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文学艺术网
时间:2019-12-02
从11月26日第三届深圳民间工艺品展开始,至12月13日传统文化进校园结束,历时半个多月的深圳民间文化周暨第十三届客家文化节(以下简称“客家文化节”)正火热进行中。
客家文化节包括民间文艺家现场展示、非遗传承人专场展示,以及民间文艺创新发展论坛、开幕式专场文艺演出、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十多场文化盛宴,堪称深圳市民的文化大餐。
29日开幕式当天,深圳民间文艺创新发展论坛、民间文艺现场互动展示、专场文艺演出等项目陆续展开。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晋文,广东省民协副主席、深圳市民协主席叶杨等有关领导以及众多深圳市民,参加了在福田区水围社区文化广场举行的客家文化节专场文艺演出。
以《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开幕式,集中表现了新时代客家人的精神风貌和美好生活。整场晚会,以客家山歌为烘托,国家二级演员杨乐的一首《一壶好茶》,道出了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作品《染天蓝》,表现了客家男子勤劳、欢快的劳动场面;李瑞琦作词、姚峰作曲、国家二级演员林晓薇的演唱《梦的畅想》,诠释了百姓对中国梦的追求和向往。晚会汇集了曲艺、魔术、舞蹈、诗歌朗诵等12个节目,配以声光电效果,精彩绝伦、美轮美奂。
客家文化节是深圳市文联打造的品牌文艺活动之一,从2006年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2届,取得了良好效果。该节也是深圳创意12月的常设文化活动之一,受到市民的喜爱和高度评价,多次荣获“十佳组织奖”。
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于1987年8月。现有会员323人,其中国家级17人,省级会员80人。深圳博物馆馆长、深圳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叶杨兼任本届主席。
协会成立32年来,坚持开展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深圳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入普查深圳民间文艺资源,开展首届民间艺术大师评选,推动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选,各级非遗名录项目及传承人数量显著增加。坚持学术立会,结合深圳社会文化发展,策划举办多场民间文艺学术研讨会,出版大批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获得多个奖项。连续12年举办“客家文化节”并不断创新,彰显“创意联合体”,带动越来越多机构参与民间文艺保护,使民协成为深圳传统文化保护的“火车头”。着力推动民间文艺精品创作,精品工程战略成效初显,在全国形成较强影响力。跨界融合,开放办会,整合资源举办深圳民间文化沙龙、博笑堂小剧场、古琴文化系列讲座、进校园进社区等各类民间文艺公益活动百余场,亮点纷呈。策划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民间工艺大展》、《凤凰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协会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文化产业5个专业委员会和各区民协,机构不断完善,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中国文联、民协领导的高度肯定。
(市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