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深圳设计最美小镇刷爆朋友圈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8-11-06

在西藏林芝的莽莽林海,有这样一个美丽小镇:具有藏式独特美感的建筑,像棋盘点缀在河流原野和漫山野花之间,而在千年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圣洁宁静。近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对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授予“中国最美户外小镇”称号,让这个小镇再次刷爆朋友圈。

事实上,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是广东省援藏重大旅游扶贫项目,历经6年精心规划设计建造而成。值得骄傲的是,这个惊艳世人的杰作几乎全由深圳团队实力打造,总设计师为深圳中营都市总设计师陈可石,包括多个参与的设计机构均来自深圳。近日,记者对陈可石进行了独家专访,听他讲述“最美户外小镇”背后的故事。

深受驴友喜爱的旅游小镇

“一半是天堂,一半是人间。”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自去年开始运营后迅速成为深受驴友喜爱的旅游小镇。这里既有藏式风格的家庭旅馆、青年客栈,又有集休闲度假、娱乐康养为一体的藏式风格的国际酒店、别墅酒店,堪称人们享受奢野旅游、体验户外乐趣的胜地。

有评论盛赞,“布达拉宫是过去西藏上百年建造的一个伟大的工程,是世界文化遗产。鲁朗小镇就是如今西藏建设的当代的世界文化遗产。”然而这个堪称“当代世界文化遗产”的典范建筑群的诞生,并非一日之功。

陈可石介绍,鲁朗小镇作为广东省援藏重点项目,广东省委省政府对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规划提出了极高要求和明确预期——瞄准国际一流,建设西藏东南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旅游目的地。

据陈可石回忆,鲁朗小镇的最初设计由一位美国设计师担纲,但对于藏族文化的表现方面总有欠缺,最后决定聘请陈可石担任总设计师。“圣洁宁静”四个字也成了鲁朗小镇设计的终极目标。

创造更时尚的藏式建筑

陈可石对项目提出具体的设计宗旨和原则——“西藏的”“生态的”“现代的”和“时尚的”。陈可石说,“生态方面是设计方案需要付诸努力的,因为西藏的原生态是最受重视的理念之一。我们的规划设计自始至终都坚持对生态现状的尊重和保护。”但如何在“西藏的”和“现代的”这两个理念下面做出一个富有地域性、原创性和艺术性的国际旅游小镇,是陈可石及其设计团队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陈可石及其团队在小镇整体空间设计上秉承藏族传统建筑学,在形态上继承了藏族建筑艺术元素。比如建筑门窗、色彩、外立面、斜墙,都做到了与传统的融合。有300多个当地藏族画工参加小镇设计,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的40位设计师分成4个10人小组,画了近千张彩绘设计图。

此外,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设计还融入了当地的建筑元素。陈可石表示,鲁朗的传统民居样式十分珍贵。地域性不单是符号,更重要的是对地域传统材料的运用以及对空间的研究。对于西藏传统建筑语言的高度提炼后,陈可石对原创提出更高要求,并对小镇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功能建筑,比如美术馆、摄影展览馆、游客中心规划馆和小学等,并赋予它们独特的现代建筑表达,也使得小镇建筑形态更丰富。

其中,美术馆的设计是陈可石对于西藏建筑现代诠释之中“现代、时尚”这两个概念的表达,包括屋顶设计、室内设计和色彩的运用都希望能够产生新的林芝工布藏族建筑表达方式,真正让西藏现代的建筑语言与西藏传统的建筑语言能够融合共生,然后创造更时尚的一种西藏现代建筑表达。

设计团队来自深圳

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的实施中,还有一大创新,即采取“总设计师负责制”。作为这一制度在中国旅游小镇当中的首倡者,陈可石坦言,虽然承担的挑战和工作量很大,但富有成效,它保障了这个宏大项目的学术高度,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性。

据了解,总设计师负责制是欧美国家在建设重要工程和建筑项目时通常采用的一种制度,是一种保障项目最后成功的方法。其核心价值是总设计师全程参与工程设计到施工过程,以此保障项目按照原设计理念贯彻实施。6年的实践表明,实施总设计师负责制是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成功设计与建设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机制保障。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项设计,陈可石与设计团队30多次进入西藏调研考察和进行现场设计,17次大规模调整提升方案,发出现场调改文件480份,9位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派驻工地长达3年,最后打造出鲁朗小镇这一建筑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广东省援藏项目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可以真正说得上是“深圳制造”。据陈可石介绍,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前后参与的设计机构有20多家,其中深圳市西利标识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晟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深圳奥雅设计集团、深圳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等,均来自深圳。这些深圳的设计团队,用高质量的标准打造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这一匠心之作。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在继承西藏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当代西藏建筑学之美,成为对传统西藏建筑艺术元素的现代诠释。作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设计师,陈可石始终坚守他的初衷与使命——创造当代西藏的世界文化遗产。 (记者刘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