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文联
时间:2023-11-01
9月8日,深圳市11个文艺家协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其中,深圳交响乐团团长聂冰任深圳市音乐家协会第七届主席。他在接受南方+采访时表示,音乐要有根,就要让老百姓理解,写的调要让中国人民听懂。普及工作不仅要推广民族交响乐,更要让“世界语言本土化”。
南方+:深圳的音乐创作一直是强项,《再一次出发》《信仰》等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下个5年您和协会有什么规划?
聂冰:下一个5年,我觉得协会一大重心工作是进一步发挥深圳歌曲创作强项,抓作品,出精品,不但要讴歌这个时代和英雄,也要歌颂老一代的英雄,进一步把创作抓好,把演奏推广好。
南方+:深交这几年成绩斐然,在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方面也起到了带头作用。您认为深交在助力深圳文明“先行示范”上应如何发挥作用?
聂冰:按照中央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要求,深圳要打造文化高地,需要交响乐的努力,其中抓好合唱艺术的普及是一项重点工作。目前深圳文化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将交响乐文化深度融入城市与市民这一步。这次我当选音协主席,承载了大家对深圳交响乐的期望。
音乐要有根,就要让老百姓理解,写的调要让中国人民听懂。普及工作不仅要推广民族的交响乐,更要让“世界语言本土化”。让更多人理解交响乐的语言,我们还需要下功夫。深圳交响乐团将带头走进深圳中小学做公益演出,通过网络平台对交响乐的知识进行讲解。
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扩大与香港、澳门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音乐演出和学术交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音乐节”以及更多音协的平台,推动青年之间的音乐交流。
南方+:在音乐领域,深圳有“深圳十月音乐汇”“春天的交响”“一带一路音乐季”等文化品牌,您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让深圳的音乐品牌走向民众?
聂冰:音协非常愿意配合将“一带一路音乐季”等文化品牌推广得更好。让大家更加喜欢,让老百姓有参与感。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让老百姓参与表演,比如一些大合唱和在各社区举办的音乐会,老百姓可以提前参与进去。(记者 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