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市属协会 聚焦文联 文艺精品 品牌活动 文艺名家 云端赏艺 基层文联

刘昭

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23-11-01

  “深圳还有说相声的呀?”这是9月当选为深圳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的刘昭最不希望听到的话。1992年就来到深圳茶馆打快板、说相声的他,已经将相声这一传统艺术传播了27年。

  如今,深圳市曲艺家协会有会员300多人。刘昭认为,曲艺这一相对小众的艺术门类,目前需要进一步推广普及。

  南方+:曲艺家协会目前的人员构成如何,目前的核心工作是什么?

  刘昭:我们的会员一方面来自我所毕业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现改名为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另一个渠道是发展业余的会员,深圳有很多来自北方的从小对相声耳濡目染的人。

  平常我们会组织去街道、受政府邀请去表演,8-10人轮流上去说;我们目前在罗湖黄贝岭古玩城的小舞台常设演出,每周一场。还有些会员在中小学的4.0课堂,教学生打快板。

  南方+:您认为曲艺相比于其他艺术门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刘昭:接地气。比如我今天看了新闻,马上能把剧本写出来,第二天就可以上舞台表演。不仅如此,给我个桌子,甚至不需要桌子,给我个话筒,我就能演。说相声的能够短时间把气氛引导起来。

  还比如政府有一些文件比较枯燥,我们可以用曲艺搭桥,把政策落地。开着玩笑,还合辙押韵,就用大白话接地气地把政策宣传出去了。譬如酒后驾车、高空抛物、垃圾分类等,甚至给我一份年终总结,我明天就能写成快板。

  南方+:曲艺与非遗和国学密不可分,戏曲相声等传统艺术目前在深圳的普及情况和发展环境如何,目前遇到的瓶颈有哪些?

  刘昭:相声是喜闻乐见的,南北人都喜欢。但是在深圳,做这块的人并不多。虽然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是仍处于粤文化地区,人们对普通话的认知并不是那么深。所以观众在理解一些有内涵的段子或者笑点时并不是那么容易。

  其实很多人对相声不是很了解,相声的作用一个是讽刺,一个是歌颂,很多情况下只能拿搭档开玩笑了。

  南方+:您对深圳的曲艺发展有什么期待?有哪些建议?

  刘昭:感觉深圳的曲艺演出地点还是太少。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固定的小阵地,演员需要得到锻炼,也需要有观众。

  我们希望曲艺能在深圳遍地开花。近5年,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宣传和普及,在不同的地方办一些活动。(记者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