艺家协会创作的《招聘》《幸福三十秒》《碰巧》《代驾奇遇记》4个节目荣获一等奖。在第8届广东省群众戏剧曲艺花会中,深圳市曲协选送的5个参赛作品获奖,其中,王立海创作的群口快板《三袋米》荣获金奖,小品《留门》、牛纪远创作的快板《醒狮》荣获银奖,刘昭和刘迪的相声《谁信呢》、吴金富创作的群口快板《打工博物馆》荣获铜奖。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深圳市文联、市曲协联合盐田区委区政府,组织全国曲艺界力量,以原创为核心,以深圳沙头角中英街为题材,创作出大型曲艺情景剧《两个警察一条街》,并成功上演。该剧以故事讲述者和亲历者时空穿越为线,将划界、抗英、抗日、大营救、挂红旗、界河相望、购物天堂和香港回归等一系列事件,用单弦、相声、快板书、哑剧、舞蹈、魔术及地方特色的粤曲、客家山歌等艺术形式巧妙的串联起来,利用轻松愉快的曲艺形式展现重大题材,讲好中英街的故事,体现深圳文艺创作者的民族立场、时代精神和深圳表达。
在央视荧屏上,深圳曲艺也大显风采。2012年5月,精品节目《踢踏快板》在央视三套综艺栏目《我要上春晚》第一期播出,并在全国刮起一阵小旋风;2013年国庆期间,宝安实验曲艺团在中央3套直播的第9届全国电视小品大赛一举荣获三项大奖;在央视《我爱满堂彩》栏目,天乐曲艺团赵梓琳与深圳四胞胎“1234”表演的情景剧《大话白蛇传》有超高人气。
赛事展演培育人才佳作
为了培养曲艺人才,以“创意12月”为平台,市文联、市曲艺家协会通过举办大赛等形式,致力推出新人新作。深圳市新人新作曲艺表演大赛始办于200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培育了一批新秀,推出了一批佳作,有效提高了深圳曲艺演员的创作水平和表演水平。这一赛事的水准与覆盖面逐届提升,受到了国内部分省市的曲艺创作人员以及曲艺爱好者的关注。这一赛事参赛者来自全国各大省市,年龄跨度从“50后”到“90后”;作品形式多样,涵盖相声、快板、小品、数来宝、京东大鼓、粤曲、情景剧等;作品题材广,包括历史题材、现代题材、民间故事等。每届赛事都收到数十个参赛作品,其中深圳作品占多数,从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大量优秀少儿参赛节目在这个平台上脱颖而出,成为一大亮点。在第7届活动中,市曲艺家协会还在南方科技大学建立了曲艺培训基地。
深圳市新人新作曲艺表演大赛推出一批新人力作
“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邀请赛产生全国影响
小剧场深入民间
文艺惠民深受欢迎
除了新人新作曲艺表演大赛外,由市曲协、南山区曲协联合举办的“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邀请赛也成为推动南方曲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这是全国性高级别的曲艺赛事,2010年、2013年、2015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参赛节目包括群口相声、对口相声、数来宝、快板、评书、单弦、梅花大鼓、粤曲等,种类丰富。大赛分“说书比赛”、“唱曲比赛”和“相声比赛”3场进行,设置了“新人奖”、“新节目奖”、“新曲目奖”等奖项,产生全国影响。
市曲协近年来积极筹建周末小剧场,2012年,由刘昭创立“笑谈古今,笑笑吧”小剧场,每周两次为观众免费演出,坚持不懈;由宝安区实验曲艺团精心打造的“开心超市”小剧场一直非常活跃。2015年,由南山区文化馆和天乐曲艺团联手打造的“天乐社”小剧场成立。这些小剧场给演员提供了固定的演出场所,有利于提高锻炼演员的创演水平、培养一批观众,丰富百姓业余文化生活,拓展深圳剧场演出领域的文化艺术内涵。
围绕中心工作进行主题性创演
曲艺艺术素有“文艺轻骑兵”之称,深圳曲艺界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围绕中心工作与群众所需,创演与基层百姓和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节目,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出积极活跃、共圆“中国梦”的生动景象。市曲协下基层、进社区、入学校,每年开展的大小活动超过200场,结合深圳市未成年道德教育、普法廉政宣传、计划生育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等主题,组织曲艺家们创作、编排、演出具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原创曲艺作品,进行专场演出,宣传深圳成就,展示深圳新韵,为大众带来欢乐。(秦玖星 江鸿 本文部分图文由市曲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