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深圳湾文化评论征文大赛暨首届深圳文艺评论大赛举行颁奖典礼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20-12-30

12月29日下午,由深圳市文联、深圳商报主办,深圳市文联创研部、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承办的深圳湾文化评论征文大赛暨首届深圳文艺评论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商报大厦举行。近40位深圳文艺界人士和获奖者畅聚一堂,共同见证今年深圳文艺评论界的盛事。

1.jpg

颁奖典礼上,深圳商报党委委员、编委徐汉坤致欢迎辞。他表示,文艺事业的前进从来都离不开文艺评论的巨大推动。而深圳商报历来非常关注和重视文艺报道。文化与财经、科技构成深圳商报的三大定位。“参与主办首届深圳文艺评论大赛,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担当。我们欣喜看到,本次大赛为深圳文艺评论工作者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发现、培养和鼓励了一批优秀文艺评论工作者,我们更期冀以此激励大家未来继续探索和创新文艺评论新思路,引领深圳文艺事业攀登更高的审美台阶。”徐汉坤说,深圳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文艺评论,文艺评论的繁荣发展需要高质量、高水准的文艺评论作品。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深圳商报也将不断聚焦深圳文艺领域重要现象和事件,支持深圳本土文艺评论家发声,为推动深圳文艺评论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2.jpg

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王国猛在致辞中分享了他对文艺评论的看法。在他看来,判断、规范、促进、引领,是掌握文艺评论的几个关键词。“评论家首先要对作品的好坏作出判断,这是文艺评论最核心的功能。在作出判断的时候,既要看到其好处,又要指出其瑕疵。”王国猛表示,引导是文艺评论的首要功能,评论家应该像史学家那样秉笔直书,特别要对初学者在写作中存在的规范化问题提出建议,譬如遇到哪种问题要怎么写,用哪种方式来写,等等。他认为,文章不宜太长,很多千古流传至今的经典文章通常都是短而精的。他自己尤其欣赏篇幅短小精悍、观点新颖犀利、语言生动流畅的文艺评论作品。除了引导,文艺评论的另一功能是促进,评论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有助于写作者提高学习水平。此外,文艺评论还要引领社会价值判断。文艺评论不仅面对写作者,也面对读者。所以,文艺评论要坚持正确的导向,要倡导客观公正的态度。他借用刘长卿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寄望文艺评论大赛要坚持办下去,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开拓创新地坚持、生机勃勃地坚持,在坚持的基础上要有突破,为深圳文艺评论事业添砖加瓦。

3.jpg

首届深圳文艺评论大赛,自2019年10月启动,至2019年12月30日征稿截止,共收到参赛作品593篇,经审核,符合参赛资格的作品459篇。7月31日,初评委完成初评,选出49篇作品提交终评。8月1日至8月15日,评奖办公室聘请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北京市评协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南方文坛》主编、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燕玲,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暨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深圳市评协主席高建平,广东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评协副主席于爱成等组成终评委,对入选作品进行精细研究,独立审读,实行候选作品匿名、终评委名单公开、评委会评语公开的制度,产生首届深圳文艺评论大赛获奖作品。刘洪霞《邓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的历史叙事》获一等奖;黄娟《市场语境下的深圳戏剧发展探析》、梁卫平《现代诗歌意象的走向与回归》等5篇作品获二等奖。林坤城《技术?艺术?产业:新时代杂技发展模式探析——以深圳杂技为例》、廖令鹏《当代城市文学一种改良》等10篇作品获三等奖。笑笑书生(李瑄)《无限的文学》、温秋圆《嬗变周而复始》等16部作品获优秀奖。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当天,王国猛、徐汉坤与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樽、汪洋、刘上江、安裴智,以及深圳市文联创研部副主任谢锶一起为获奖者颁奖。

9.jpg

作为获奖代表,刘洪霞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她说:“三流的作品也可以写出一流的评论,而一流的作品未必能写出一流的评论。因此我钟情本雅明的话如同钟情我热爱的文艺评论的事业,‘如果想在评论领域里建立一种尊严,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把评论重新建设成一种文体’。”刘洪霞表示,深圳文艺评论大赛的举办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文艺评论的写作中来,为深圳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发展而助力。

10.jpg

获奖结果

一等奖

刘洪霞:邓一光的《人,或所有的士兵》的历史叙事

二等奖

黄 娟:市场语境下的深圳戏剧发展探析

袁 杭:“看客”的时代并没有过去梁卫平:现代诗歌意象的走向与回归

覃婷婷:那些被嘲讽的监控者

欧阳德彬:真实的城市,想象的生活

三等奖

林坤城:技术?艺术?产业:新时代杂技发展模式探析——以深圳杂技为例

陈劲松:南翔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审美品性

刘 妍:粤味网络文学二十载图鉴

谢端平:草根文学评论的困境与突破

廖令鹏:当代城市文学一种改良

李立超:谈《花季?雨季》的深圳叙事与时代意识

张亚丽:深圳诗坛:探寻城市诗歌的密码

唐小林:余华何以要对批评家翻“白眼”?

凌春杰:现实主义文学的新实践

曾瑜婷 曾瑜媛:黄碧云《其后》与汪曾祺作品哲学论调比较研究

优秀奖

笑笑书生(李瑄):无限的文学

杨国庆:展现新市民追求与奋斗的缤纷画卷

金 敦:《远大前程》折射深圳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朱蔓青:心灵的原色王雨晴:伤春悲秋与感物美学

温秋圆:嬗变周而复始

甘利英:其实,是因为男人

张 旭:诗歌的时代精神

朱建业:一条曲径通幽的灵魂之路

郝 周:读下去,并且要运用——经典作品《活下去,并且要记住》对儿童文学创作启示

林丽梅:《生死场》的叙述结构与叙述话语分析

袁甲清:深圳灯光秀的美学解读

路 尧:虚构与虚构之外

毕元玉:从影响研究接受者角度浅论中国话剧的生成与发展

冯永杰:新诗与政治:一个应坦然面对的话题

王钻清:浅议汉语新诗现代性之路(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