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李银辉《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分享会
在深圳书房举行

来源:读创客户端
时间:2025-02-28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2月16日下午,由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发现‘孤岛’之美——李银辉《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分享会”在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三楼的深圳书房举行。作者李银辉以及来自深圳文艺界的二十余名评论家、作家参加活动。

构建充满哲思与诗意的抒情世界

  活动开始,李银辉首先介绍自己的诗歌创作经历。“我写过1000多首诗歌,都是在时间的缝隙间完成的。”《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是从李银辉这一千多首诗歌里精心挑选出来的。“我的孤岛,是一次又一次的分别,又一日又一日的回填。用尽绵软的力,摧生内核,直至长出鲜花。”如果说诗歌是从伤痛的缝隙中透下的光,而李银辉就是在光束中翩翩起舞的舞者。

  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于爱成认为,李银辉的诗集以个体生命体验为核心,在日常生活与自然意象的交织中,勾勒出现代人精神世界,构建起一个充满哲思与诗意的抒情世界。她的诗歌语言质朴灵动,意象体系繁复自洽,隐喻与象征的运用既贴近现实又能超越具体经验,涵盖了从个体内心世界到生活、岁月、爱情等多元维度的丰富主题与情感,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抒情风格。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口语与诗性表达融合,以简洁词汇传递深刻情感。在结构上呈现自然流畅特征,多以情感流动或生活场景转换为线索谋篇布局。“李银辉的诗歌在语言、结构、意象与象征的协同作用下,构建了一个既私密又开放的诗学空间。她的诗歌不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更是对生活、人性、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感受、感悟和思考。”

  深圳大学教授黄永健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的感情是从作者遍尝生活百般滋味中抒发出来的,而且是在“打拼、吃苦、磨难”中翩翩舞蹈出来的,因此生活的加持和人生的百般滋味作为背景,使得这本抒情诗集的情感成分真实不虚。从个人写作历练和生命体验刻录,以及对于社会的“诗歌教育”以至“诗歌疗愈”等多个角度,这本诗集都可圈可点。

  深圳市南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钟睛认为,李银辉的诗歌主题围绕时间、自然、情感与生命展开,深入挖掘生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时光煮水》中,“生命回转十几载,不过唇齿间”表达对生命短暂与珍贵的深刻感悟,提醒人们珍惜每一个当下。《雕刻年轮》里,“细小的皱纹在爬满了茧子的手上/雕刻年轮”,将时间具象化为雕刻者,赋予时间以生命的质感,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接受,展现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变迁与坚韧。

以“孤岛”隐喻人类精神困境

  评论家周思明指出,诗集《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紧扣“孤岛”这一核心意象,探讨个体存在的本质与精神困境。诗歌以“孤岛”隐喻人类在精神层面的独立性与孤独感,体现了“人生是一座孤岛,需奋力经营”的积极态度,彰显直面孤独、主动构建生命意义的勇气。同时,其思想内涵也与约翰·多恩“没有人是孤岛”的辩证性形成张力。诗人既承认个体的独立性,又暗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不可割裂的情感联结,展现了诗人作为现代人自我认知与社会关系的内在张力。

  《罗湖文艺》主编胡忠阳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可以看作是心理学“孤岛效应”的诗性表达。由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普及所造成的“信息茧房”,正在加剧着这种心理效应,导致当下人们情感波动和孤立感愈发普遍。李银辉的诗写非常及时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进行了基于艺术规律的呈现,展现了纷然而至、怅然无由的生命况味。但这些诗意借由诗人美妙的辞彩,并未予读者消沉和颓废之感,咀嚼再三,反而令人更加珍爱生活,珍爱生命。

  诗人罗智勇重点分析了诗集中《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这首诗,他认为“孤岛”镜像构建了一座现代人的精神家园。孤独不再是情绪的表层皱褶,而是存在的基底语法。它像一首无声的华尔兹,在风的裹挟中旋转——每一步舞姿都是向虚空的叩问,每一圈回旋都是对自我的招魂。或许正如诗中所言:“日子是一座座的孤岛”,而我们终将在潮汐的涨落中,学会与自己的影子跳完宿命的独舞。

  在深圳市龙华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欧凤香看来,《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恰如其分地捕捉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以诗意的笔触描绘出都市人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生存图景。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更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出路:承认孤独的必然性,于独处中汲取力量,在尊重彼此独立性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连接。这种连接绝非流于表面的社交应付,而是源于灵魂深处的共鸣与呼应。

  作家刘桃德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是一部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现代人在繁华世界中内心的孤独与挣扎。诗集的标题“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暗示了人与人之间虽然身处同一片天地,却始终难以真正理解彼此,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中独自前行。

  资深媒体人高辉则认为诗人笔下的“孤岛”,并非荒芜寂寥之所,而是充满着对生命的深度思索与对世间万物的温柔关照。那些灵动的诗句,时而如潺潺溪流,轻缓诉说着日常琐碎里的细腻感动;时而似激昂浪潮,澎湃抒发着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

  作家郑荣认为诗人将孤独这一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从生活的细微处到广阔的天地,全方位地展现出孤独的多样面貌,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孤独既是生活的常态,也是塑造个体独特性的关键因素。

诗歌语言优美具古典美感

  在深圳市龙华区作家协会秘书长陈鸿波看来,李银辉的诗歌哲思浓厚,深富感染力。“海洋很远/远得让我够不着一滴水”,一开篇就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与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将想象一下子拉长,让时空变得非常辽阔。她的诗歌,温暖而含古意,柔情清雅不失人间挚味。“浅帘卷西风,瘦玉立紫萝,依旧苍茫。不搅人间国色,将凡心深藏。”像古人的词,又像今人的歌词,在古今之间来回游荡,每一个字眼都充满了情愫。

  作家李敏认为李银辉的诗语言优美、思想深邃,有多首诗歌具有古典诗词的美感。“从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她博大的胸怀、丰盈的精神世界,看到了她的不凡的文学才华,看到了她真、善、美的情怀和难能可贵的社会忧患意识。”

  作家阙腾桢指出,李银辉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盈,有写深圳的,也有写故乡的;有写亲情友情的,也有写世间百态的;有低吟浅唱,也有引吭高歌;有寥寥数行的精致短章,也有洋洋洒洒的长篇宏论。形式不拘一格,主题五彩缤纷。读完清扬的诗集,仿佛品尝过生活的五味瓶。字里行间充溢着灵动的意境、蕴涵着深邃的韵味。

  在作家李云辉眼中,李银辉是一位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女子。她的作品中几乎每一句都饱含深情,还有着难得的清澈空灵——时光沉淀出内心的澄明,年轮镌刻出灵魂的丰盈,有时亦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那一抹忧伤、孤独和独有的深情。

  此外,作家李玉认为诗人其实不是孤岛,而是内心有光的人,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他人。诗人刘海燕认为诗人有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在诗歌里看见爱和被爱,也看见别人的疼痛。文志红指出诗人不屑于任何诗歌技巧,而是用丰沛的情感来写出感人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