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2-01前言民间文艺源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是美的创造。新时代的民间文艺要根植于乡土,紧随社会时代发展步伐,以创造性转化的手段,现代的表现形式,呈现民间的生机和活力。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广大民间艺术家聚焦重大题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深圳特色的精品力作。本次展览精选展出70件(套)原创作品,工艺种类丰富,创作技艺精湛,反映了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有为,用奋斗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表达了艺术家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赞美,充分展示了深圳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和最新发展。深圳已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深圳的民间文艺工作将守正创新,以更广阔的视角、更新颖的思维、更优秀的创作,体现新时代深圳精神,闪耀更多熠熠光辉。画作专场内画《春笋》作者:王蒙良王蒙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级非遗项目“一帆内画”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曾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国内多个城市展出。该作品运用内画艺术手法,描绘了南山区后海中心区的中国华润大厦(“春笋”)等标志性建筑,展现了深圳的蓬勃发展。麦金画《长寿图》作者:何俊刚何俊刚,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深圳市级非遗项目“麦金画”传承人,2019年“龙华区十大工匠”、第3届“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获得者。作品曾获2017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岭南杯”银奖等。该作品以麦秆为材料,制作出鹤与梅花等,祝福党永远年轻、蓬勃发展。版画《雪域·守望》作者:陈秀华陈秀华,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观澜版画基地看好原创版画工作室负责人,作品曾入选第4届深圳民间工艺精品展,获深圳市第16届来深青工文体节美术、书法大赛优秀奖等。该版画作品描绘了2020年初冬,四川凉山人民在第一场冬雪中放牧的场景。麦秆画《唱丰收》作者:聂远征、聂亚平聂远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遗项目“濮阳聂氏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首届“中国十佳民间艺人”获得者。聂亚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聂氏麦秆画”传承人,作品曾获首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等。该作品采用立刀镂空法、烙烫多层次粘贴等技法,使用麦秆制作了弯腰的谷穗、歌唱的蝈蝈和七星瓢虫,庆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树脂画《塘趣》作者:朱萍萍朱萍萍,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第11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青年专场)金奖等。该作品使用树脂胶、丙烯颜料逐层绘制叠加而成,描绘的金鱼栩栩如生、立体生动,寓意吉祥好运。陶瓷板画《深圳梦想》作者:裴笳皓裴笳皓,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2020“神工杯”创意设计制作大赛银奖等。该瓷板画作品描绘了鲨鱼、企鹅等动物在深圳标志性建筑中国华润大厦(“春笋”)周围汇聚,寓意深圳的发展和城市魅力,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聚集。陶瓷板画《深圳流量》作者:裴笳西裴笳西,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2020深圳工艺美术创意大赛三等奖等。该作品融合中国传统陶瓷绘画及西方油画技法,在瓷板上描绘了深圳标志性建筑及多个人物形象,赞美了特区的飞速发展和建设者的辛勤劳作。烙画《丰收的喜悦》作者:张守福张守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烙画创新发展艺术委员会主任,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烙画艺术协会会长。该烙画作品展示了秋收时,一位农民在一望无垠的稻田边,满怀笑容地抱着刚收割下来的谷穗,表达了丰收的喜悦。烙画《幸福之路》作者:王新安王新安,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烙画艺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烙画艺术协会副会长,辽宁省级非遗项目“烙画艺术”传承人,作品曾获第15届深圳文博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飞花奖”银奖等。该作品在宣纸上烙绘了陕北梁家河人民肩扛、怀抱粮食,赶着羊群,开怀大笑,体现了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烙画《岭南民居》作者:郭三军郭三军,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烙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第2届“小香山杯”中国当代烙画·葫芦艺术精品展金奖、第11届深圳工艺美术博览会“飞花奖”银奖等。该作品运用中国传统烙画、国画及西方油画技法,在木板上烙绘了岭南传统民居“镬耳屋”的景象。手指书画《太行怀古》作者:王和平王和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手指书画专委会主任,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级非遗项目“手指书画(深圳)”传承人。该作品以手指蘸水墨的形式,运用中国画传统技法在生宣纸上描绘了太行山雄浑壮丽的景色。(来源: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网:https://www.sz-art.cn邮箱:swlcyb@shenzhen.com.cn
2022/01/2724
