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一面折射深圳多重样貌的多棱镜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21-10-26

01.jpg

02.jpg

从“一家大细穿胶花”到霸榜头名,深圳对外贸易是怎么做起来的?

“螺蛳壳里做道场”,纵横交错的石屎森林底下,深圳地铁有着怎样的激情与速度?

上世纪90年代,深圳与“三无”人员,共同经历了什么?

在“底层”奋搏的人,如何在城市的狭缝中站稳脚跟并过上“体面的生活”?

“好多好多”的打工妹,是怎么被拐到乡村卖给男人做老婆的?

识于微时,华为当年的2号3号人物是怎么应对采访的?

照顾“星星的孩子”的老师,有着怎样特殊的爱?

1998年中国特大洪灾,人民子弟兵是怎么筑起“诺亚方舟”的?

从“一个公园两只猴”的空茫到旅游城市的缤纷,深圳散发着怎样的魅力?……

03.jpg

04.jpg

今年9月,燕子报告文学集《深圳我城》由羊城晚报出版社推出,在新华书店、当当网上架。《贸通天下》《地下,又一座城在生长》《悬浮的世界》《妹妹你小心地往前走》《破茧》《不一样的我们》《铁血精魂》《魅力深圳》8个篇章,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深圳的多重样。中国改革开放的破冰起航、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艰难探索,外贸、科技创新、旅游、地铁等行业的生存发展与芸芸众生的悲欣交集,有宏观视野,也有微观细节,有苦痛,亦有希望,多元化、多层次地呈现了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高质素的报告文学,留下了历史的凭据。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城市蓝图的勾勒,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读《深圳我城》,可看到深圳的今日并非一蹴而就。城市发展是个螺旋渐进持续不断的过程,深圳已走过千山万水,未来,将继续跋山涉水,走得更稳、更远、更高。

燕子(本名赵小燕)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深圳青年》《特区文学》《深圳文艺通讯·百家》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总编辑,深圳市文学学会会长。从1985年起在深圳工作、生活,从事记者、编辑、作家职业近30年,已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文学著作15本。曾获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好作品奖、《当代》文学奖、广东省新闻出版一等奖、大鹏文艺奖等。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期间,深入一线采写的报告文学《盛世惊澜》,是全国最早披露“非典”真相和书写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长篇文学作品之一,被《中篇小说选刊》迅速转载,向全国读者传递真实、正面的信息,发挥了文学独特的作用,因此获深圳市委市政府通报嘉奖,该作获深圳期刊奖“综合文化类”一等奖。

多年的深圳生活体验与创作实践,令燕子深深感到,“讲好中国故事”,报告文学(或称纪实文学、非虚构文学)是最贴近现实、最直接反映真实生活、自带光亮的一种文体。优秀的报告文学应当做到“报告”与“文学”相生相成。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燕子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由此产生的强烈的社会感情,严格忠于事实,用大量涌动的事实说话,每篇报告文学作品都带有丰富的信息量,读者可从中了解所涉领域;同时,坚持文学性与艺术性的书写,使报告性与文学性趋于有机统一,其小说功力包括思想情感和文学想象力,得到了相对自由的发挥和舒展。文中有许多栩栩如生、形象、抒情、深刻的细节描写,对于作者的思想情感、创作个性的表达,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塑造、形象刻画、情节发展、现场感营造、气氛烘托乃至主题深化,都起到了“文学”性的助推和点睛作用,清晰地体现出燕子报告文学创作的真实、生动、温暖、细腻的写作风格和文学化、作家化、感性化、女性化的叙事特征。

06 燕子在深圳华强北采访.jpg

燕子在深圳市华强北采访

原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化学者王京生曾评论:“对于深圳的许多文化现象,可以做出现代的时髦的解读,但燕子的解读却始终强调人类永恒的价值观念,她的创作始终未偏离主流价值观念,写得非常干净。”

评论家何镇帮评论:“燕子的作品,充满‘三情’:都市情怀、敏捷才情、乐观情怀,还有一种难得的自律,‘言归于正’。这种‘正’不仅来自社会规范,更重要的是来自作家的人品、人格。”

评论家雷达认为燕子是个具有责任担当的作家,也是个社会、对人民生活深度关怀的作家。“当下的许多文学作品,缺少肯定和弘扬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力,而这恰恰应该是一个民族文学精神能力的支柱性需求。”

原广东省作协主席陈国凯曾在评论文章《南国文坛的燕子》中评价道:“燕子行文的潇洒与大气,出我意料。那充满张力的语言,充满本土气息,幽默机俏,有一种绸缎般的光泽。人物的对话简短冼炼,极富个性。这就非一朝一夕之功。既需要天分灵气,更需要时间的磨练。燕子的作品,好读,很有审美价值。我很欣赏燕子笔下有一股丈夫气。她不属于纤巧型的女作家。从她攻读历史专业和行文气度,可以看出,燕子是把握历史长卷、审视时代、审读人生、大笔写人那种作家,又不乏清风霁月,儿女情长,这是她的优势。”

据悉,除了报告文学,燕子也创作了中、长篇小说《青春赌注》《太阳雨》《顺流逆流》《天大地大》等,多篇作品发表在《当代》《十月》《特区文学》等期刊,拥有一定的读者群。目前,燕子正在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以广东珠三角—深圳—香港为发生地,以数十位人物命运为脉络,创作一部具有“粤味”特色的长篇小说,努力创作出描绘近半个世纪改革开放风云的扛鼎之作。

05.jpg


《深圳我城》内容节选

我们的时代,概念与宣言横飞,情绪与标签飙扬,理想与现实硬撞。

有时,我们反应愚钝,想破了脑袋仍一脸惛懵,实在不明白世界何以如此?

有时,我们又拥有神奇莫名的触角与天分,不知不觉已走在潮流形成之先。

我们恍然大悟般感叹:世界面目原本就是这样的。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世界美丽,或丑陋荒诞;应该,或不应该;喜欢,或不喜欢;理解,或心不相通;沉默,或喧嚣;奋搏,或龟缩;固守底线,或放飞欲望;惊心动魄,或无动于衷;过得畅快,或过得憋屈……

这就是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世界。

捡拾这个时代的雪泥鸿爪,记录这个世界的悲欣,珍藏社会生活的生动细节,构成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报告文学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