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资讯
来源:深圳新闻网 时间:2023/08/29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近年来,市文联团结引领包含“文艺两新”在内的深圳文艺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深圳故事,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出了文艺贡献。深圳市木偶艺术剧院作为“文艺两新”的代表,在守护、传承、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其做法经验作交流参考。
6月29日,第三届“库拉莱国际木偶艺术节”(3rd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puppet theaters"Kuralai")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落下帷幕,深圳木偶艺术剧院作为该艺术节有史以来唯一受邀的中国团队,在艺术节开幕式表演了彰显中国岭南特色的创新提线木偶剧《祥狮献瑞》,在艺术节专场表演了传统木偶剧《千年非遗木偶戏》,荣获艺术节“最佳传统木偶剧奖”。
图:库拉莱国际木偶艺术节获奖证书
图:《千年非遗木偶戏》中的“猴趣”剧照
图:中国传统木偶剧惊艳“库拉莱国际木偶艺术节”
本次参加“库拉莱国际木偶艺术节”的《千年非遗木偶戏》由多个小剧目组合而成,包含了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三大类木偶表演,既有传统的木偶戏,也有经过创新编排的新型剧目。团队深受深圳创新氛围的感染,在创作时自觉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深圳精神,采用了“诗画合璧”新颖样态,新型木偶剧目很多都是在中国传统诗词的灵感下编创出来的,比如剧目《祥狮献瑞》是根据宋代诗人释如净的《端狮子赞》、宋代诗人黄梦攸《狮子岩》编创而来,剧目《猴趣》是根据元代诗人王冕的《猕猴》进行编创,用歌曲、舞蹈、戏曲、木偶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为观众徐徐展开赏心悦目的中华文化壮美图景。深圳木偶艺术剧院非遗传承人、国际青年木偶表演艺术家洪金雕表示:主创团队多年来深耕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力求以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精湛的艺术呈现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开拓性地打造了“艺偶合璧”模式,非遗木偶的打开方式愈加多元,中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也愈加具象地呈现于观众面前。
图:“库拉莱国际木偶艺术节”演出剧照
中国传统木偶剧在“库拉莱国际木偶艺术节”惊艳亮相,广受国外艺术家、媒体和观众的赞誉。《祥狮献瑞》在艺术节开幕式上亮相后大受欢迎,很多艺术家和观众纷纷表示要去观看《千年非遗木偶戏》的专场演出,为此艺术节组委会专门为专场演出进行加座,但演出时仍有不少观众坐地或站立观看。演出结束后,深圳木偶艺术剧院接受了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早间新闻的直播访谈,在访谈中阿斯塔纳市木偶剧院艺术总监Akimat先生表示:“很高兴能够请到中国的木偶团队,他们用高超的木偶技术和表演使所有观众和艺术家叹为观止,让哈萨克斯坦观众近距离看到来自中国古老的木偶艺术。这是本次木偶艺术节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希望能够与深圳木偶艺术剧院保持友谊,将来有更深度的合作。”俄罗斯国立舞台艺术学院(木偶戏剧学院)阿梅拉.武切诺维奇教授在演出后多次找到这支来自深圳的木偶团队,和演员们一起交流心得,并发出合作邀请。艺术节期间深圳木偶艺术剧院与来自7个国家的11支木偶艺术团队及俄罗斯国立舞台艺术学院共同签署“国际木偶联合协议”,并加入国际木偶联合会,共同促进各国木偶艺术同行之间的友好交往与艺术交流。
图:演出结束后与观众合影
图:签署“国际木偶联合协议”
图:深圳木偶艺术剧院接受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早间新闻直播访谈
木偶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输出的“轻骑兵”,让世界通过深圳的木偶交流演出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木偶艺术剧院院长刘子源说:“参加艺术节,就是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的文化特征,展示中华民族精神上共同的根与魂。在艺术节期间,团队已经收到四、五份参加国外戏剧节的邀请。”
图:接受哈萨克斯坦当地电视台的采访照片
图:与俄罗斯阿梅拉·武切诺维奇教授交流照片
承担新使命 “文艺两新”乘势前行
近年来,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在讲好中国故事、发出时代声音、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深圳市木偶艺术团是2022年正式成立的民营院团,团员以90后年轻人为主,虽然成立时间还不长,但是这支年轻戏剧队伍勇立潮头、乘势前行,近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市文联高度重视和关心该团的发展,延伸工作手臂,调研艺术团的发展,引导艺术团成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大家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图: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金琇调研深圳市木偶艺术剧院
刘子源说:深圳木偶艺术剧院成立之后,他和团队摸着石头过河,慢慢制定了院团演出、人才培养的一系列规划,确保深圳木偶艺术的传承发展。他们根据深圳木偶艺术剧院的定位,和全国各传统剧院建立良好合作交流关系。剧院秉承“从千年来,往民间去”的宗旨,树立了一条传播文化艺术的“棱镜之路”(即艺术作品多面性传播),通过“互联网 + 戏剧 ”“科技 + 戏剧 ”“创意 + 戏剧 ”“ 戏剧+非遗”等文艺新样式、新业态,呈现跨界融合的创新表达和时代特色,也带来了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比如,“戏剧+舞蹈”排出了小舞剧《天使》,入围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终评并获提名奖;“戏剧+音乐”创作音乐小品《开眼》获得2023国家艺术基金及全国优秀舞台剧节目扶持。剧院多次在中国CCTV及各国国家电视台节目亮相,多次受邀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戏剧节展演,是中国传统戏剧及传统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和传播者,以精彩的深圳故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
图:2023国家艺术基金及全国优秀舞台剧节目 音乐小品《开眼》
图:舞蹈《天使》入围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终评并获提名奖
为确保木偶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深圳木偶艺术剧院正在探索属于自己的商业化之路。其创作的独角木偶话剧《千里走单骑》在鼓楼西独角戏剧节竞赛单元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计划在全国巡演,8月3日-6日将在北京鼓楼西剧场进行全国首演。
图:《千里走单骑》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