2022-01前言民间文艺源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是美的创造。新时代的民间文艺要根植于乡土,紧随社会时代发展步伐,以创造性转化的手段,现代的表现形式,呈现民间的生机和活力。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广大民间艺术家聚焦重大题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深圳特色的精品力作。本次展览精选展出70件(套)原创作品,工艺种类丰富,创作技艺精湛,反映了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有为,用奋斗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表达了艺术家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赞美,充分展示了深圳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和最新发展。深圳已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深圳的民间文艺工作将守正创新,以更广阔的视角、更新颖的思维、更优秀的创作,体现新时代深圳精神,闪耀更多熠熠光辉。本期云展作品- 剪纸专场 -剪纸《山神》作者:刘宁侯刘宁侯,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安徽省庐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曾入选第2届中国妇女手工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获第6届中国剪纸艺术节银奖等。该剪纸作品展示了女神骑虎背引领众虎走向光明,寓意正气长存、百邪不侵。剪影《希望》作者:刘期培刘期培,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级非遗项目“剪纸(剪影)”代表性传承人,曾应邀到美国、德国等国家,香港、澳门以及国内多个省市交流展示。该组两幅剪影作品,一幅颂扬为城市建设挥洒汗水的建筑工人,另一幅展示人们和睦友爱的幸福生活,惟妙惟肖,意境唯美。剪纸《党的光辉照千秋》作者:田星田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级非遗项目“田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等。该剪纸作品通过红船、形态各异的人物,展示了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曾获2021年广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剪纸《四君子》作者:吴自力吴自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福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获2019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岭南杯”金奖等,并被深圳博物馆收藏。该作品以剪纸形式展现了梅、兰、竹、菊四君子,颂扬了中国人傲、幽、澹、逸的美好品格。剪纸《莲花山前》作者:何文敏、康海军何文敏,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3届广东省剪纸艺术作品展,获2019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岭南杯”金奖等。该剪纸作品描绘了莲花山前的市民中心、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歌颂深圳城市发展的辉煌成就。剪纸《晒秋》作者:徐慧徐慧,工程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该剪纸作品展示了山村立秋后人们晾晒农产品的丰收景象,巧妙地用窗口展现出远处的山村美景,画面颜色丰富,空间构图巧妙。剪纸《客家土楼》作者:张秋张秋,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3届广东省剪纸艺术作品展等。该作品以剪纸艺术形式展示了客家土楼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与远处的梯田相映成趣。剪纸《不纸如此:造纸术流程图》作者:谭琴谭琴,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研究会会员,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衡南县级非遗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曾获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优秀奖等。该剪纸作品展示了我国汉代造纸工艺流程,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剪纸《闪闪的红星》作者:鞠凤雪鞠凤雪,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委会委员,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该组剪纸作品以绘本形式,展现了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感人故事,激励年轻一代爱党爱国,铭史知新。本次选取展示其中的6件。剪纸《幸福老人》作者:高小妹高小妹,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委会委员,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全国老年大学艺术大赛三等奖等。该团花剪纸作品通过描绘花丛中一对老人幸福的笑容,颂扬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成就。剪纸《起舞》作者:李玉兰李玉兰,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该团花剪纸作品描绘了蝴蝶、花朵及翩翩起舞的小朋友的形象,展现了当今青少年的幸福生活。剪纸《鱼水情》作者:马新平马新平,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该团花剪纸作品通过刻画鱼、荷叶、荷花、五角星等,表达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剪纸《丰收》作者:庞梅庞梅,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3届广东省剪纸艺术作品展。该团花剪纸作品通过描绘秋天收获的大豆、玉米、谷穗等,祝福祖国五谷丰登,人民丰衣足食。剪纸《吉鱼》作者:谭珍谭珍,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该团花剪纸作品刻画了鱼、荷花,并用“吉”字巧妙地穿插连接,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剪纸《牛虎接力》作者:于淑琴于淑琴,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该团花剪纸作品描绘了牛、虎、人物、竹丛等,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农历壬寅年(虎年)的期盼。