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客户端
时间:2025-08-19
当改革开放的春雷叩响中国的海岸,一座城市的崛起与无数个体的命运开始交织成壮阔的史诗。聂雄前先生的新作《我看见无数个春天》,正是以亲历者的视角,将深圳的沧桑巨变浓缩于字里行间,用豪迈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血泪与荣光的城市画卷。这部由东方出版社重磅推出的纪实文学作品,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无数平凡生命在历史洪流中勇毅前行的致敬。
聂雄前,1964年生于湖南省双峰县。1988年研究生毕业,入职湖南省文联。1992年参与创办深圳女报杂志社,主持了《女报》《新生活》《新故事》等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曾获首届深圳百名行业领军人物奖、首届南粤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和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出版有《中国隐士》《与时间拔河》《潇湘多夜雨 岭南有春风》《鹅公坪》等作品,其中《潇湘多夜雨 岭南有春风》入选2021年第八届“深圳十大佳著”,《鹅公坪》入选2023年7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及2024年第十届“深圳十大佳著”。
在《我看见无数个春天》中,聂雄前以“自叙传”与“地方志”的双重叙事视角,构建起独特的文本结构。书中既有作者1992年南下深圳的亲身经历——从红围街3号的简陋办公室到深南大道的霓虹闪烁,个人命运的起伏与城市发展的脉搏形成微妙共振;也有对深圳早期移民群体的群像刻画,如九次南下求职的电视编导贺大明、在股市风波中险些丧命的阿超等,这些人物的故事如同散落的珍珠,被时代的丝线串联成璀璨的项链。
“1992年,贺大明指着蓝天白云对我说:‘你还不来深圳,你以为你是谁?’”书中这样的细节俯拾皆是,看似平凡的对话背后,是一代人对未来的炽热憧憬。作者以“春”为隐喻,将深圳的发展划分为“春雷响亮”“春潮奔涌”“春暖花开”“春回大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特定的历史节点与人文景观。从打工妹的流水线青春到股市狂潮,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烙印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在个体命运中窥见历史的宏大叙事。
《我看见无数个春天》最动人的力量,在于其塑造的人物群像充满了血肉质感。无论是“打不死的小强”式表哥李定胜——从铁匠铺学徒到企业家,最终因收藏象牙锒铛入狱,其人生轨迹折射出市场经济初期的野蛮生长;还是工笔画大师邹传安在深圳延续艺术理想,以“知止斋”的沉静对抗城市的喧嚣;抑或是“打工妹”陈永红在端溪酒店大火中逝去的青春,这些人物不再是历史书上的抽象符号,而是有着体温与呼吸的生命个体。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湘粤文化磨合的描写尤为精彩。从“金蚌三刀”的匠人精神到“假证之乡”的灰色记忆,从邹传安的工笔花鸟到潘喜良的人物画,作者以文化比较的视角,展现了不同地域文明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的碰撞与融合。
《我看见无数个春天》的书名蕴含着多重深意:它既是深圳作为“春天的故事”发生地的具象指涉,也是无数人在这片土地上重获新生的象征;它代表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也暗含着生命在岁月中轮回的哲理。
《我看见无数个春天》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把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通过这部作品,人们得以重新审视深圳的过去,理解个体与时代的关系,并在那些充满汗水与泪水的故事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