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艺苑杂坛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深圳原创科幻三部曲”之二
《量子幽灵》公演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5-10-11

《量子幽灵》剧照。受访单位供图

  10月10日至12日,在量子力学诞生百年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一部聚焦科技伦理与人类命运的原创科幻哲理剧《量子幽灵》在南方科技大学开启首轮演出。

《量子幽灵》主创出席发布会。受访单位供图

  该剧为“深圳原创科幻三部曲”的第二部,创意源自陈跃红、吴岩、尹迪三位教授。该系列首部作品《云身》已在大湾区上演11场,剧本获得2024年人民文学奖(特殊文体奖)。

  《量子幽灵》的叙事时间设定在2060年,聚焦人工智能与量子技术突破后引发的社会激变。剧中,与人类高度相似的硅基人批量问世,跨国资本联合体“公司”力推硅基替代计划,引发资本集团内外部激烈的矛盾和尖锐的冲突,最终导致实验室大火、长达数十年的追击和逃亡,深刻叩问科技发展的伦理边界与人类主体性危机。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原院长陈跃红教授指出,三部曲分别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呈现出递进的科技反思维度。《云身》中碳基与硅基生命尚处于对等关系阶段,而《量子幽灵》中技术颠覆性突破已使替代进程加速,导致人类社会的危机迅速加剧。在他看来,该剧核心仍是关于科技进步与人类福祉和命运之间的关系冲突。

  深圳大学尹迪副教授提出作品对未来的警示意义:当技术被滥用时,每个个体都需做出理性回应。尽管剧情氛围沉重,但剧中人物均是积极行动者,身上有着坚韧的意志和人性的闪光。

  针对当下文艺创作中“遇事不决,量子力学”的泛化现象,南方科技大学吴岩教授表示,该剧力图突破浅层科学名词套用,试图从真实的技术发展方向上阐明有深度的伦理、社会和人性文化观点。

  《量子幽灵》导演、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吴熙教授称,故事采用非线性叙事,演出也有多次时空转换。大量舞台影像等戏剧特效,丰富了舞台视觉形态,也更好地表达了剧本核心主题。

  “未来、科技、世界,可以成为深圳文化的三大关键词。”陈跃红表示,在深圳的高校孕育科幻戏剧,既是对城市定位的艺术回应,也是新型大学教育创新的生动诠释。

  据介绍,该剧得到深圳市委宣传部支持,由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文联和深圳大学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