剪纸《宝葫》作者:钟惠萍钟惠萍,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该团花剪纸作品通过描绘藤蔓上形态各异的葫芦、鸡等形象,寓意富贵吉祥、健康长寿、家庭和美。剪纸《宝安八景之四》作者:贺虹贺虹,深圳市民间工艺大师,深圳市工艺美术大师,深圳市级非遗项目“贺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创办的深圳市贺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开创了我国传统工艺及非遗项目上市的先河。全套剪纸作品采用平面剪纸技法展示“宝安新八景”,本次选取展示其中的4景:滨海文化公园、宝安体育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燕川素白陈公祠。(来源: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网:https://www.sz-art.cn邮箱:swlcyb@shenzhen.com.cn
2022/01/2421
2022-01前言
民间文艺源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是美的创造。新时代的民间文艺要根植于乡土,紧随社会时代发展步伐,以创造性转化的手段,现代的表现形式,呈现民间的生机和活力。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广大民间艺术家聚焦重大题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深圳特色的精品力作。本次展览精选展出70件(套)原创作品,工艺种类丰富,创作技艺精湛,反映了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有为,用奋斗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表达了艺术家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赞美,充分展示了深圳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和最新发展。深圳已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深圳的民间文艺工作将守正创新,以更广阔的视角、更新颖的思维、更优秀的创作,体现新时代深圳精神,闪耀更多熠熠光辉。木雕《百花篮》作者:秦宪生秦宪生,高级工艺美术师,首届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木雕作品《法界源流图》1999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认定为“最长的木雕艺术品”,作品《白菜蛛网》曾获第12届深圳文博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百花奖”金奖。该件木雕作品以印度老山檀香为材料,采用多层次镂通雕技法雕刻而成,百花争艳寓意各行各业在党的领导下欣欣向荣。 核雕《伟大的丰碑之峥嵘岁月》作者:胡堂山、谢才元 设计:刘明军胡堂山,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核雕作品《深圳之春》获第14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谢才元,高级工艺美术师,核雕大师。刘明军,研究馆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理事。该核雕作品展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及事件。雕刻《残荷》作者:王彬王彬,高级工艺美术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该作品以沉香老料为材料,根据材料自身形状巧妙设计,采用牙雕技法雕刻而成,呈现出即将凋谢的残荷之美。 创意木刻《欢乐中国》作者:何柏俊何柏俊,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曾获第9、第15届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等。该彩书木刻作品在花梨木上,以七个欢快的“乐”字和一个多彩的“中国”为元素,融入汉字图式创意,寓意欢乐中国、祥和美好。木雕《闯、创、干》作者:丁全丁全,高级工艺美术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龙岗区级非遗项目“古建筑木艺”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作品曾获第11届深圳工艺美术博览会“飞花奖”银奖、2020年广东(潮州)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等。该作品以樟木多层镂空雕刻螃蟹、龙虾、竹篓,寓意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精神。錾刻《春牛戏水》作者:陈志忠陈志忠,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首届“大国非遗工匠”、深圳“鹏城工匠”称号获得者,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围第13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评。该錾刻作品通过手工錾刻,以浮雕形式展现牛在水中前行的动态画面,寓意勤奋努力的人将得到丰硕果实,曾获2021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国匠杯”金奖。雕刻《河虾》作者:陈宗艺陈宗艺,工艺美术师,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首届“匠心杯”中国琥珀雕刻设计大赛金奖、第12届深圳文博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百花奖”金奖等。该作品以浮雕、薄意等技法,将黑白相间的玛瑙原石雕刻成水中游动的河虾,活灵活现,颇具中国水墨画意境。 雕刻《衣食无忧》作者:陈宗艺陈宗艺,工艺美术师,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首届“匠心杯”中国琥珀雕刻设计大赛金奖、第12届深圳文博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百花奖”金奖等。该作品利用玛瑙原石不同颜色的部位,设计雕刻了蚂蚁、蘑菇、杂草和石头,构思巧妙、创意生动。皮雕《勒杜鹃开》作者:胡海平胡海平,深圳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级非遗项目“皮雕技艺(深圳)”传承人。该作品使用皮革刻绘装饰及传统工笔画技艺,在牛皮上呈现了两只鸟在盛开的勒杜鹃中飞舞嬉戏的景象,具有丰富的层次感、立体感和岭南特色。篆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作者:林启中林启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宝安区一雍博物馆馆长,作品曾获第11届深圳工艺美术博览会“飞花奖”金奖等。