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021-12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李东才及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金琇为8部优秀作品的作者颁发证书2021年深圳市戏剧家协会“第一朗读者·剧本车间·读剧场”年度优秀剧本揭晓,专家从符合要求的35部作品中经过两轮评审,最终评选出8部优秀作品并颁发证书(其中初评采用盲评制度,评审出15部作品进入复评;复评采用现场评审制度),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分别是:梁雯雯编剧的《深港青年》、刘志杰编剧的《延安与南京》、甄勇刚编剧的《向死而生》、邸叙然编剧的《无人等候》、潘之江编剧的《华强北》、杨琳编剧的《奔》、刘希巴编剧的《牡丹亭梦》、高媛编剧的《无谶》。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领导、深圳市文联及剧协领导观看读剧《无人等候》演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与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交流座谈会文化驱动下的产业价值链互动延伸融合模式,涵养“湾区”文化根脉
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地位促使在各方面都“先行先试”,文化产业价值链的互动、延伸融合模式更是市剧协“剧本车间·读剧场”探索发展的一个项目。2012年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创立“第一朗读者”文化项目,以诗剧场的形式传播优秀诗歌和戏剧文化。2020年,“第一朗读者”进行了创新改造,在“第一朗读者·诗剧场”之外设立全新的“剧本车间·读剧场”板块,每年评选出优秀剧目,然后以读剧展演的形式打造剧本打磨推介服务平台,从戏剧生产的初始环节入手,深耕戏剧发展土壤,推出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舞台剧剧本,并积极推动优秀剧本落地孵化。读剧《无人等候》演出市剧协这种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大产业发展的机制、动力的机制、运行的机制、优化的机制上超前做足功课,把文化艺术转型创新和突破跨越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以理念为引领,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在“湾区”也爆发独特的魅力。总负责项目的市剧协王维斌主席也表示:人文湾区的建设应有传承性、融合性、创新性。建设人文湾区,深圳要为大湾区合作发展提供文化动力和良好软环境。读剧《深港青年》演出此外,“剧本车间·读剧场”项目还是人文湾区文化人才交流、引进、储备的重要平台,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市剧协搭桥“新湾区”牵手“国”字号为了更大范围的遴选出优秀的剧本,打造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更加包容的戏剧原创剧本,今年“剧本车间·读剧场”项目特意增加了高级别交流座谈会,特别邀请到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副会长等专家,一起参与《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与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交流座谈会》。读剧《向死而生》演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李东才、驻会副会长羊驰、秘书长孙晓燕、副秘书长李国杰在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金琇、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戏剧与影视学院院长王维斌、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若明、刘子源、副秘书长陈可然的热情接待下,王维斌主席和李东才会长相互介绍了基本情况,并畅谈“先行示范”“双区(特区湾)区”下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和集群发展。读剧《牡丹亭梦》演出协会副主席刘子源就“第一朗读者·剧本车间·读剧场”项目做简明汇报,双方就筹办“戏剧中国·深圳读剧节”展开合作交流事宜。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金琇同志首先对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的专家们到来表示欢迎,对未来的合作表示期许,并阐述了一带一路伟大共享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战略。读剧《奔》演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李东才同志感谢深圳市文联、剧协的邀请,并表示粤港澳一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窗口,作为文化走出去和吸引国际人才进来的窗口,有很强的示范性。同时也对未来的合作充满期盼。“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一方舞台万千梦境要说戏剧是一场梦,那么剧本就是载梦者,而剧本的创作者无疑便是造梦人了。今年“剧本车间·读剧场”评选出8部优秀作品,获得了业内专家和剧迷观众的双重肯定。编剧们从不同的审美视觉、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示各自精彩的艺术世界,一定程度地体现了本次原创剧本大赛获奖作者的整体实力和潜力,为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读剧《延安与南京》演出座谈会后李东才同志、金琇同志给获奖优秀编剧颁发证书,并寄语年轻的编剧既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又要清醒认知当代现实,既要继续创造历史,还要继续书写历史!希望年轻的编剧们在“湾区”这一片沃土自觉成长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探索更多符合人性、有温度的艺术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以毕生之力吹响时代前进的文艺号角。读剧《无谶》演出
读剧《华强北》演出
(转自读特,记者 曾舒琪 通讯员 左汀汀 周雅薇)(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网:https://www.sz-art.cn邮箱:swlcyb@shenzhen.com.cn
