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新的文学愿景正在深圳应势而生!“国家立场的深圳文学表达”名家讲座举行

来源:深圳商报
时间:2023-12-26

12月15日下午,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承办,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协办的“国家立场的深圳文学表达”名家讲座在深圳荔园大厦举行。来自北京、南京、香港、广州等地的文学评论家、杂志期刊负责人,以及深圳本土作家、多个区作协代表等,共话深圳文学的创作与传播,为更好地打造深圳文学生态建言献策。

e1df76de658351313eca561367dcd96b_quality,Q_80.jpg

本场名家讲座是第十届深圳文学季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圳市区联动工作的又一重要体现。讲座由深圳市作家协会驻会干部秦锦屏主持。

9a4876627004a99d9a31071c276d13ee_quality,Q_80.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建军表示,深圳人来自全国各地,是多元性最强的地方。“多元性让深圳文学比任何一个城市的文学色彩更加缤纷,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某种程度来讲是新时代中国的全息性的文学图景,但是它有新的东西,就是新的地域性格。”李建军认为,深圳这种新的地域性格可以概括为热情、梦想、行动力,也可以概括为改革精神、青春活力、创造力等。他强调,深圳作家要自觉建构新的城市文化性格,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样态,把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跟在深圳的都市体验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新颖的充满活力的文学风格。

0b9d23a772d4bfb55785d2251ddf4f8b_quality,Q_80.jpg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钟山》主编、《扬子江文学评论》主编贾梦玮介绍,文学教育、文学出版、文学期刊、文学活动,以及对文学、对作家的态度,或者说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等,都是考察一个地方文学生态重要的指标。“文学生态作为一种风气,我们说蔚然成风的时候,这个‘蔚然’需要很多的因素,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统计数据所能解释的。”贾梦玮强调了推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对打造地方文学生态的重要性。“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是文学的双翼,没有好的文学批评,不仅优秀的作品、作家得不到好的推荐,而且当地没有文学的话语权。”

728d87975a68caa3ab3fd96e46128398_quality,Q_80.jpg

谈到深圳文学时,贾梦玮自言对深圳的作家作品并不陌生,对深圳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的写作皆有相当了解。“从文体、跨际来看,深圳文学有着一个比较好的生态。”在他看来,深圳自特区建立以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而与特区共同成长的“深二代”是“真正理解深圳生活”,并“对特区文化有切身感受和深刻领悟”的一批人。他期待这批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写出对深圳和人性有深度理解的真正的深圳文学”。同时,他也期待江苏和深圳两地日后有机会开展更多的文学交流与合作。

9ece29c62ba8473fe44fd076a52b1c4f_quality,Q_80.jpg

“新的文学愿景在深圳这里其实是有应势而生的必然。”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认为,从广东的文学人才、文学队伍结构来看,深圳的文学人才非常具有丰富的成长性。深圳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整个城市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0多岁,而且人口素质非常高,受教育程度高,拥有很好的文化消费能力和习惯,可见深圳的文学创作队伍构成丰富。“还有一个特点是别的地方更缺乏的,深圳所有搞文学创作的人是来自全国,五湖四海都有。大家不一定是为文学事业来到这里,但是当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来到这里,汇聚到文学这条溪流中可以产生不一样的水花。从深圳的人才结构来说,深圳文学的未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b0faad61496d4f1943b109784ff695e2_quality,Q_80.jpg

张懿表示,近年来,深圳从市到区甚至到街道,都以“市区联动”的形式从不同程度给予文学作品创作扶持,包括举办文学赛事、推介优秀作家作品等。至于如何打造一个更有活力的文学生态,张懿认为,“深圳的文学生态循环可以放到一个更大的池子里,在全国更有影响力”。她还特别建议,深圳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打造文学IP产业链,促进优秀文学作品的衍生转化。

