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时间:2015-11-25
咖啡、红酒、菜单、厨师、照相机,白裙、芦苇、鲜花、画架......每件物体营造一个场景,配上独特的诗歌朗诵和演唱,让我们一步步接近那未知的故乡,接近最真实的内心自我。9月5日下午2:30,“第一朗读者”第四季“深圳为你读诗”第六场活动如约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台阶举行,围绕着主题“接近未知的故乡”,朗诵、演唱和戏剧相互交融,带给我们关于诗歌、关于故乡一次难忘的思考。
本场主题诗人桑克和唐不遇均获“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奖。
主题诗人在媒体工作的桑克现场朗诵了自己的诗歌,获奖后他盛赞了“第一朗读者”的诗歌跨界尝试,表示自己将努力把自己的诗歌写得更好一点,把新闻报道中没法写的东西都写进诗中。颁奖词称桑克“擅长以独特的想象力,把历史和意识形态虚伪而隐秘的面孔,与个体经验以令人惊讶的方式焊接起来,形成一种看似日常化的戏剧性,甚至是一种北方口语独有的幽默感和声色感。面对诗人迂曲而锋利的词语芒刺,我们可以感到诗歌刺入这个时代的精准和有力,更可以目睹词语被唤醒之后的郁烈场面——它们‘细细的炮灰,嘻嘻的烟尘’,构成了对中国人当代生存处境的有力而精致的反讽。”
80后诗人唐不遇对于自己获奖非常高兴,他认为“第一朗读者”坚持四年非常不容易,已成为全国一个重要的诗歌品牌。他称未知的故乡遥不可及,又是我们努力想要接近的,这也是自己写作的目标。颁奖词称唐不遇的诗“字里行间常常抑制不住“唯美至上”的冲动,就像他在诗里说过的,他要发明一种叫骨笛的乐器,发明一种炼金术,来召唤灵魂,来挽留时间,把恐怖的东西变得美好,这种冲动常常会激发出好的诗句。另一方面,他的诗也常常显示这一代青年人的忧世情怀,把城市、汗血工厂、苦难、疯狂等构成我们时代氛围的元素,化约为他的诗歌意象和主题。这种看似分裂的两面,恰恰是内在于在当下的中国人生存处境的‘阴’和‘阳’。”
学术主持颜炼军表示“接近未知的故乡”这一主题与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气质相契合,在失去古典意义上的故乡之后,我们只能通过重构崭新的故乡,来表达不适感和对未来的期望。他也称赞“第一朗读者”是全国第一个做诗歌跨界探索的品牌,并成功将这一品牌坚持这么长时间,诗歌可以用这么多意想不到的方式戏剧化地展现出来,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祝愿“第一朗读者”能够越办越好。
特约嘉宾叶延滨这次已是第二次参与活动,他觉得“第一朗读者”与他过去参加的其它活动都不一样,印象特别深刻的一点就是因为它能直接和普通人产生真实的接触;他认为“第一朗读者”是非常有创造力的公益化诗现场,“第一朗读者”的创办人、艺术总监从容女士作为一个诗人、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对此表达深深的敬意,也祝愿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