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7-08-22
近6年来,深圳市舞蹈家协会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协会职能,致力于为深圳舞蹈事业发展搭建平台、锻炼队伍、选拔人才、打好基础,激发全市舞蹈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提升深圳舞蹈的创作水平,多出精品佳作。尤其注重培育优秀的原创作品,引导创编人员从深圳火热的生活中寻找灵感,贴近群众。以创意为核心的深圳舞蹈大赛两年一届,培育了一批优秀作品;已连续举办15届的WDC世界杯国际标准舞世界公开赛形成了相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方兴未艾的跨艺术界的体育舞蹈形成热潮;华侨城集团借助主题公园平台开创的多种艺术门类的表演体系日趋成熟,并构筑了多种产业紧密关联的演艺产业链条……深圳舞蹈已形成多形态、多层次的多元格局。
舞蹈精品呈亮丽风景
2011年,深圳舞蹈创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新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深圳的舞者—福永民工街舞团表演的大型街舞《咱们工人有力量》,以表现出为生活、为理想打拼的艰辛和坚持的朴素情感引起大众的精神共鸣,以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赢得人们对建设者的敬意。在“我最喜爱的2011年春晚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荣获特别节目类一等奖。此外,在第9届全国舞蹈大赛上,由宝安区龙华街道文化体育中心创作选送的群舞《竹蜻蜓》荣获群舞表演三等奖,这是大赛中唯一由基层选送的作品,与国内著名院团节目同台竞技,赢得观众的赞赏和专家及业内人士的关注。在第6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由深圳市舞蹈家协会选送的两个舞蹈作品荣获大奖。其中,国标舞《探戈的变奏》一举囊括国际舞组的3项金奖:作品金奖、演员金奖及编导金奖。街舞《STO》荣获十佳作品奖。在第14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评选中,由赵艳、何好、陶莹莹编导的《围楼里的成长》名列二等奖第一位;该节目还在第8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中获得铜奖。
2012年,在“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中,深圳原创舞蹈作品《生》、《竹蜻蜓》分别获得当代舞、现代舞银奖。在第10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深圳艺术学校舞蹈力量继续发力,推出了一批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舞蹈作品,共有19个参赛节目进入复赛,最终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鼓励奖2项。其中,古典舞《葬花吟》获得了海外组别第一名。
2013年,由宝安区群众文化馆、福永街道文体中心、宝安区文联创编的舞蹈《传人》荣获由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综合艺术节—第10届中国艺术节作品类“群星奖”。《传人》取材于醒狮,并融入现代的街舞。由莫梓材担任总导演,以“狮舞+街舞”的创意,关注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深刻主题和接地气。同年,在第9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评选中,由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市群众艺术馆制作,谭晓洪、刘兴范、刘勇、詹晓南导演,深圳大围屋舞剧团演出的舞剧《大围屋?雪娘》和《传人》一道获得舞蹈类奖。
2014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比赛中,深圳艺术学校选手不负众望,以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综合能力和沉着稳定的现场表现,创造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杨峥表演的舞蹈《且看行云》(指导老师赵洁)获得一等奖,吴莹莹表演的《再别康桥》(指导老师欧阳旭)获得二等奖,呈现深圳艺术教育成果。此外,在广东省第4届岭南舞蹈大赛中,由沙头角文化站组织创作的《祥舞岭南》获职业组表演银奖、创作铜奖;由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组织创作的《同桌的你》和沙头角文化站组织创作的三人舞组《原乡情梦》分别获得创作铜奖和优秀表演奖。
大型街舞《咱们工人有力量》 舞蹈《传人》 舞蹈《大围屋》
舞蹈《且看行云》 舞蹈《青春之歌》 舞蹈《春晓》
舞蹈《祥舞岭南》 舞蹈《同桌的你》 舞蹈《西关雨梦》
舞蹈《梦开始地方》 舞蹈《四月的海》
