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他用镜头贴近这方热土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9-07-09

一张张珍贵的深圳早期建设的照片牵引出深圳人厚重的历史回忆,仿佛将我们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作为第三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专题邀请展”板块“‘回望’——何煌友摄影展”日前闭幕,引来市民和观众的纷纷关注。此次展出“深圳摄影第一人”何煌友的部分作品,真实再现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深圳从小渔村蜕变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学者罗英群曾说:“如果说深圳创造了神话,那么何煌友则是见证并记录这部神话的代表。”透过何煌友的摄影作品,从心灵深处触动了深圳市民尘封已久的城市记忆。

1.

6麻袋胶卷“记录”城市变迁

作为一名深圳人,多年来何煌友的镜头始终聚焦深圳的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点滴变化,对老宝安县到深圳特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细致的记录。何煌友从未停止过拍摄,他用过的胶卷达6麻袋之多。

这些不仅是深圳的城市发展史,也是深圳市民特别是老宝安县人对这座城市追忆的“纪录片”。在他的镜头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已经消失的深圳景象,比如东门骑楼、民兵边防、过境耕作等等,这些都是一代深圳人的记忆。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拉开了创造神话的序幕。从改革开放开始,为了记录那激动人心的岁月,何煌友跑遍深圳特区所有的工地和重要场合,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那一个个重要的时刻,如标志着改革开放建设正式展开的《蛇口炮声》、深圳建成的第一座高楼《金城大厦封顶》等。

为了拍摄一张能反映“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的国贸大厦的照片,何煌友在单位分房子时特意选择了一套“傻子才会选的”顶楼,用了三年时间才捕捉到了那“一声春雷一座新城”,诞生了艺术与寓意俱佳的杰作《春雷》。

从何煌友拍摄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不仅注重客观记录,也注入了自己强烈的创作意识和审美观念,如我们熟知的《深圳速度》《深圳除夕夜》《罗湖崛起》《春雷》等都是兼顾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经典之作。

2.

以披荆斩棘的精神勇往直前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会给人以心灵和视觉的享受,但是其背后却蕴含着摄影师付出的智慧和艰辛。对何煌友来说,拍摄有时并不那么轻松,随时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譬如,他曾为了拍一张沙井蚝民采蚝的照片,三次前往沙井蚝田,但每次都因为距离太远拍摄不到(那时候还没有长焦镜头),他就下决心学会踩泥板,几次割破脚掌,花费一个月时间学会像蚝民一样使用蚝田里的特殊“交通工具”——泥板,才最终近距离拍下了《蚝民赶海》的照片。

策展人李原原在《人,城市,纪实摄影》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在何煌友关于特区建设的照片中,有一部分精彩的航拍作品,如《深圳速度》《深南大道》系列等作品,非常直观地展现了深圳特区从无到有、拔地而起的城市进程,在那个拍摄条件艰苦的年代显得十分珍贵。”

何煌友曾说:“那时候别说是一年,就是一个月都有很多变化。我那时候拿着相机到处拍,要把这些变化过程记录下来。可我觉得,光在地上拍是不够的,要到天上去拍全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何煌友先后五次向解放军报等媒体提出申请,终于实现了上天拍深圳的愿望。从1983年到1988年,他三次登上飞机,对深圳进行航拍。为了不浪费时间,他每次上机都要特别带一个专门上胶卷的助手,两个相机轮换着拍,这才有了今天对深圳早期全景式的历史记录。

正是因为何煌友的这种执着和实干精神,才让深圳以及改革开放的历程得以在图像上被生动地记录下来,为后人学习深圳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感受深圳改革开放的艰苦历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

脚踏实地,不怕千难万险的背后是何煌友作为深圳人的使命感和赤子之心。何煌友曾说:“经济特区腾飞的20年是我一生中最激动的岁月,也是我拍得最多、最投入、最痴迷的岁月。经济特区建设的日日夜夜,哪里奠基、哪里封顶、哪里签约、哪里投产……我就会奔赴哪里。那震耳的鞭炮声和轰隆的机器声,就像无声的命令。”

于是,我们看到,挖罗湖山、建核电站、国贸大厦封顶、友谊商城开业、地王大厦动工……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奠基、封顶、开业都牵动着他的心,他的镜头记录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太多的第一次:第一个春节花会、第一场商品展销会、第一次深圳书市、第一家合资酒店、第一条食街……这些都凝聚在他按下快门的决定性瞬间。

3.

留下珍贵城市文化财富

摄影是记录城市变化最直接的方法,它能真实地记录下城市变迁中的每一个瞬间变换,而摄影作品也不仅仅是再现式的记录,经过摄影师对城市人文景观的思考与取舍,其拍摄的作品已成为城市历史记忆与文化沉淀的载体。

在中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当下,城市中许多原有的建筑和人文景观很快消失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影像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为城市记录下最本真的面目,为过往城市变迁留下永久的回忆,其意义将愈发地凸显出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何煌友关于深圳的这些城市纪实摄影作品也将愈发地体现出它的价值。

2010年深圳美术馆举办“深圳记忆——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何煌友摄影展”,很多老深圳人前往参观,他们指着照片中自己的老房子感动得流泪。深圳美术馆自2015年开始了对何煌友早期摄影作品的收藏,希望让后代通过摄影作品了解历史,也希望摄影藏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想象力。

深圳美术馆馆长张燕方表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何煌友饱含热情,用镜头记录了改革开放前老宝安县的生产生活、人文历史、记录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生活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摄影并不普及的年代,他为这座城市保留了珍贵的记忆。(记者尹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