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时间:2017-08-15
过去的周末两天,深圳诗意纷飞。“第一朗读者”第六季“深圳为你读诗”正式启动,第一、二场活动邀请到王寅、姜涛、谭畅、游子衿几位主题诗人。据了解,作为中国文化界第一个跨界性诗歌文化综合实验项目,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深圳市文联等主办,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第一朗读者”,今年已进入第六个年头。本季“第一朗读者”将在总结前五季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以“深圳为你读诗”的主题,深入探索当前文化语境下诗歌与剧场、诗歌与影像、诗歌与展览的互联关系。
深圳为你读诗
8月12日下午,“第一朗读者”第六季“深圳为你读诗”首场活动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北台阶举行,主题是“骨头里有声音”,主题诗人为王寅、姜涛,学术主持是吴思敬、西渡。活动在诗剧场中开幕。只见舞者们身着素色长袍,画着文艺范十足的“泪滴妆”,在音乐中,徐徐舞动肢体,还在现场拉起了五颜六色的彩带,视觉效果十分唯美。与此同时,朗诵者们开始朗诵主题诗人的诗歌。昨天下午,第二场活动则在中心城胡桃里继续上演,主题是“夜·典”,主题是诗人王寅、姜涛、谭畅、游子衿,学术主持为吴思敬、西渡、向卫国。
据了解,诗人王寅出版有《王寅诗选》(2005)、《艺术不是唯一的方式》(2007)、《摄手记》(2012)、《灰光灯》(2015)等著作多种,先后获得第一届江南诗歌奖、第三届东荡子诗歌奖等多个诗歌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西、挪威、波兰、日、韩等多种文字。诗人姜涛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新诗及中国现代文学。出版有诗集《我们共同的美好生活》《好消息》《鸟经》,其专著有《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巴枯宁的手》《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等。曾获“汉语最佳诗人双年奖”、“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王瑶学术奖优秀青年著作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诗人谭畅,原名谭昶,写诗、作词、编剧、翻译,出版诗集有《文字上的女人》《几软》等,曾获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歌词创作特等奖。诗人游子衿,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诗,发表少量作品。曾主编诗歌民刊《故乡》,著有个人诗集《时光书简》,2014年获首届广东诗歌奖。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朗读者”第六季还在深圳中心城“胡桃里”举办“中国当代诗人诗歌手稿邀请展”,展出中国当代诗坛具有代表性的80余位诗人的诗歌手稿,旨在让观众看到诗人的灵感是怎样迸发出来的,展期将持续至9月13日结束。
首次邀请“一带一路”国家的诗人来深
据了解,“第一朗读者”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新诗传播和跨界艺术样式的标志性品牌,在内地以及港台澳、东南亚华人文化圈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努力向普通市民和社会大众传播诗歌之光,在场地空间、传播层次和范围以及诗歌传播方式(如读诗、评诗、演诗和唱诗)等方面进行了多样的创新性尝试。五年来,“第一朗读者”创作了五十多部诗剧场,并通过丰富多彩、创意纷呈的活动,培养了几十位新锐导演和几百位朗诵演员和现代舞演员,观众过万人。
“第一朗读者”创办人、深圳戏剧家协会主席从容介绍,相较于往季,今年“第一朗读者”参与者范围进一步扩大,将首次邀请“一带一路”国家的诗人来到深圳,以期提供更多国际诗歌视野和思考。而在诗剧场的展现形式上,今年的活动形式更加生动多样,将通过诗剧场、诗人手稿展、影像剧场、大师论坛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进入诗歌现场,让诗歌在现场和读者重新发生联系,让诗的精神融入人们的心灵,让诗歌跨界的魅力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让公众在现场与诗人的互动中,能够了解更多诗人的生命经历和人生体验。传播一种“诗就在生活中,生活应该成为诗”的新诗学。
至于在拉近读者、观众与诗的距离上,“第一朗读者”今年也将有所突破,用 “行为”和观众面对面进行“艺术”沟通,形式之新颖,不亚于“巴塞尔艺术节”。“我们希望让诗歌之路、诗歌丝带连接深圳和世界。”从容说。(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文 韩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