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7-08-22
摄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艺术门类,摄影作品是不可复制的文化产品。它清晰地记录历史事件、社会文化、人文景观、新旧变迁等事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保存和流传历史,是人类社会宝贵的文化财富。深圳摄影,在特区成立之前已有发端;特区成立之后,更一度首领风骚,在深圳摄影艺术发展史、甚至在中国摄影史刻下一个个意味深长的独特瞬间。
构建深圳摄影大格局
在深圳,摄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事摄影的专业、业余人士的数量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全市目前已有大小摄影协(学)会60多个,会员近万人,摄影爱好者超过2万。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和数码枝术的提高,深圳人对摄影的热情增长,形成“全民普及”的态势。公众中的摄影迷,为摄影事业注入一股全新力量。摄影创作不断升温,摄影展赛一个接一个。在题材上,风光摄影、新闻摄影、专题摄影、人物摄影、静物摄影、广告摄影百花齐放;在表现手法上,纪实摄影、创意摄影、针孔影像、观念摄影、实验摄影、数字影像再创造等各出其招。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中,深圳摄影界自觉地向艺术性贴近,用影调、线条、色彩和光线等独特的摄影艺术语言,追求独创性、艺术性、时代感,构筑摄影艺术的美,提升摄影面对生活实体的再现能力、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摄影家们与群众摄影互相映照,取长补短,共同编织深圳摄影的光彩华章,逐渐形成专业化、品牌化、大众化、多样化的格局。
随着深圳摄影走向多元态势、全民态势,摄影观念、摄影创作方式、摄影队伍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摄影的生产、服务、传播、消费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开放宽松的社会环境让摄影者拥有自由的创作空间;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摄影创作的快速成像和后期制作提供了便利;各级各类摄影活动、摄影展览、摄影比赛,为摄影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社会各方面、各单位借助摄影形式进行宣传包装,也为摄影者提供了很多创作的机会;而网络的发展,更为摄影者拓展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
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做先进摄影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如何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摄影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尽可能多地团结和凝聚广大摄影工作者,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如何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为繁荣摄影创作服务;如何把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和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统一起来,规范和培育摄影艺术作品的市场;如何整合、优化深圳摄影全局结构,铸造深圳摄影群体品牌,形成摄影大格局,实现摄影大繁荣,成为深圳市文联、深圳摄影界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重大课题。在这种态势下,2014年,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应运而生,承担起全市性摄影界组织、协调、统筹的职责,成为摄影社团相互沟通、交流和促进的一道桥梁,致力于资源统筹与合理利用,构建深圳摄影界的整体合力与优势。完全可以期待,市摄影协会将团结全市摄影界,共同开创深圳摄影的新纪元。
为深圳保留珍贵的影像图谱
深圳摄影界勇于开拓创作领域,创作成就喜人,深圳摄影作品在全国、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为深圳赢得荣誉。据不完全统计,自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深圳共有2000多幅作品在全国、全省及国际影展(大赛)中入选,其中,获奖金牌39幅,银牌70幅,铜牌100多幅,优秀奖300幅。入选及获奖数量保持全国先进行列,历届国展、省展成绩名列广东省前茅,体现了深圳摄影创作的成果和水平。
市摄影协会主席团成员合影 深圳摄影家深入生活进行采风创作活动
胡国庆作品:《释放》《足下生辉》 王琛作品:《地球的主人》
廖俊鸿作品:《清洁家园》 章力作品:《城市狂想》 刘伯良作品:《活力深圳》
魏玉明作品:《欢庆》 黄建华作品:《浇铸》 叶伟作品:《为中国队加油》
2013年,深圳摄影家有11幅作品入选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其中,胡国庆《释放》获金质收藏,《足下生辉》获铜质收藏,《纯净的夏》《舞》《幸福的港湾》获入选奖;杨晓蔚《窗与墙》《时空》,王琛《地球的主人》《地球的温度》,梁家合《光影绘乐章》,赵崇毅《赶车一族》获入选奖。在第9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评选中,深圳4作品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有廖俊鸿的摄影作品《清洁家园》,章力的摄影作品《城市狂想》,贺建华的摄影作品《永恒的璀璨系列》组照,刘伯良的摄影作品《活力深圳》组照获摄影类奖。
2014年,3位摄影家获第10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赵青荣获记录摄影类新闻摄影组“摄影创作奖”,胡国庆荣获商业摄影类商业广告组“摄影创作奖”,杨莉莉荣获理论研究类“摄影理论奖”。该奖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摄影艺术最高奖项,在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3位摄影家同获此奖,显示深圳摄影界的雄厚实力。同年,“大地情怀,寻梦中国”全国第7届“群艺杯”摄影艺术展览在深圳举行,深圳17件作品获得奖项。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摄影展览。2015年,在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魏玉明的摄影作品《欢庆》获金质收藏奖,《蝶变》《美甲广告》获优秀奖;叶伟的《深圳暴风雨后》、黄建华的《浇铸》获优秀奖。此外,在广东省第13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中,叶伟红的作品《工友》(组照)荣获摄影类金奖,陈晓欧的作品《妈湾港交响曲》(组照)、李新旺的作品《星星点灯》荣获摄影类银奖,罗家清的作品《流水的兵》(组照)、李新旺的作品《多彩生活》获得摄影类铜奖,刘伯良的作品《动感深圳》、陈晓欧的作品《乐章》荣获摄影类优秀奖。
