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戏剧:跨界融合 铸造品质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7-08-21

在当代戏剧的生态环境、创作理念、演出样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近6年来,深圳戏剧基本上沿着跨界创意的多元化轨迹运行。戏剧的表演手法有所变化,有延续,有创新,有发展,创意剧场之“第一朗读者”走下大舞台,在具有民间气息的沙龙与咖啡馆营造小剧场,走向图书馆、基层,融入民间;本土原创戏剧有所突破,新剧《庄先生》《给“人肉”穿上衣服》《香槟与蚝的浪漫史》等尝试拓宽剧目题材,丰富剧目的多样性;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发挥培育和凝聚观众的作用,“戏剧星期六”和“剧汇星期天”为戏剧院团提供了展示平台,也让更多深圳人走进戏剧艺术;民间戏剧活动拓宽了戏剧艺术发展的空间,各类戏剧演出形成新的戏剧生态。深圳戏剧艺术的追求与发展进入新阶段。

原创戏剧开始迈上国际前沿舞台

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深圳戏剧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繁荣的过程,贯穿始终的是坚持原创、充满青春活力的创作心态。多年来,深圳推出了大批原创戏剧作品和人才,佳作迭出,实现了深圳戏剧走向全国的跨越。

近6年来,深圳戏剧界也创造了新的成绩。2011年,在第2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中,由宝安区石岩街道办等单位组织创作的话剧《突围1978》荣获全国戏剧文化界的综合最高奖项—全国戏剧文化奖原创剧目大奖和编剧金奖、导演金奖、表演金奖等数项大奖。据调查,《突围1978》在北京的演出观众满意率达到99.4%。深圳市粤剧团新版现代粤剧《风雪夜归人》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剧场上演,经观众投票及国内10多位戏剧界专业评委评定,获得第2届全国戏剧文化奖经典剧目奖等9个奖项。由尹启文导演,侯继宽、张慧娟、赵勇等参演的作品《阿牛奏鸣曲》获中国戏剧奖小品小戏奖?小戏类“小品小戏奖”。在第2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评选中,黄立红、李伟昌、陈世才、陈公驰、林海涛获“表演银奖”,李本基获“音乐设计金奖”,卢德文获“舞台美术金奖”,倪健获“杰出贡献奖”。

2012年,第2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全国总决赛在京举行,由龙华艺术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创作表演的《打工变奏曲》最终揽获优秀剧目奖,导演金奖,编剧金奖,导演银奖,优秀演员金奖,优秀演员银奖,舞美、灯光银奖,最佳组织单位,最佳出品单位等10个奖项。在广东省第8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话剧《突围1978》、粤剧《风雪夜归人》、广播剧《心看世界》《我在你的世界里》获戏剧话剧类别奖。

2013年,第9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在北京举行,深圳市粤剧团倾力打造的新版现代粤剧《雷雨》荣获10个奖项:剧目大奖、编剧金奖、导演金奖、音乐金奖、舞美银奖,主要演员吴晓毅、谭兰燕获得表演大奖,吴思明、李伟昌获得表演金奖,李翠翠、陈世才、谭圆圆获得表演银奖,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获得组织奖,倪健获得出品人奖。在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第5届(张家港)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中,由罗湖区文化馆选送的小品《洁画》、龙岗区选送的话剧小品《为什么》、盐田区创作的小品《吓死你》荣获“优秀剧目奖”,《洁画》应邀参加颁奖晚会演出。在第9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中,由侯继宽、王立海、唐秀明创作表演的小品《朋友》获得最佳表演奖,由唐辽、唐华刚等编剧、唐华刚导演、李学军、杨萍等演出的话剧小品《为什么……》获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在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广东省戏剧优秀剧目奖评奖活动中,深圳原创诗剧《穿越百年》以深刻思辨的哲理思考,大开大阖的故事情节,时空穿插的形式结构,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以及诗情洋溢的表演,荣获“首届广东省戏剧优秀剧目奖”。

《突围1978》剧照 原创诗剧《穿越百年》剧照 《打工变奏曲》剧照

粤剧《风雪夜归人》剧照 现代粤剧《雷雨》剧照 评剧 《风起同仁堂》剧照

军哥剧说系列 《婚前婚后》在比赛中 《找鸟》剧照

《庄先生》剧照 《妈妈,你不要走》演员在颁奖台上

2014年,在中宣部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广播剧《疍家小渔村》《我有一片阳光》获奖。在第12届广东省艺术节中,深圳市粤剧团有限公司的新版现代粤剧《雷雨》荣获优秀剧目二等奖,深圳市世纪戏曲艺术研究院的大型评剧《风起同仁堂》荣获优秀剧目奖,深圳市粤剧团青年演员谭兰燕荣获新秀奖。