该作品在紫砂上篆刻毛泽东同志长征路上创作的十六字令三首,内容为“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篆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作者:温文元温文元,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2届广东省篆刻艺术展,第6、第7届广东省“南雅奖”书法篆刻展等,并被广东省博物馆等收藏。该作品使用老挝田黄石篆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端庄大气、古朴自然。 雕塑《丰》作者:陈原庆陈原庆,工艺美术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该琉璃雕塑作品以古法浇铸方式创作,展示了田间歇息戏水的卧牛及其背脊上觅食的八哥,展现了生灵之间互利共生,以及生灵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錾刻《金山》作者:陈绪鹏陈绪鹏,助理工艺美术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2021年广东工艺美术精品展“岭南工匠杯”金奖等。该錾刻作品以铜为材料,手工锤揲、錾刻出山的肌理并镀金。木雕《吉祥如意》作者:陈继本陈继本,工艺美术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作品曾获第15届深圳文博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等。该作品采用浮雕、镂雕、通雕等多种技法雕刻完成,并髹漆贴金,喜鹊、牡丹寓意喜庆富贵、步步高升。玉雕《错金苍龙》作者:张建忠张建忠,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作品曾获珠三角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第11届深圳工艺美术博览会“飞花奖”银奖等。该作品以天然黑翡翠平面浮雕苍龙,附以传统错金工艺,展现了传统翡翠艺术的现代审美观念。 面塑《红军飞夺泸定桥》作者:张民忠张民忠,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级非遗项目“面塑(张氏)”传承人,作品曾获第5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银奖等。该作品使用面粉捏制了10余位形态各异的红军战士,以及军旗、火焰,展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场景,颂扬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来源: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网:https://www.sz-art.cn邮箱:swlcyb@shenzhen.com.cn
19
2022-01前言
民间文艺源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是美的创造。新时代的民间文艺要根植于乡土,紧随社会时代发展步伐,以创造性转化的手段,现代的表现形式,呈现民间的生机和活力。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广大民间艺术家聚焦重大题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深圳特色的精品力作。本次展览精选展出70件(套)原创作品,工艺种类丰富,创作技艺精湛,反映了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有为,用奋斗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表达了艺术家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赞美,充分展示了深圳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和最新发展。深圳已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深圳的民间文艺工作将守正创新,以更广阔的视角、更新颖的思维、更优秀的创作,体现新时代深圳精神,闪耀更多熠熠光辉。云展作品雕塑 |《胜利大营救》作者:梁冰梁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主任,作品曾入选第11、第12、第13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该组铜雕作品展示了1941-1942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从香港营救困留于此的文化名人这一历史事件,包括被营救的邹韬奋先生等文化名人,以及美国飞行员科尔。陶瓷 |《未来出土物》作者:王伟王伟,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委员,作品入选第12、第13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该陶艺作品使用手捏、泥板等手法塑造了一台沾满泥土、锈迹斑斑的飞机发动机,营造其千年之后被发掘出土的情形,表达了对人类当代及未来文明的思考。陶艺 |《吉象一家》作者:沈天燕沈天燕,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副秘书长,作品曾获第3届“千杯万盏”中国工艺美术茶盏文化收藏展一等奖等。该陶艺作品展现了大象一家,形象生动,颂扬团结、勇敢、友爱的精神,祝福人民吉祥如意。陶艺篆刻 |《陶印·永受嘉福》作者:张德利张德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作品曾获第9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青年专场)银奖等。该作品以汉唐印玺为参照,龙龟做钮,古朴大方,气韵生动,篆刻印文祈福之语“永受嘉福”,配以封泥,展现方寸之美。泥塑 |《遐》作者:王笛王笛,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第2届广东省泥人节(泥塑展)银奖等。该作品使用陶泥雕塑了一位眼帘微垂、独自遐想的女性形象,风格当代,姿态、服饰刻画生动细致。泥塑 |《抗击疫情之爱的力量——比心》作者:郭玲郭玲,工艺美术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该套泥彩塑作品造型简洁、色彩明快,体现了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不畏艰险、相互鼓励、团结一心、积极迎战的精神面貌。嵌瓷 |《苏六娘之桃花过渡》作者:庄琛琛庄琛琛,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首届“中国手艺”创意设计比赛最具传承匠心奖、第3届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等。该作品采用陶瓷镶嵌技艺,塑造了潮剧剧目《苏六娘》中,婢女桃花过江前往西胪报讯时,与渡伯对歌的场景。