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深圳市罗湖区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吴白桦 最好年华献给罗湖电视事业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9-01-09


▲罗湖区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吴白桦。(受访者供图)

“在职场,一个人能做自己喜爱的工作,他的幸福指数就会很高。如果能把工作做成事业,并与它共同成长,那他无疑是幸福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作为老一辈罗湖电视人的代表,吴白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来到深圳后,便致力于参与推动罗湖电视艺术的发展。他为自己一辈子能与电视制作打交道而感到幸福。也因此,吴白桦与梅玉文、禤晓明被誉为罗湖“三剑客”。近日,深圳市罗湖区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吴白桦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专访。

为圆电视梦来深圳

吴白桦是在东北出生长大,然而,他却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祖籍惠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首先吹绿了南粤大地,全国兴起一股“孔雀东南飞”的热潮。1983年,听说深圳市筹建电视台,吴白桦赶紧来到深圳。但还是晚了,错过了时机。后来听说罗湖区有个电视录影宣传管理站,吴白桦就一头扎过来,从此正式开始了罗湖电视人的征途。

吴白桦介绍,1983年,罗湖区准备成立广播站。这时,来罗湖体验生活的珠江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谭军建议:电视是最新型媒体,你们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要有前瞻性,干脆成立电视站。于是,深圳第一家电视录影宣传管理站在此背景下成立,而吴白桦也被任命为临时负责人。这个时期,他们拍摄了三部专题片:《前进吧,罗湖》《宝安教育在前进》《春到蛟湖》。吴白桦也扛起摄像机,开始独立拍片。

聚焦老百姓身边事

1994年吴白桦被正式任命为罗湖电视制作中心主任。期间,他参与拍摄了电视剧《都市背影》,该剧获得首届深圳市“大鹏奖”电视片展播比赛二等奖;又参与拍摄中共党史专题片《走自己的路》,该片最后被评为“中国文献纪录片二十年(1986—2006)优秀作品”。

吴白桦坦言,拍摄《都市背影》《走自己的路》令他转变思路:应把更多的镜头聚焦在罗湖区老百姓身边的事。随后,他带领同事拍摄了《春涌罗湖》《乐土一方》《老东门》《渔民村的变迁》《摩天楼下的军民情》《罗湖告诉你》等。同时,他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本土文化,他把镜头对准罗湖区那些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电视星光奖等各种奖项的优秀文艺作品,以《文化沙漠变绿洲》为题,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推广,为罗湖区创建“全国先进文化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造电视散文高峰

吴白桦的电视事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迎来又一个收获。当时,他与梅玉文、禤晓明开始尝试另一种电视艺术表达形式——电视散文。先是《情涌大鹏湾》,接着是《那颗葱郁的高山榕》,然后是《深圳写意》(包括《书香》《家园》《红树林》《一座城市,一条河》),往后还有《走不出外婆的目光》等,片子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奖。罗湖电视制作中心电视散文创作进入井喷期,从“全国第四届百家电视台电视文艺节目展评”开始,到“全国第十届百家电视台电视文艺节目展评”,罗湖电视中心成了获奖大户,而吴白桦在其中的贡献不可忽视。

如今吴白桦虽然已退休,但他仍继续在为罗湖电视事业发光发热。深圳市罗湖区电视艺术家协会成立至今,吴白桦一直担任协会主席。他表示,罗湖区电视艺术家协会是一个“杂而精”的协会,汇聚大量人才,涵括文学、美术、摄影、灯光等多个行业才俊,而正是这些人不断共同创造罗湖电视事业的精彩,也彰显了罗湖区电视艺术家协会的独特魅力。(记者 魏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