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时间:2015-11-25
10月10日下午2点30分,“第一朗读者”【第四季】总第39期“行走的花”在胡桃里(华侨城店)精彩上演。灵动飘逸的舞蹈、漫天飞舞的花瓣,让诗意在戏剧中极致呈现。本场演出阵容之强大是“第一朗读者”史无前例的,单是戏剧表演就有20人左右,他们全是花季雨季的“小鲜肉”、“小鲜花”,在演出中把酒端到诗人们桌前,请他们饮酒。朗诵嘉宾中的“大腕儿”、深圳广电集团著名主持人吴庆捷的深情演绎也是本场一大亮点。演出最后,满场落花缤纷,不知从哪里来,如同浪漫樱花雨,让这个周末的下午充满诗意,别样精彩。
谭克修和杨沐子均获“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奖”,默默获“第一朗读者-诗歌成就奖”。
主题诗人默默认为,这次获得“第一朗读者-诗歌成就奖”,比获得很多官方的其它奖项更具意义,因为这一荣誉更能代表民间大众对诗人的认可。他也高度赞赏“第一朗读者”这几年的跨界坚持,认为非常令人感动。
主题诗人谭克修获奖后表示,从来没指望写诗能给自己带来荣誉,而只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这次获奖是意外之喜。对于“第一朗读者”诗歌和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这种跨界形式,他觉得很好,很感动,也很感谢“第一朗读者”的辛勤付出。
主题诗人杨沐子对于获奖也感到非常高兴,虽然只是一声简单的“感谢”,但是感激之情尽在不言中。而对于“第一朗读者”这种诗歌跨界表现形式,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场一段舞蹈,让他觉得演绎的很贴切,很精彩。她也希望“第一朗读者”能越办越好。
学术主持张德明现场对三位主题诗人的诗歌特色进行了精彩点评,同时也对“第一朗读者”对诗歌跨界所做的首创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活动现场营造出来的诗意自然流露,让人亲切可感,这种跨界努力打通了诗歌和读者的沟通渠道,对于诗歌的普及意义非凡。
当天来到活动现场的著名评论家、南方诗歌研究所所长向卫国也认为,所有艺术的共同意义在于,为我们在现实人生之外打开一个新的生命空间,这个空间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和创造的欲望,二是安放我们的生命存在感,借以对抗时间的侵蚀。在所有艺术形式中,戏剧是最典型的空间生产,诗歌其实也一样,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隐形的空间,背后都有一幕隐形的戏剧在上演。但是诗的象征性语言形式使其暗藏的戏剧空间具有封闭性,一般的人较难以进入。“第一朗读者”创造性地将诗歌与音乐、舞蹈和戏剧结合起来,试图恢复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状态,一方面可视为对艺术本质的逆向回溯,一方面则可以帮助打开诗歌被语言封闭的空间,或者说是诗歌借助其他艺术形式打通了一些与现实生存空间连通的通道,增强了诗的开放性,同时帮助普通读者更好地进入诗歌空间。这对于诗歌的接受与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