陶瓷 |《鹤湖祈寿》作者:高大庆高大庆,工艺美术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2018·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获第11、第15、第17届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金奖等。该瓷艺作品以鹤为题,反应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陶瓷 |《独立》作者:高序高序,工艺美术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等。该作品运用醴陵釉下五彩技法描绘,经1380℃烧制而成,表达了莲花遗世独立、悠然自得的意趣。陶瓷 |《盛世荷韵》作者:辛莉辛莉,高级工艺美术师,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首届深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作品曾获第9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金奖等,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收藏。该瓷瓶使用传统陶瓷绘画技法及高温颜色釉调涂的方式展现了荷花盛开的景象,歌颂国泰民安、百姓盛世欢颜。《宝安310五牛瓶》作者:深圳市国瓷永丰源瓷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国瓷永丰源瓷业有限公司是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级非遗项目“红釉彩瓷(满堂红)烧制技艺”保护单位,多次承担国宴、国际会议餐具及国礼制作任务,产品曾获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等。该骨瓷花瓶造型丰满,曲线流畅,瓶身使用晶彩工艺,透彻灵润,图案取材于唐代韩滉画作《五牛图》。《扭转乾坤礼盘》
作者:深圳市国瓷永丰源瓷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国瓷永丰源瓷业有限公司是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级非遗项目“红釉彩瓷(满堂红)烧制技艺”保护单位,多次承担国宴、国际会议餐具及国礼制作任务,产品曾获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等。该礼盘以镁质强化瓷做胎,采用贴花、描金、色釉分离等工艺,多次高温烧制而成。图案中,健康牛、家庭牛、事业牛、学业牛、财运牛五牛及九个柿子,寓意吉祥如意、财源滚滚、幸福长久。(来源: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网:https://www.sz-art.cn邮箱:swlcyb@shenzhen.com.cn
01
2021-09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孟迷)昨日上午,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大学、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主办,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圳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深圳海天出版社联合承办的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暨《胡经之文集》首发式在深圳市中心书城多功能厅举行。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出席了活动。 研讨会上,市评协历任主席胡经之、张俊彪、章必功和杨宏海分别作了讲话,回顾和梳理了深圳市文艺评论发展历程。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烈杰表示,以《胡经之文集》首发为契机举办评协成立20周年座谈会,既对胡经之在文艺评论领域的突出贡献表达了敬佩,同时也对深圳学术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关注。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首先发言,谈及胡经之的三大贡献:“首先是胡经之作为中国文艺美学的开拓者之于中国学术史的意义,其次是他开创了深大人文学科,第三是他培育和引领了深圳的文化发展。”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尹昌龙表示,能够出版发行《胡经之文集》等一批文艺评论家作品,是深圳海天出版社的幸运和使命,同时也肩负起传播文学价值、传承深圳文明的责任。 李小甘对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20周年和《胡经之文集》深圳首发表示祝贺。他曾在20年前为胡经之的书写过评论,他表示,深圳的文艺界要学习贯彻中央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决定,不断提高文艺创作的综合实力,创作出更多像《胡经之文集》这样有影响的佳作。 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1995年11月,现有大学学历以上会员129人,研究生学历以上66人,其中博士学历30人,中青年会员52人;副高以上职称55人。
2021/09/0104
2020-122020年11月30日,著名雕塑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梁冰在深圳大学举办了“深圳民间大师公开课”,“2020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四届客家文化节”最后一项活动圆满完成。深圳民间大师公开课是“2020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四届客家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是今年创新举办的活动项目。公开课上,梁冰老师以《新时代当代陶艺创作与审美观念》为题,分6个方面讲述了陶艺创作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审美观念,包括: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产生与美感;夏商周陶器与原始青瓷、青铜器等科技与艺术美的并存;春秋、战国、两汉陶艺发展与审美理想;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陶艺发展与观念的融合;宋代陶艺的审美与创新;世界当代陶艺发展史与当代陶艺创作。参加课程的同学们听得兴致盎然、津津有味,积极举手提问参与互动。有同学表示,该项课程大大加深了自己对陶艺相关知识的理解,老师所讲述的陶艺历史深深改变了自己对陶艺的看法。“2020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四届客家文化节”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承办。10至11月期间,系列活动在深圳福田、南山、宝安、龙岗、光明5个区举行,主会场、分会场活动同步开展。举办了精品展览、文艺演出、民间工艺展演展示、民间大师公开课、山歌进校园等各类活动20多场,充分展示了深圳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和精彩魅力,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上了一场丰厚的文化盛宴。
