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时间:2015-11-25
9月25日下午2点30分,“第一朗读者”【第四季】总第38期“另外的海”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大台阶精彩上演,虽然不是周末,但是现场也吸引了不少真正的诗歌爱好者,他们与诗人们展开了精彩的对话和互动。根据本场主题,深圳市剧协创作团队以手舞——拍桌子为核心。演出过程中,他们合着欢快的音乐,用双手有节奏的敲打着桌面。运用这种形式现场演诗,象征表现出人的脑海中思想的相互碰撞,更体现了当前艺术家五彩缤纷的思想与情感……
主题诗人池凌云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参加“第一朗读者”的活动很开心,从互动者的提问来看,读者都在认真聆听诗歌,真诚接近诗歌,这样的氛围很好,带给她一种全新的感受。除了活动传达出来的诗意,更难得的是这种创造性的行为本身,将诗歌尽可能地立体呈现,诗、歌、舞糅合在一起,让诗意得到了更好的展示。当现场有读者提问“诗歌应该如何去批评生活现实?”时,池凌云以演诗现场的杯盏里灯光的传递这个环节做例子,说这个细节让她很感动。“其实写作就是一种光的传递,哪怕只是一点微弱的光。不管我们的生活怎么样,我们的内心始终都有对光明的渴望和期待,今天的‘第一朗读者’活动就是一种光的传递。来聆听者也是光的传递者。” 池凌云也感谢第一朗读者带给她美好的记忆!
主题诗人杜绿绿对于获奖也感到非常高兴,她的诗歌寓言性很强,吸引不少读者对她提问。有读者表示读她的诗歌感觉很美,很空灵,但是很难真正读懂。对此,杜绿绿坦承她在写作诗歌时并没有过多考虑读者的接受度,而只是希望自己写诗能发现人性、展示人性,对自己的心灵有所帮助。对于“第一朗读者”这种诗歌跨界表现形式,她也表示很新奇,祝愿“第一朗读者”能越办越好。
学术主持西渡再次参与“第一朗读者”活动,除了对两位主题诗人的诗歌进行专业而生动的点评以外,也盛赞“第一朗读者”的跨界努力和高贵坚持。他认为通过“第一朗读者”主创团队的精心打造,活动现场营造出来的诗意自然流露,让人亲切可感。“诗现场”让诗歌表达出来的那种音乐美、文字美、舞蹈美等意境不仅停留在纸面,而是幻化成了一种可读、可看、可互动,可触摸的立体式艺术美,让人印象深刻。
现场参与活动的忠实读者也纷纷对“第一朗读者”给出评价:
富于演讲天赋的李先生说看完整个活动现场很震撼,没想到深圳还有这样一批坚守文化艺术的人,他们坚守贫穷,坚守信念,坚守理想,为大家默默奉献,非常让人感动。他也希望诗歌能够更多反映社会现实,起到改造社会、引导人心向善的功能,传递更多正能量。
略带羞涩的倪小姐说在现场听到主题诗人杜绿绿的一首关于妈妈的故事的诗,感觉很有共鸣,在深圳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城市,能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得到心灵的洗礼,她感觉非常好。
曾小姐是做金融行业的,平时压力很大,她说机缘巧合当天正好碰到“第一朗读者”的活动,感觉浮躁的心一下子安静了许多。作为90后的她,还不太能读懂两位60、70后主题诗人的诗,但是她感觉她们每首诗背后都是有故事的。
“第一朗读者”创办人、艺术总监从容作为诗人与戏剧人的双重身份,经过多年的诗剧场实验,2012年“第一朗读者”问世,通过跨界探索的阐释渠道来充分展现中国新诗的丰富美学内涵、迅速提升当代优秀诗歌的群众影响力。从容说:“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用沃霍尔的话说,他所做的东西‘将’自然地‘作为艺术出现’。他无需把自己限制在单一的风格或语言内,如戏剧、歌剧,他可以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个媒介,而且在每一种媒介中都可创新,或者,他可以成为一个综合媒介的创造者。”当天活动结束,从容也对于使命有了自己新的理解:“所谓的使命就是老天爷做导演,命运安排你演某个角色而已。但最重要的是,无常的心会让你宁静……”如今,“第一朗读者”已连续四年推出四季,以“行走的诗歌,行走的戏剧”这种形式,点亮深圳这座城,被誉为“最高贵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