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9-07-15
近日,由《特区文学》杂志社和飞地传媒联合主办的“深读诗会”第九期活动在飞地书局举行。近三十位深圳诗人、作家、文化学者和诗歌爱好者到场,对主题诗人何进的诗歌创作展开研讨和交流。活动由深圳市作家协会秘书长赵婧、《特区文学》杂志总编辑朱铁军、诗人张尔共同主持。
据了解,何进,现居深圳。其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星星》《诗歌月刊》《作品》等刊物,曾出版诗集《影与光之间》《柔软的事物》《思之絮语》。上世纪80年代初,何进与众多青年一样,酷爱文学,除了大量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和唐诗宋词外,还阅读了国内外近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后来,何进开始学写新诗。从事税务工作后,他就停止创作。2005年春天,停笔20多年后的何进在好友的鼓励下重新提笔写诗。
“这段时期,我阅读了大量现代诗人的作品,研究和借鉴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自然、山水、历史、人物、梦境、命运、人性、哲思、爱情等都成为诗的主题。灵感来了,就抓住不放,有时触景生情,有时以情托景。在这个过程中,深藏于生命中的哀痛、惆怅、悲悯、欢愉都像流水一样涌到笔下,使我欲罢不能。”何进说,复出之后他经历了从传统诗意向现代性诗意转变的艰难过程。他认为,诗歌的现代性应该打破常规与僵死的思维模式,好的诗歌应该从个体的生命经验出发、到心灵深处去走心入肺。
当天嘉宾们在研讨中认为,何进的诗就像何进的人一样,是有些神秘的,继续往下看,它是复杂的,细细品咂就会发现其中不少诗句,写出了他生命当中需要表达的东西。文化学者尹昌龙说:“我发现何进特别注重诗结尾的句子,写得特别好,他把最用力的地方都放在了结尾。”诗人孙文波认为,何进的诗相比过去而言显得更结实了,诗歌的意象在起承转合中形成一种更丰富的景象。在他看来,何进写的诗歌,都是他看见的、思索的东西。当天还有嘉宾认为,何进具有一定的哲学功底,思考深刻同时又能用精炼浓缩的语言来呈现诗意。有的嘉宾则认为,何进十分擅长运用情感位移法,把体验与存在的远方景象调过来。何进在写诗过程中完全脱离世俗。(记者魏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