2020/12/0423
2020-112020年11月20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深圳市龙岗区金稻田学校、龙岗区南园学校举行。该活动是2020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四届客家文化节系列活动内容之一,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活动现场带来了十余项精彩的展演与互动,包括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刘萍教练带领金稻田学校部分学生表演的太极扇《少年强则国强》,蒲艺之同学的古筝演奏《雪山春晓》,吕泽江、吕源楷同学的双簧《稀奇》,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张河东的硬笔书法互动,叶氏正骨第四代传承人叶穗新讲解的“关于青少年疾病预防与突发性挫伤的应急处理”等,赢得师生们热烈的掌声。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市学校中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把中华文化之根深深扎入土壤里,为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留下希望的“种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持续推动力。
2020/11/2319
2020-1111月17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深圳市龙岗区龙湖学校、龙岗区南园学校举行。该活动是2020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四届客家文化节系列活动内容之一,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张河东的汉字书法展示到蒲艺之小朋友的古筝演奏《雪山春晓》,从叶氏正骨第四代传承人叶穗坚讲解的“关于青少年疾病预防与突发性挫伤的应急处理”到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刘萍教练表演的“五禽戏”,从李子琦小朋友的笙演奏《草原骑兵》到深圳青年戏剧工作坊的剧本朗读《王安石》,一个又一个精彩表演赢得师生们一片热烈的掌声。 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近年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深圳校园普及及传承,切实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助力未成年人承袭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美德、提高文明素养。据悉,“传统文化进校园”还将于11月20日走进龙岗区培新学校和龙岗区金稻田学校。
2020/11/1914
2020-1111月13日,“新时代·新征程——2020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四届客家文化节”分会场活动——“烙画作品展”在深圳市光明烙画基地开幕。展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光明烙画基地承办,深圳弘扬烙画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展览共展出作品102件,作品材质多样,包括木板、丝绢、宣纸、皮革等,作品主题有:深圳魅力、红色文化以及反映祖国繁荣昌盛等,展示了深圳40年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张晋文副主席表示,烙画是我国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历史悠久。深圳光明烙画基地已经连续四年举办烙画艺术节,承办深圳市文博会专项活动、深圳创意十二月活动等50余场。烙画基地为发展和传承非物质文遗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是光明区文化名片之一,也是烙画艺术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据悉,“烙画作品展”将从11月13日展出到11月16日,现场不仅有烙画佳作可供欣赏,还提供了亲手体验烙画制作的环节,欢迎广大市民群众前去观赏、体验。 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晋文;深圳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有关负责人陈红星,原主任林源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庄潮;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政协常委、宝安区文联常委林启中;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麦菲;深圳市监察局监察哨原主编李杰;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闫明;深圳市烙画艺术协会会长张守福及光明区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2020/11/1412
2020-11 2020年11月11日,深圳民间文艺大师公开课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开讲。 民间文艺大师公开课是2020深圳民间文化周的一大创新。广东省政府省情专家库专家、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杨宏海以《鹏城之光——回望深圳客家三百年》为题,通过复界垦殖、九龙海战、李朗开放、庚子首义、东纵抗日、蛇口试管六个历史事件讲授了深圳客家人的迁徙历史、与城市的关系,及其传承的深厚的文化艺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伟雄向青年学子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创业之路,深入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他们深入浅出的授课深受学生欢迎,教室里座无虚席,同学们现场纷纷举手提问,与大师零距离交流。两位大师寄语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成为伟大时代的新青年。 该活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