749ff8ea5987b8e61e8b28ef7ca1315b_quality,Q_80.jpg

在《长江文艺》副主编吴佳燕眼中,朝气、现代、大气、开放是深圳所具有的城市精神。对深圳小说颇为了解的她,指出深圳小说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关注深圳的城市生活和社会现实。“深圳文学的生态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而且它应该给中国文学带来更多的期待和惊喜,深圳文学的未来需要以深圳作家更多的写作实践来体现,对此我充满期待。”吴佳燕说。

93978ba5453d602b5fe9b1339f3f7adc_quality,Q_80.jpg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申霞艳表示,深圳文学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向度,包括提供新的叙事伦理、商业伦理等。同时她认为,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让人重新获得年轻感,既为年轻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也激发了普通老百姓寻找发掘人生价值的动力。“我们能够从深圳文学里面得到非常多的养分,相信这些东西也会形成深圳自己的文学文化特点,它的包容性、现代性和世界性,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寻梦。”申霞艳说。

69b86c6825c14c978898e4181767100e_quality,Q_80.jpg

在广州文艺报刊社副社长张鸿眼中,深圳文学的特点是多样性,从一些深圳文学作品中可以窥见流动性、漂泊感和科技感等现代性元素。张鸿指出,从深圳小说的创作模式来看,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仍然占据着主流,一些深圳作家仍然逃脱不出写作窠臼,内容同质化,也缺乏与这个城市高科技、多种文化碰撞的文学品质,但她相信随着新一代作家的出现,这种状态必将改变。“从题材上看,深圳文学终究成为城市文学。从手法上来看,主体终究从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这是一个趋势。但是如何发展有太多的可能性,深圳终将拥有成熟的都市文学作家群体,诞生伟大的新都市文学作品。”当前“深二代”“深三代”的文学创作蓬勃发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开阔,作品带有鲜明的现代性特质,和首代移民的打工小说有着质的差异,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学创作力量,值得重视。

a1df8ab874764533463c44fc6fa14132_quality,Q_80.jpg

香港作家联会常务理事罗旭(笔名“吟光”)介绍了近年来深港文化交流的情况,在她看来,深港都是作为国际文化开放的窗口,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深港联动合作,可以发挥文化艺术交流作用。罗旭认为,在“未来主义”风潮掀起的当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一种可能的趋势是跨领域、跨学科、多媒体共创,对未来城市展开多层面的构思与想象。而科幻作为一种前瞻性的文化实践,是将数字技术与文学创作融合、技术革新提升为艺术革新的实践探索革新。“天然具有‘世界性’的科幻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她期望通过科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共同开启新的跨界创作和交流模式,推动新时代文学的发展。

dee5bc46f5eef1bac8e22a58637d47b0_quality,Q_80.jpg

深圳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万福友介绍了深圳市儿童文学学会的创会历史和宗旨。学会以发展和促进深圳市儿童文学作为己任,组织创作深圳本土红色故事《东纵英雄列传》,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打好底色;学会的代表性作家以自己的独特作品表达国家立场,包括郝周的《偷剧本的学徒》《牛背上的白鹭鸟》,吴依薇的《二十二张汇款单》《升旗手》等小说皆可圈可点。

b7cd5c6277c8de03a314dd53766f87d7_quality,Q_80.jpg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深圳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汪洋指出,相比其他城市,深圳更有想象空间,是在创造新的可能性,也会创造新的城市叙事。“在中国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在人类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大规模高歌猛进的城市化浪潮中,所谓的城市化不仅仅是创建了现代工业、企业、物流这些现代城市景观,核心还是人的城市化,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各种矛盾、问题、困境,我觉得深圳作家的写作是在讨论这些问题,并且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案。”汪洋强调,深圳作家经历和书写的是“新城市文明”,他们正在提供一种“新城市文学”的想象与实践。他以“深圳认同,世界胸怀”寄寓未来的深圳文学发展。

8e83cf952f524860aeadf5c9b2af96e3_quality,Q_80.jpg

此外,《深圳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黄东和、深圳艺文儿童文学院执行院长周瑟瑟、深圳市宝安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唐小林等嘉宾分别结合自身的文学文化实践分享了看法。(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魏沛娜

(图片由芒果·金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