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深圳作家甘应鑫《野性》线上研讨会召开

来源:深圳Plus客户端
时间:2025-07-31

  7月30日,由深圳大学国学院、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深圳市小小说学会主办的甘应鑫《野性》线上研讨会召开。与会专家认为,甘应鑫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叙事美学和灵动哲思,为当代生态文学提供了创新范本。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创会理事、佛山大学教授姚朝文率先解析了《野性》的几重悖论:狼的自我认同难以被驯化、猎人复仇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与狼族的零和博弈。他指出,动物与人类同样具有生存意志,而猎人最终落泪的开放式结局,暴露出人性在善恶交织中难以抗拒命运摆布的终极孤独与苍凉。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故事会》杂志副主编高健感慨道:“当母狼义无反顾腾空一跃,血染红枯树下土地时,这个野性生命沉重而绚烂。充满仪式感的死亡场景,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哀悼,更是对文明进程中所有被肆意杀戮生命的献祭。《野性》超越简单动物小说叙事,成为一曲震撼人心的文明挽歌。”

  中国写作学会原副会长、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刘海涛盛赞《野性》堪称现代寓言的经典之作。他表示,小说叙事生动传神,结构一波三折,体现出对生态的滋养、对生命的敬畏和人性温度。《野性》还警示我们改造动物“复仇基因”的艰难与不确定性。

  深圳市宝安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唐小林进一步阐释,小说结尾猎人放任母狼逃走的细节,暗示“改造与反抗”的难题无解。这种留白处理迫使读者思考:在人性和狼性之间,是否存在第三种可能。

  全国小小说作家班与高研班创始人卧虎认为,《野性》是猎人与狼的战争,是人性与狼性的较量。开放式结尾需要读者以接受美学与多重思维进行二度创作,展现了作家以少胜多的叙事智慧。

  广州市南沙区文联兼职副主席陈志江指出,小说通过“灭门案”与“母狼撞树”构建环形叙事结构,形成命运轮回的冰冷回响。

  作为首位获《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微小说奖的深圳作家,甘应鑫的创作轨迹与城市精神高度契合。他从《狼叫》的“精准扶贫”到《野性》的生态批判主题,始终以质朴笔触勾勒人间烟火和自然图景。其作品曾入选“改革开放40年广东最具影响力40篇小小说”,荣获2018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年度十佳优秀作品等诸多殊荣。其多篇作品被纳入全国中学语文阅读题库,影响跨越代际。专家们呼吁,深圳应大力推动小小说文体发展,促进生态文学创作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