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2024深圳文学季精彩回顾:用深圳故事进行时代表达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4-12-06

  11月不仅是深圳读书月,也是深圳文学季。在这个11月,一系列文学活动在深圳的持续开展,让快节奏的深圳,不只书香漫溢,更是充盈文学的况味。

  深圳文学季作为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作家协会一项常设性、综合性的综合文化品牌,深圳文学季创设于2014年,是一个迄今已经坚持十年的文学品牌,历年来通过开展系列丰富而有创意的文学活动,不断推动深圳文学的创作、鉴赏、普及以及推广。

  今年亦是深圳市作家协会成立40周年,回望深圳文学40多年的历程,可以看到深圳不仅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场,亦是改革开放驱动下的城市文学演进,它在不同时间段,所展现的文学类型、文学文本与文学焦点,充分印证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历程。


  市区多维度联动 展现深圳文学的活力效能

  创新文学模式,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115日,第十一届深圳文学季暨第七届红棉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深圳市红立方举行。经过严格评审,最终共评出年度特别贡献奖1名,年度科幻文学奖1名,年度新人奖1名,小说、诗歌、散文主奖各1名,评审奖各3名,优秀奖各5名。

  开展深圳作家作品宣传推介活动。本届深圳文学季通过组织专家学者研讨深圳优秀作家的文学成绩、作品特色和文学现象,为深圳文学建言献策。今年举办“钟摆与火焰”诗歌分享会,对深圳诗人阮雪芳及其最新诗集《尘埃喜鹊》进行深入研讨,展现深圳诗歌新气象。

  对深圳精品文学创作扶持。本届深圳文学季开幕式上公布了“深圳报告(2024)——深圳都市题材精品文学创作扶持”名单。张传奇的长篇小说《大河之诺》、简洁的长篇小说《无限期告别》、雷贤平的影视剧本《深圳向上》入选。

  立足新发展阶段,敢于跨界融合。市区作协围绕文学交流、品牌活动等主题加强交流合作,推出系列文学活动,多途径开创深圳文学新格局。本届深圳文学季与红棉文学奖携手亮相,成为市区联动协作的一个出色样本。

  开展大湾区文学联谊交流。深圳市作家协会加强与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兄弟城市作家协会和大湾区相关文学机构的交流、互动与合作,以文学助力人文湾区建设,为大湾区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主题文学创作是对时代变化的及时回应

  当下,文学与影视“跨界”生长、相互“赋能”、“破圈”传播。在深圳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开展的“重塑·融合:从文学到影视”展览,呈现深圳文学与影视融合发展的成就,同样是深圳文学季期间的一大看点。

  116日上午,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主办的“深圳故事的时代表达——2024深圳主题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北京、广州、香港、深圳等地的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围绕深圳文学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深圳主题文学创作的选题论证、实施路径与成果转化等话题开展深入研讨。

  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金琇表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广东故事、讲好深圳故事,是新时代深圳文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她就如何推动深圳主题文学创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二是要创新表达、丰富形式;三是要传承文化,弘扬精神;四是要开放视野、国际交流;五是要跨界融合、多元发展。


  写出更多表达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

  主题文学创作,虽为命题作文,其实是一片创作蓝海。深圳作家在不同时期都有较好的实践。

  杨黎光曾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作品《没有家园的灵魂》、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作品《瘟疫,人类的影子“非典”溯源》等。如何聚焦深圳“双驱”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战略任务,围绕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工业科技、革命历史、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重大题材展开创作,亦成为深圳作家新时代文学创作的使命。从这一角度可看到深圳作家如何用深圳故事进行时代表达存在广阔的空间。

  深圳特区报文教部副主任、《新阅读》周刊主编刘忆斯认为,深圳多元文化的背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深圳文学从根本上应该体现改革开放特色,关注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尤其是人的生命价值。

  从刘西鸿的《你不可改变我》到吴君的《十七英里》,再到蔡东的《月光下》,它们分别代表了深圳文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展示了深圳改革开放40年多来的生活变化和精神演进。


南方都市报记者 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