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25-07-23
盛夏的深圳湾畔,潮声激荡,光影交汇。7月19日,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在深圳成功举办。这场以“纪实之眼观照时代,湾区之声对话世界”为内核的行业盛会,汇聚了全国纪录片领域的优秀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与创作者代表200多人。
本次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凤凰卫视中文台、广东卫视、澳门莲花卫视、广电新视点中心承办。
▲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开幕式现场
当天上午的开幕式上多位业内专家做了主旨发言,为盛典构建起多维度的思想图谱,现场为获得入围荣誉的作品举行了颁发仪式。当天下午举办了“湾区故事·纪实创新”与“数智赋能·视听革新”两场重磅对话,通过多元视角碰撞,探讨了大湾区纪录片创作的路径与特色。当晚,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在深圳广电集团800演播厅举办,盛典现场颁发了作品类、单项类、机构类多个荣誉。
政策・人文・技术:粤港澳纪录片盛典锚定湾区文化对话新路径
在开幕式上,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闫少非,广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广东省视协主席蔡伏青,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相莱曾相莱分别发表致辞,围绕大湾区纪录片的发展,从产业建设、创作成果与规划、艺术价值与发展期望等方面发表了精彩见解,为大湾区纪录片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以纪录片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闫少非
闫少非高度肯定了纪录片记录时代、传承文化、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价值,并对本届盛典提出三点期望:第一,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粤港澳三地共同的文化根脉,打造具有大湾区特色的视听艺术品牌;第二,进一步凸显学术性和专业性,以理论评论强根基,以交流研讨解疑难,激发粤港澳大湾区纪录片创作的活力;第三,探索建立长效传播与合作机制,大力宣传推介粤港澳纪录片精品佳作,展现大湾区纪录片行业繁荣的新图景。
盛典发布:共同绘制“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纪实长卷”
▲中国视协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
范宗钗介绍了盛典活动规划和作品推选情况。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的举办是粤港澳三地纪录片行业协同合作的成果,旨在通过影像记录大湾区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产业创新。截至5月31日,组委会共收到113家(位)单位及个人报送的371部作品。经过初评,193部作品进入终评;6月15日,终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推选委员会综合多方面因素,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推选出94部作品,包括优秀作品、好作品、入围作品及6个创作单项。
四维聚力:大湾区纪录片如何以“影像交响”破壁国际话语场?
在主旨发言环节,纪录片导演闫东以“大湾区三部曲”诠释影像桥梁的物理穿透力与精神凝聚力,提出用“第四维桥梁”对话世界;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杨乘虎以“四大追问”直击叙事创新痛点,呼吁回归“人本”与“真实”的创作原点;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总编室主任、电影台台长黄海波立足湾区实践,描摹“纪录片+文旅”的产业融合图景;澳门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艺术总监则以澳门电影节为样本,揭示“混血文化”叙事对国际传播的启示。
两场精彩对话:“湾区故事・纪实创新”与“数智赋能・视听革新”
当天下午迎来“湾区故事·纪实创新”与“数智赋能·视听革新”两场重磅对话。这两场对话进一步深入探索纪实内容创作的边界突破与前沿视听技术应用的无限可能,持续为与会者提供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的高价值平台,推动粤港澳纪录片在新起点上开启更为广阔的创新航程。
用镜头记录湾区,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拉开帷幕
当晚,以“记录新时代,聚焦大湾区”为主题的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在深圳广电集团800演播厅拉开帷幕。出席盛典的领导嘉宾有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中国视协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原司长马黎;中国视协原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顾问李春良;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广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广东省视协主席蔡伏青;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曾小敏;广东省视协专职副主席邢瑛瑛;凤凰卫视节目副总裁、中文台执行台长赵微;香港影视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林梓文;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相莱;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斌;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赵东;深圳广电集团党组副书记、副总裁、总编辑邓艳东;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李亚威等。
▲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现场
盛典现场共颁发作品类(36部好作品、17部优秀作品)、单项类(6个)、机构类(4个)等多个荣誉,其中作品类又分为:现实生活、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科技创新、国际传播等五个题材类别;单项类则包括优秀导演、撰稿、摄影、剪辑、特效、音效等;机构类分为优秀播出平台、优秀制作机构。
荣获“现实生活题材”优秀作品的是《工人钢琴师》《你好!我来自1999》《麒麟舞》《青春的奔赴(第一季)》《万物经济学(第一季)》《香港警察故事2024》。荣获“现实生活题材”好作品的是《爱在湾区》《灿烂的季节》《广府春秋·如往如来》《回家,过年啦》《脊柱医生》《你好!我来自1997》《闪耀吧!少年》《湾区故事·蓝天下的期盼》《无声咖啡馆》《香港味道》《相机里的澳门25年:盛世莲花,灼灼生华》《周水根爱国爱港好渔民》。
▲颁发“现实生活题材”优秀作品荣誉
荣获人文历史题材优秀作品的是《广府春秋・红棉花开》《广交天下》《人生能有几回搏》《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西游记》《中山装》《筑梦天下:澳门回归25周年特辑》。荣获人文历史题材好作品的是《灯塔记忆:青洲灯塔》《非遗新生代(第二季)》《港故事匠人系列》《广东红色印迹·家书篇》《课间·行见江山》《口述澳门历史名人堂》《龙王归来》《龙跃深港过大年》《我们的故事》《喜事》《最后的城池——香港九龙城寨历史记忆》《最后的渔民》。
▲颁发“人文历史题材”优秀作品荣誉
荣获自然生态题材优秀作品的是《秘境神草(第四季)》《中华白海豚》;荣获科技创新题材优秀作品的是《深中通道(第二季)》;荣获国际传播题材优秀作品的是《传承(Kung Fu in my HeART)》《丝路奔腾》。荣获自然生态题材好作品的是《城市野性居民》《窗外那片红树林》《师太与星星》《与豹为邻》;荣获科技创新题材好作品的是《冰雪试“炼”》《创新之光》《科创前瞻 AI与工业》《向上的我们》;荣获国际传播题材好作品的是《电动车,正当时!(EV Now!)》《灵感•大湾区—— 一个法国汉学家的中国南方调查》《探访保利美高梅》《佾舞中国》。
▲颁发“自然生态题材”“科技创新题材”和“国际传播题材”纪录片优秀作品荣誉
荣获优秀导演的是《深中通道 第二季》导演宋璋、何浩堃、陈煜健;荣获优秀撰稿是《中华白海豚》撰稿张亦载;荣获优秀摄影的是《丝路奔腾》摄影团队;荣获优秀剪辑的是《口述澳门历史名人堂》剪辑黄耀恩;荣获优秀特效的是《青春的奔赴(第一季)》特效师赵曰超;荣获优秀音效的是《香港警察故事2024》音效师郭伟健。
▲为优秀导演、优秀撰稿、优秀摄影、优秀剪辑、优秀特效、优秀音效颁奖
荣获优秀播出平台荣誉的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凤凰卫视,荣获优秀制作机构的是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为优秀播出平台、优秀制作机构颁奖
此外,本次盛典还公布了各题材的入围作品名单,涵盖《阿尔泰山》《宝藏知时节》《大漠绿色梦-库布其模式》《港澳青年创业系列短片》《茶船古道》等多部作品,展现了大湾区纪录片创作的多元生态。
▲参加盛典的嘉宾大合影
纪录片是记录时代的镜鉴,是承载文化的载体。粤港澳纪录片盛典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激发创作热情,推动纪录片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湾区文化繁荣注入新动力。未来,随着大湾区文化融合的深入,纪录片将继续以镜头为笔,记录时代变迁,传播中国声音,让湾区文化与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