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盛赞冯刚毅辉煌艺术成就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19-08-08

冯刚毅(右)为戏迷献上成名作《鸳鸯泪洒莫愁湖》

7月24日晚,冯刚毅粤剧艺术专场在深圳戏院举行,冯刚毅与深圳市粤剧团当家花旦谭兰燕一起为戏迷观众献上了他的成名作《鸳鸯泪洒莫愁湖》。观看了冯刚毅的表演,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大为感动。“首先向冯刚毅老师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崔伟说,“冯老师73岁了,但在3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前面有那么大的形体演出,到后来的情感释放和大段的演唱,他是用功夫、功力来支撑年龄带来的体力消耗。”

上世纪80年代,冯刚毅领衔主演的三部大戏《鸳鸯泪洒莫愁湖》《情僧偷到潇湘馆》《风雪夜归人》在全国树立了“深圳粤剧”的闪亮招牌,更凭借后来的《驼哥的旗》使深圳粤剧攀上艺术之巅。崔伟评价,冯刚毅不仅对深圳文化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他对粤剧艺术更是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推广和提升。

冯刚毅是改革开放以来,戏曲事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冯老师的艺术发展跟改革开放是紧密相关的。上世纪80年代,舞台声光电技术还不发达,粤剧由于语言的限制,在全国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而冯老师的《风雪夜归人》是一个突破。”崔伟评价,“首先在题材选择上,它改编了话剧名著,这台现代戏的内涵支撑起了新时代粤剧的特征。冯老师以传统粤剧表演与主角魏连生的人物性格结合,用人物的情感弥补了粤剧跟北方观众在语言上的隔阂,粤剧也因此走向全国,也奠定了冯老师后来得到‘梅花奖’的重要基础。”

而使冯刚毅获得“二度梅”的现代粤剧《驼哥的旗》,则是行业公认的粤剧艺术集大成之作。崔伟说:“这部戏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突破了戏曲传统。中国戏曲之美,基本上都是靠演员在舞台上展示形态之美。但冯老师演绎的驼哥,是通过塑造‘丑’来表现美。冯老师克服了戏曲塑造人物相对的简单化,表现出了驼哥的复杂性,所以这部戏的文学性也非常高。”

从《鸳鸯泪洒莫愁湖》到《风雪夜归人》,再到《驼哥的旗》,冯刚毅的作品充满创新精神。“现在有很多戏剧的创新是一种无源之木的创新。而冯老师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深圳地域文化和社会变化的特点,虽然有时代感,但他的作品所表现的地域性以及他表演的传统性,是支撑他发展创新的一个根本动力。我认为深圳粤剧在全国粤剧领域表现出的不同风格,跟当年一系列的创作以及冯老师本身艺术追求的自觉性和独特性是分不开的。”(记者祁琦/文韩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