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21-077月25日下午,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和深圳美术馆承办的“创意与传承——2021深圳书坛新人新作书法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以新人新作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出席活动并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于延丰主持。 据了解,本次展览在全市范围征稿,共收到来稿620余件,经过严格的评审后选出120件优秀书法篆刻作品进行展出。此外,还另选出20件为入选作品,因展览场地所限未能展出,但一并收入同名作品集。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静介绍,此次展览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投稿人数多,大家积极踊跃,在20多天的征稿中就有600多人积极创作投稿参与;二、作者学习路子正,作品呈现专业水准高,在继承传统上有高度共识;三、年轻作者比例大,据初步统计,投稿作者平均年龄41.7岁,参展的120位作者,平均年龄34.8岁,30岁以下作者有50人。整体而言,作者人数多、年轻化和作品风格多元,他们关注当代书法发展的动态走向和核心元素,是深圳书法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更是深圳书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书法也是一代代人从传统基因中不断传承赓续,不断与时代审美语境相融,不断转换出新,来支撑这一文化艺术精神谱系的延绵。一方面为年轻新人们以如此成绩登场而欣喜,给深圳书法带来青春的力量与激情;另一方面也希望以如此青春朝气不断唤醒大家的初心,时刻保持自省,对自己创作上的懒惰、应付、乃至固化,进行不断突围,这也是传承中的重要使命,意义深远。”李静表示,目前,深圳正在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黄金发展机遇。举办深圳书坛新人新作书法展,目的就是为深圳书法新人搭建展示平台,发现新人、培养新人,展现新成果,构建完整的书法人才梯队;激发更多书法作者的创作热情,吸收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新会员,不断激活深圳书坛的创作动力,以进一步推动深圳书法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彰显深圳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文化艺术引领作用。据了解,为配合本次展览活动,该展览作品集当天同步发行。展期将持续至8月1日。(转自读创,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网:https://www.sz-art.cn邮箱:swlcyb@shenzhen.com.cn
2021/07/2816
2020-10入展作者(114人)马中伟 马国峰 王九二 王少云 王 平王永胜 王传荣 王志远 王金成 王 倩左奇志 龙继鹏 卢少武 丘得昌 代坤吾冯 文 朱燕霓 刘志江 刘芳文 刘良谋刘继东 刘敏豪 刘 斌 刘鹤飞 江中元江涌群 祁路军 许介川 李淑英 李维华李 锐 李德昌 李 潮 杨 异 杨丽华杨 锋 还光荣 吴德超 邹爱国 张小泉 张业平 张 庆 张志光 张玲霞 张素雄张晓阳 张钰明 张惠勤 陈日安 陈亚楠陈旭海 陈守斌 陈春光 陈晓忠 陈祥林欧阳明钰 罗永炜 岳 峰 周小华 郑世顺郑永兵 郑育辉 郑楚汉 孟嘉伟 赵小岩赵宗团 胡志杰 柯振海 段玉宏 贺 鹏秦善舜 袁庆华 徐 磊 翁惠敏 凌征伟郭天健 郭 晶 黄明杰 黄敬松 盛芳良盛克苍 彭双龙 蒋玉龙 韩广凯 傅志伟谢汉仁 谢振峰 赖金水 蔡金山 蔡锦幸裴泽举 廖伟夫 黎方强 魏有永王建敏(篆刻) 帅 飞(篆刻) 吕松霖(篆刻)刘成才(篆刻) 严金华(篆刻) 杜明海(篆刻)李 青(篆刻) 吴 潺(篆刻) 张亦龙(篆刻)张君明(篆刻) 陆永东(篆刻) 陈镇楼(篆刻)周志群(篆刻) 周 奇(篆刻) 周南海(篆刻)饶一凡(篆刻) 黄瑞华(篆刻) 龚 杰(篆刻)湛镇衔(篆刻) 温文元(篆刻) 入选作者(30人)马红梅 厉双明 白云龙 阳金洁 李 斌杨明邦 吴文德 吴书尚 何 超 余广大汪 湃 汪燕青 沙小平 宋颖瑶 张国新张勇新 陈 杰 邵成夏 林天泽 罗爱林罗培雄 罗湘桔 徐成元 梅勇贤 梁雨钝马建超(篆刻) 王玉雯(篆刻) 陈 刚(篆刻)周明健(篆刻) 黎卓智(篆刻)
2020/10/1613
2014-066月5日至10日,《看得见的风景——李文水彩画作品展》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区深圳艺廊展厅举行,共展出以“古村落”为主题的水彩画18幅。开幕当天,市司法文联主席杨时敏携协会其它领导到现场祝贺,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李文的作品,他希望李文不断以火热的生活为源泉,继续创作优秀作品。 李文说,“我曾经在深圳的古村落生活过一段时间,我的太太是西丽珠光村土生土长的居民,对城中村有深厚的感情。”现为市局第二强制戒毒所干警的李文,1992年来深圳的时候,经历过一段生活不太稳定的时期,是城中村给他提供了来深栖息之所,也为他与太太的相识埋下伏笔。至今,他更愿意把城中村称呼为古村落。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深的情感,李文认为文明是求同,文化是求异,深圳应该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适当保留有代表性的“古村落”。 1998年,李文进入司法系统工作,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他提起久违的画笔。他开始到各个城中村写生。提起深圳的城中村,他如数家珍,“南山的长源村有非常深的革命历史渊源,东江纵队曾把长源村作为活动的一大重要基地。布龙路的杨梅村建造之初规划非常好。白芒检查站附近的麻勘村,有很多客家民房建筑,还有古碉楼。因为对深圳城中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李文16年的辛勤耕耘,获得了累累硕果,他创作了以城中村为主题的作品230余幅,引起了许多深圳人的认同和感慨。
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