由深圳市文联、市戏剧家协会出品,庞贝编剧,黄凯执导,深圳市八厘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运营的舞台剧《庄先生》是广东省文艺精品扶持创作项目和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也是深圳“创意剧场”主抓了5年的原创剧目。于2014年12月在北京国话先锋剧场首演,至2015年底,在全国完成了巡演50场。2016年7月,受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组委会邀请,《庄先生》在阿维尼翁戏剧节连演25场,成为近年来在戏剧节演出场次最多的中国戏剧节目之一。深圳原创戏剧开始迈上国际前沿舞台。

此外,小品小戏是深圳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数量多、水平高被国内专家称为“深圳现象”,在全国已产生一定的影响。2014年,由深圳小品话剧团打造的《军哥剧说》完成了百场演出。由市剧协主办的小剧场话剧《太太学堂》、由深圳胖鸟剧团等共同出品的短剧《物恋白石洲》、南山区剧协创作的小剧场戏剧《找鸟》、深圳青年编剧徐巍然创作的微话剧《蝉—云雨三人风》、刘强编剧的话剧《又是一个情人节》、罗湖区话剧小品《妈妈,你不要走》等也绽开了鲜亮的花朵。

“第一朗读者”亦诗亦剧亦歌,深受欢迎

多个戏剧节营选深圳戏剧生态园

传统戏剧在深圳得到发扬光大

“高贵的坚持”锻造文化品牌

在“创意剧场”和“中国诗剧场”的基础上,2012年,“第一朗读者”首季走下大舞台,在具有民间气息的沙龙与咖啡馆营造小剧场,通过表演者唱诗、演诗、评诗、朗读诗等环节,拓展了当代诗歌的先锋化、开放型的立体呈现方式,强化了诗歌视听的艺术性、实验性,以诗现场的行为艺术等跨界的方式延伸了当代诗歌的传播空间,让公众在场体验、在场感受、在场参与,全方位领略当代诗歌的审美妙义。2013年,“第一朗读者”第二季主场在深圳中心书城,主体活动由“诗悦读”“诗剧场”“诗现场”“诗对焦”四个环节组成,其中,“诗现场”以在开放性、多层次公共空间里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打破以往诗歌“沙龙化”“舞台化”“圈子化”的局限,以全开放的姿态,让民众能够随意走进当下中国鲜活的诗歌现场。至2016年,“第一朗读者”已举办至第五季,被誉为“高贵的坚持”,在国内产生影响。

近几年,深圳的戏剧活动相当活跃,在市宣传文化发展基金的支持下,营造出常态化的戏剧氛围。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戏聚星期六”和“剧汇星期天”,以及各种“戏剧节”“戏剧季”令人目不暇接,“看戏”已成为深圳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观众和凝聚力上方面,“戏聚星期六”和“剧汇星期天”发挥了强大作用。“戏聚星期六”公益演出的剧种包括京剧、粤剧、评剧等数十种传统戏曲,让市民学、看、欣赏戏曲,弘扬、传递、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剧汇星期天”从2011年9月开始,邀请戏剧导演、戏剧创作者、戏剧表演者、文化学者、艺术家等戏剧文化界人士,就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台剧、儿童剧等演剧艺术领域,与深圳市民展开零距离交流与对话。每年,市剧协都会组织会员观摩来深演出,开阔眼界,拓展创作思路。

戏剧本土化的建设是深圳戏剧界的一个重要责任。市剧协参与主办、承办或协办的“深圳戏剧节”历经数届,成为培育本土的戏剧力量的一个重要平台,逐渐浇灌出一块戏剧的绿色生态园。深圳有很好的资源,充满活力;戏剧演出也有很多方式,比如说街头戏剧、街道戏剧、校园戏剧等;活跃的民间戏剧活动也拓宽了戏剧艺术发展的空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这个新兴城市,传统戏剧得到了广阔的传承与发展空间。

“深圳戏曲娃”的培育,提高了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认知。在2015年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典礼上,深圳市粤剧团演员吴晓毅获得白玉兰戏剧主角提名奖,吴思明获得白玉兰戏剧配角奖。这是深圳市首次有演员获得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为深圳舞台艺术取得骄人成绩。在第1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中,有10名深圳选手入围总决赛,约占全国业余组选手十分之一,综合成绩继续保持领跑。来自宝城小学、弘雅小学等7所学校的10名同学均获得金奖,其中徐一涵、王宁、袁慧琪获得了“全国十佳选手称号”,黎佩珺成为深圳“戏曲娃”首个地方戏“二度梅”;还有6名宝安“京剧娃”获得“全国优秀小票友称号”,成绩斐然。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5周年的历史节点,由深圳市文联主办,市文联创研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市戏剧家协会和《38°评论》共同承办了“回顾、梳理与展望深圳文艺35周年之戏剧沙龙”回顾了深圳戏剧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历程,梳理深圳戏剧优秀作品的创作经验,关注当下,展望未来戏剧发展方向。在戏剧艺术的发展与追求上,深圳戏剧家已进入“自信自觉”阶段,在艺术建设、人才培养、剧目创作、对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戏剧艺术事业等方面将越攀越高,做出更多的贡献。(季风 刘斋 本文部分图文由市音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