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21-09-29
李兰妮新作《野地灵光》研讨会现场
“身处孤独绝望的人啊,你要相信,野地里,一定会有一束爱的灵光为你而来,陪你走出无人旷野。”
9月2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李兰妮《野地灵光》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盛赞该书通过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彰显人文关怀,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梁宇出席本次研讨会并致辞。梁鸿鹰、施战军、徐可、刘玉琴、黄悦勤、刘琼、李朝全等专家出席会议。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主持并作总结发言。
作者李兰妮发言
“ 这本书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作者做了一个开拓性的工作。”李敬泽表示,以非虚构的方式来展示精神病院或者精神病人这个群体的作品十分少见。很多人缺乏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而这部作品既有现代学术的、心理学的、精神病学的广泛深厚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持,同时非常可贵的是,又有李兰妮自身深入精神病院,对于精神病人群体感同身受的体察、领会、了解。它应该成为每位成年人的一个读本。
“李兰妮是深圳培养出来的作家,她1983年就来到深圳,是深圳用40年时间走完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历程的亲历者,尤其是见证并参与了深圳文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梁宇表示,《野地灵光》从准备深扎、体验生活,到作品创作、出版,历时7年。不但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疗愈人心”的社会价值。
他表示,深圳文学正在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一道独特而亮眼的风景。这个成绩来自于深圳作家对深圳这块热土的深情,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精心耕耘、不懈努力,但更离不开中国作家协会的扶持和文坛前辈和专家的厚爱。当前,深圳正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深圳全市文艺工作者正满怀信心、斗志昂扬,为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而不懈奋斗。希望各界对深圳文学事业多多予以帮助、指导,让深圳作家和深圳文学作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出人才、出队伍、出精品,不断走向新高度。
《野地灵光》书封
李兰妮长篇纪实文学《野地灵光》入选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并于2021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记录了作者在广州惠爱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住院治疗的过程以及对于精神病院内部的微观察,描绘了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亲身感受这个沉默而边缘的群体的忧欢苦乐,揭开笼罩其上的误读与偏见,还原具体鲜活的人的样貌,探寻那道少为人知的幽暗深谷,揭示那个特殊领地的心灵奥秘和希望之路。该书充满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具有超越作家个人、超越文学自身的社会价值。
会上,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肯定了《野地灵光》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普遍认为该书是用生命写出的作品,为当代纪实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能。它既是一本疗愈个人、安放自我的书,同时也是疗愈他人、抚慰社会、警醒社会的一本书。
作者李兰妮在最后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表示感谢。
李兰妮在广州惠爱医院住院时的照片
李兰妮2003年初确诊抑郁症,于2008年出版《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真实讲述了自己的患病经历、症状,以及生理、心理和家族、社会、文化的成因。2013年又出版《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分享“狗医生周乐乐”与自己温情陪伴的经历,传递了一种情感疗愈抑郁的可能。在与反复发作的抑郁症进行近二十年的抗争中,李兰妮还做了大量公益讲座,并参加央视《开讲啦》等电视节目,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向公众传播抑郁症乃至精神疾病相关的知识。
(来源 读特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官网:https://www.sz-art.cn
邮箱:swlcyb@shenzhe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