在深圳摄影家的镜头下,深圳题材始终是最大的特色。摄影家们关注深圳的城市生活和身边的大事小事,记录了深圳生活的许多精彩瞬间,为深圳保留一份珍贵的影像图谱。
“精彩瞬间—深圳市摄影家优秀作品展”现场与展出作品
“首届深圳摄影作品年度展”现场与展出作品
“吾城吾乡摄影年展”现场与展出作品
“美丽深圳”摄影大赛颁奖与获奖作品展现场
品牌活动促进精品创作
深圳为众多作者创建与提供了一个个良好的摄影平台,打造出多个品牌活动。如由深圳市职业摄影协会、关山月美术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等共同举办的“吾城吾乡摄影年展”,由市文明办、市文联、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协办,市职业摄影协会承办的“美丽深圳”摄影大赛,由市艺术摄影学会创办的全国“群艺杯”摄影艺术展览、“外来青工风采”摄影大赛等,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为深圳摄影界注入了先锋姿态与纪实精神,传播人文精神,营造深圳创意文化氛围,激励和带动摄影人,用影像记录美好生活,用镜头见证城市变迁,创作留存城市影像。
2015年,由深圳市文联主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先后举行了“精彩瞬间—深圳市摄影家优秀作品展”和“首届深圳摄影作品年度展”。“深圳市摄影家优秀作品展”集中展示了深圳摄影家历届全国、国际常设性影展获奖代表性作品26幅,包括获得“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金、银、铜奖的作品和“中国摄影金像奖”作品,代表着深圳摄影个体与集群异军突起和攀峰问鼎的力量;所展示的图像有风光、人物、静物、广告、新闻、纪实等摄影类别,用形象、直观的艺术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深圳真实的美丽。“首届深圳摄影作品年度展”展出深圳摄影家最新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107幅,旨在梳理和总结本年度深圳摄影作品整体水平与状况,培养和挖掘本土人才,打造交流、展示作品的专业平台。
为了归纳和总结深圳摄影现象,分析具有深圳地域特色的摄影作品与生成中的“摄影流派”。2015年10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深圳市文联主办,《中国摄影家》杂志社、深圳市文联创研部、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生成中的‘深圳摄影流派’理论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探讨由摄影家杨莉莉、齐洁爽在《双重文化景观—1980年以来生成中的深圳摄影流派研究》一文中提出的“生成中的深圳摄影流派”概念。与会者认为,这是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成立初期第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深圳摄影35年来的发展,以“双重文化景观”为特性,逐渐形成与发展“深圳摄影流派”,成就卓然,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机会与挑战并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将深圳摄影推上新的高度。
首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再创艺术新高点
2017年6月22日~25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深圳市文联主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2017首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在会展中心主会场与遍布各区的10个分会场遍地开花,近30场展览、4000多件摄影作品,汇聚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在热力四射的6月奉献给市民,也自信地展现给世界。人们在光影绚烂之中感受摄影艺术的震撼力、渲染力及诱惑力。这是深圳建市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综合性摄影展,也是国内外一流摄影家的风云际会—大展以“城市姿态”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芬兰、新加坡等多国优秀摄影师,以不同视角的作品反映城市面貌,探索影像与城市的人文关系。
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前光评价,首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成功举办,是深圳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这不仅对深圳、也对中国摄影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在参观摄影大展时表示,今年首次举行的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是深圳“城市文化菜单”中的一道文化大菜,是《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的一个重要项目。深圳的摄影艺术及其产业发展有着雄厚基础,摄影大展将在每年6月与市民相约,不仅坚持国际化、高水准,未来还将举办市民喜闻乐见的手机摄影、无人机拍摄等活动,并探索把摄影艺术展示和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让展会可持续发展,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
首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起点高、走得稳,个性强、亮点多,在往后的策划中,将更加注重理念超前,定位清晰,措施得力,继续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展览内容、模式的与时俱进,打造成为一个常设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杨萃雯 文术 本文部分图文由市摄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