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以诗歌呈现内心的力量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7-10-24

▲波黑诗人塞纳丁。

▲俄罗斯诗人奥列霞。

近日,深圳“第一朗读者”第六季收官活动迎来了两位特殊的诗人,一位是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汪剑昭称为“俄罗斯当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现为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教授的奥列霞,另一位是萨拉热窝大学哲学院教授塞纳丁。这两位诗人都是首次到访深圳,在深期间,奥列霞和塞纳丁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专访。

奥列霞:写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奥列霞早在童年时就开始写作,八岁时模仿写了长篇小说,11岁时写诗,16岁发表作品,从此以后她就非常认真地写作。“写作对我来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写作必须要发自内心,把自己的思想、情绪都表达出来。”在奥列霞看来,文学打开了人的眼界,又创造了另外一个世界。她非常喜欢俄罗斯古典文学,普希金、莱蒙托夫、蒲宁、帕斯捷尔纳克等都是她喜爱的文学家。“虽然蒲宁和帕斯捷尔纳克在小说创作方面的名声盖过诗歌成就,但我更喜欢他们的诗歌。”

1980年,奥列霞出版了首部诗集《奇迹花园》,此后出版了《在冬天之船》《此地》《世界之泉》等十余部诗集和多部散文随笔集。1988至1989年,她进入高尔基文学院研读俄罗斯宗教思想史,后留院任教。有评论称,她的创作有强烈的形而上特征,被称之为“来自彼岸之光”的创作。当被问及教学工作对写作的影响时,奥列霞说,她当然希望更多地与外界接触,而不是坐在书斋里写作。“教学时需要给学生解释,这个解释过程也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诗人、小说家、随笔作家的奥列霞,曾经获得多种重要的文学奖项。1990年获法国格勒诺布尔城市文学奖;1998年获普希金文学奖;2002年获帕斯捷尔纳克诗歌奖;2003年获《旗》杂志文学奖;2006年获得俄罗斯“诗人”奖;2010年,获《新世界》杂志文学奖;2011年获全世界俄语作家“文化遗产奖”;2012年获“牧首”文学奖。奥列霞表示,对她而言,“诗歌是一种奇迹的出现”。

首次来到中国,奥列霞对深圳赞不绝口。她眼中的深圳是一座非常美丽而现代的城市,“第一朗读者”这样的诗歌跨界艺术形式也让她感觉非常新鲜。

塞纳丁:把丰富经历写进诗歌

相比于奥列霞,塞纳丁的生活经历更为丰富。塞纳丁出生于萨拉热窝。大学期间攻读哲学,后留学意大利,获博士学位。塞纳丁曾参加过波黑战争,担任过军队记者。谈及这段经历,塞纳丁说:“战争经历帮助我发现了更广阔的内心世界,实际上是身心的痛苦让我开始了诗歌创作。”

事实上,塞纳丁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热衷文学了,战争期间,他把虚构创作转向现实创作。出版有《身体打击》《祖国在成熟》《天堂般的星球》等诗集。为此,诗人、翻译家高兴评价称:“正是因为有过特殊的经历,所以塞纳丁的诗歌有一种震撼力和冲击力,他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一些充满张力的瞬间,呈现内心的力量。他把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同诗歌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他的特长。”

诗歌创作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救赎?对此,塞纳丁表示,“我诗歌中的主题是战争记忆,但我并不是要去‘复仇’,而是要去创造。某种意义上,我希望在困境中通过诗歌发现人生。”塞纳丁强调,他希望通过写作激发人们正面的创造力。

现在,塞纳丁是萨拉热窝大学哲学院的一名教授。塞纳丁也对深圳印象非常好,对深圳的诗歌及文学氛围赞叹不已。(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文 钟华登 实习生 曾建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