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真情记录时代变革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8-12-10

首部聚焦特区家族企业变迁的情感巨作《照相师》即将于12月12日登陆全国各大院线,12月9日,影片在深圳戏院举行首映式。导演张唯携演员谢钢、涓子、马东延、上泽、于卉怡、刘玉龙、张优到场并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纷纷表示,拍这部电影很有感触,电影用真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革。

电影《照相师》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重点国产片之一。由深圳市华浩影视有限公司、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金逸嘉逸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大地时代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国家电影局、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广东省电影局、惠州市委宣传部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

本土导演的深圳情结

40年来风云激荡,每一个普通人都得到了成长。作为“深圳制造”中一部以普通人视角切入的电影,该片描绘了“从一无所有到创业全有”的众多特区“小人物”的传奇人生。片中的“照相师”蔡祥仁在深圳老城经营着一家照相馆,祖孙三代围绕着这间照相馆,各自向不同方向出发,一家照相馆,三代传承,三代人的命运轨迹与深圳的发展相互呼应,也与技术变革、时代变革中的人生变迁呼应。

记者在首映式上获悉,影片全程在深圳、惠州取景,深南大道、深圳大学、戏院等景致一一在片中闪现,如时光机一般勾起了很多人对深圳过往的记忆与怀念。1982年的夏天,两万基建工程兵南下深圳,在圈起来的这片土地上挖地筑楼。四十年过去,深圳特区平地起高楼,风云巨变。工程兵们为特区建设贡献了青春与力量,影片对这一群体有特别的描述。此外,还有对摄影师群体、湖南人群体奋斗故事的呈现。广东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深圳市艺术摄影学会会长苏伟明在现场表示,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先后改了17次稿,拍摄地点在深圳、惠州两地进行。电影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出炉,这是深圳速度。我们希望通过电影启迪大家,希望人人都可以当照相师,运用手里的设备拍摄深圳自然景观、民俗风情,记录伟大时代,助力深圳建设“摄影之都”。

《照相师》是导演张唯执导的第7部电影,也是关于深圳题材的第4部电影。影片为什么要将切入点放到一家照相馆?导演张唯认为,照片能够记录历史,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历无形中也被照相机记录了下来,因此,影片以经营照相馆的三代人为切入点,完全能够展现这四十年的时代变迁。“照相馆的第一代人从人像拍摄,到第二代拍外景、人物照、婚纱照,再到第三代用手机来照相,其实就是‘全民照相’,这也是我们从创作中思考出来的。”

影片主创阵容强大

当天,众多主创来到现场,包括饰演照相师蔡祥仁的谢钢;饰演来到深圳闯荡,历经商海沉浮最终取得事业成功的湘妹子陈文娟的演员涓子;饰演工程兵转业做摄影记者刘北方一角的马东延;饰演蔡正雄创业团队成员的上泽、张优等。涓子表示,自己饰演的陈文娟角色很完整,从八十年代到最后演六十岁的老人,感触很大。这部电影记录了时代,“我对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印象很深,小时候我的爸妈买东西用粮票,这四十年中国的发展翻天覆地,我们这代人很幸福。”马东延表示,自己此前经常饰演军人、警察这类角色,这次饰演转业工程兵,也深刻了解到这群人的经历与生活。

谈及这部献礼片,《照相师》宣发总顾问赵军称:“中国电影的改革是永远在路上的,我希望它有更多理想主义的东西,有更多正能量的东西,有更多人类共同价值的东西,有更多人性的东西,我也希望电影产业在这方面能得到更加正向的激励和发展。”

《照相师》主创阵容强大,台前幕后云集了多位名家。影片文学指导是船山文化学会会长谢宏治、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剧本指导有中国戏剧泰斗谭霈生、著名编剧芦苇、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张献民;摄影指导林炳华、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声音指导顾长宁、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捞仔,及美术指导张楠,诸多大腕的加盟令影片在艺术上和技术上得到了保证,当天观看了首映的观众纷纷点赞。(记者杜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