2015年,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第3届“荷花少年?全国(中学)校园舞蹈展演”中,由市舞蹈家协会选送的《青春之歌》《春晓》两部作品以优美娴熟的舞姿、独具特色的编排和演员对作品的精准诠释,荣获“荷花少年”奖。在“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罗湖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儿舞蹈团选送的原创少儿舞蹈《天落水》摘取“小荷之家”“小荷之星”“最佳编导”“小荷园丁”4项金奖。此外,在第2届广东省青少年舞蹈大赛暨第3届‘荷花?少年’全国(中学)校园舞蹈展演广东省选拔赛中,由樊兴华、刘笛编导的《青春之歌》,由张龄心、彭小庆编导的《春晓》分别荣获作品金奖和编导奖;由欧阳旭、李书勇、游雯编导的《高考前夕,因为有你》荣获金奖,由张月龙、陶莹莹编导的《阳光 花季》荣获银奖。
由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舞蹈系制作的音乐剧《梦开始的地方》走出国门,荣获第9届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最高奖,迄今为止已演出30多场。
据不完全统计,近6年来舞蹈家协会会员获得各种奖项共168项,其中国际级奖项15项,国家级奖项39项,省级奖项73项,市级奖项40项。
经过多年的筹划,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出品,深圳市舞协制作的舞剧《四月的海》完成了创作与演出。该剧传扬了深圳义工精神。
由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文化体育中心制作的跨界融合作品《舞出正能量》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目前正进一步打磨。
在深圳舞蹈大赛的平台上诞生不少优秀舞蹈作品
持续14届的WDC国际标准舞世界公开赛已具有国际影响力
品牌活动打造孕育精品的平台
长期以来,深圳市文联、市舞协一直致力以舞蹈大赛为平台,与各区、街道联手,形成了一条打造舞蹈精品的生产链。
在国内外舞台上展示深圳舞蹈风采的节目,大都在“深圳舞蹈大赛”的平台上磨练过。深圳舞蹈大赛肇启于1996年。近几年,持续举办了第7届、第8届“深圳舞蹈大赛—创意舞比赛”,鼓励创意舞蹈的出新、编舞技法的突破,推动多元创新的舞蹈风潮,发掘人才和精品;参赛舞蹈涵盖各种舞蹈类型,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现当代舞、国际标准舞、街舞、爵士舞等等激情炫舞,也有把多种舞蹈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创意节目,涌现出一批立意新颖、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的优秀的原创作品。2015年,举行“炫舞中国梦—2015第3届CBDF国标舞艺术表演舞锦标赛暨国标舞艺术表演舞精品展演”。对于在每届舞蹈大赛崭露头角、有潜力冲击国家级大奖和参加国际大赛的作品,市文联、市舞蹈都会组织力量,不拘一格,为节目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比如,起源于《快乐的建筑工》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就凝聚了多方力量。在深入打磨过程中,有关部门多次对节目进行观审,组织专家提出建议;在组织形式上也有所创新,由街道文体中心与舞蹈队成员签署短暂的劳动合同,付给舞蹈队工资,提供免费宿舍,并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最终让来自基层的街舞团在央视春晚上给全国观众一个惊喜。
另一个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品牌活动—“WDC标准舞、拉丁舞世界杯暨中国深圳标准舞、拉丁舞世界公开赛”创办于2003年,至2017年,已持续举办了15届。它通过资源整合,多方联手,逐届增大规模、无论选手和评委的阵容都越来越强大,吸引来自欧洲、东南亚和国内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位选手参赛。通过赛事,努力寻求国标舞文化产业的自我发展,已经呈现出产业化发展态势。国标舞《探戈的变奏》等获奖作品,国标舞《探戈的变奏》等获奖作品,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发掘出来的。2017年7月,这一赛事首次与首届深圳青少年舞蹈大赛等活动构成“深圳舞蹈月”,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星火计划”及艺术讲座与培训现场
开展“星火计划”培养人才
为了整合社区文艺队伍,培养文艺骨干,引领社区文艺提升水准、走向高雅,市舞协和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于2015年联合主办了“星火计划”,通过专业、实用、互动的公益辅导课程,使参加培训的社区艺术团队文艺骨干能够活学活用,更好地为自己所在社区艺术团队服务。培训期间,特邀潘志涛、林树森、杨云涛等内地和香港知名舞蹈专家举办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编导与训练指导等培训课程,约有400名学员参与培训。
近年来,市舞协参与多场“百家千场”艺术讲座下基层活动,并组织会员观摩舞剧《沙湾往事》《剧院魅影》、音乐剧《梦开始的地方》等剧目,参加赵汝衡、潘志涛、汪洌等名家讲座。通过惠民活动和观摩学习,提升市民和舞蹈爱好者的水平,也丰富了广大会员及舞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游悦 张申雨 本文部分图文由市舞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