19
2016-09周末的傍晚,刚下过一场雨。不经意间路过中心书城南台阶的深圳市民却被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诗歌现场深深震感:朗诵者极富激情的演绎,唱诗者娓娓道来的倾诉,还有两位美丽舞者不断变换的服装和道具,或性感或空灵,似挣扎似解脱——这一切,都让人想入非非。9月2日晚7:30,中国首个跨界诗歌品牌“第一朗读者”[第五季]第二场活动如期在中心书城(南台阶)举行,让这个周末的深圳充满了诗情画意。 唐欣获第一朗读者-诗歌成就奖,唐欣对于自己能获得第一朗读者-诗歌成就奖表示很意外,他认为跨界诗歌现场这种艺术形式很好,用戏剧演绎诗歌让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了不一样的重新认识。朗诵和唱诗环节也非常棒。他也对第一朗读者创作团队的辛勤付出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杨小滨和赵目珍获最佳诗人奖,杨小滨参加完活动后表示,自己仿佛又回到上世纪80年代那个诗歌火热的青春时代。他说自己特别喜欢深圳这个地方,没想到深圳还有这么优秀的诗歌跨界品牌。对于第一朗读者的诗歌跨界表现形式,他也觉得非常棒。巧合的是,现场一位美女朗诵者竟然是他曾经的校友,多年后他们因第一朗读者再次结缘。 赵目珍说没想到自己因写诗而获得如此难得的人生体验和经历,很荣幸能得到第一朗读者对于自己诗歌创作的肯定。现场对他诗歌的跨界演绎,让他感到很震撼。 学术主持沈浩波语出惊人,“两位不断换衣服的舞者,让我想入非非了。 ”随后他进一步解释:让人想入非非的表演就是好的表演,让人想入非非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随后他重点对唐欣诗歌的进行了点评。在观看现场演出后,他觉得朗诵和表演都很精彩,非常棒。 张德明点评杨小滨河赵目珍,学术主持张德明已多次来到第一朗读者的活动现场,他重点对杨小滨和赵目珍的诗歌进行了点评,认为读杨小滨的诗歌就像看周星驰的电影,有一种无厘头的感觉,无厘头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当代感生活体验,而这恰恰正是诗人诗歌功力的体现;赵目珍的诗歌告诉我们,古典文学可以在新诗写作中得到继承和发扬,他也希望赵目珍能继续努力,增强诗歌的当代感。对于现场演诗环节,他认为舞者和朗诵者的配合很默契,非常注重挖掘诗人和诗歌自身的特点。他认为第一朗读者坚持五年非常不容易,这种全新的对诗歌的跨界演绎方式,把诗歌和戏剧、音乐、朗诵等艺术形式完美结合起来,对于诗歌普及作用巨大。(陈可然)
2016-09-1930
2015-011月10日下午2:30,“第一朗读者”第三季“深圳为你读诗”第九期活动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台阶独特上演。现场演诗环节,桔子和废弃材料营造出的浓浓诗意,震撼了全场所有人的想象力。特邀嘉宾高兴甚至直接用“诗歌精灵”来形容戴着桔子花环的演诗者。学术主持西渡分别对主题诗人王家新和世宾的诗歌进行了点评,他认为王家新的诗歌“增加了每一个词语的份量”,而世宾的诗歌则因“孤独达到万般俱在”。王家新和世宾本场分别荣获“第一朗读者”诗歌成就奖和最佳诗人奖。本期特邀嘉宾高兴和学术主持西渡在解读主题诗人诗歌作品的同时,同样对“第一朗读者”的跨界探索成果给予积极评价。特邀嘉宾高兴认为,只有在“第一朗读者”的现场,才能够更深切感受到诗歌替代现实的力量,而当再次回到现实时,就多了一份感动、多了一份温暖,你会发现,啊,原来世界美如诗!本期,深圳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韩望喜博士也来到现场,肯定诗歌对人心的照亮作用,赞誉“第一朗读者”唤起了人们心中“那一点怜悯、一点光芒”。随后他为两位主题诗人颁奖,并即兴朗诵他们的诗歌作品,称赞诗歌的语言是“神的语言”。
2015-01-3015
2017-08过去的周末两天,深圳诗意纷飞。“第一朗读者”第六季“深圳为你读诗”正式启动,第一、二场活动邀请到王寅、姜涛、谭畅、游子衿几位主题诗人。据了解,作为中国文化界第一个跨界性诗歌文化综合实验项目,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深圳市文联等主办,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第一朗读者”,今年已进入第六个年头。本季“第一朗读者”将在总结前五季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以“深圳为你读诗”的主题,深入探索当前文化语境下诗歌与剧场、诗歌与影像、诗歌与展览的互联关系。 深圳为你读诗 8月12日下午,“第一朗读者”第六季“深圳为你读诗”首场活动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北台阶举行,主题是“骨头里有声音”,主题诗人为王寅、姜涛,学术主持是吴思敬、西渡。活动在诗剧场中开幕。只见舞者们身着素色长袍,画着文艺范十足的“泪滴妆”,在音乐中,徐徐舞动肢体,还在现场拉起了五颜六色的彩带,视觉效果十分唯美。与此同时,朗诵者们开始朗诵主题诗人的诗歌。昨天下午,第二场活动则在中心城胡桃里继续上演,主题是“夜·典”,主题是诗人王寅、姜涛、谭畅、游子衿,学术主持为吴思敬、西渡、向卫国。 据了解,诗人王寅出版有《王寅诗选》(2005)、《艺术不是唯一的方式》(2007)、《摄手记》(2012)、《灰光灯》(2015)等著作多种,先后获得第一届江南诗歌奖、第三届东荡子诗歌奖等多个诗歌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西、挪威、波兰、日、韩等多种文字。诗人姜涛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新诗及中国现代文学。出版有诗集《我们共同的美好生活》《好消息》《鸟经》,其专著有《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巴枯宁的手》《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等。曾获“汉语最佳诗人双年奖”、“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王瑶学术奖优秀青年著作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诗人谭畅,原名谭昶,写诗、作词、编剧、翻译,出版诗集有《文字上的女人》《几软》等,曾获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歌词创作特等奖。诗人游子衿,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诗,发表少量作品。曾主编诗歌民刊《故乡》,著有个人诗集《时光书简》,2014年获首届广东诗歌奖。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朗读者”第六季还在深圳中心城“胡桃里”举办“中国当代诗人诗歌手稿邀请展”,展出中国当代诗坛具有代表性的80余位诗人的诗歌手稿,旨在让观众看到诗人的灵感是怎样迸发出来的,展期将持续至9月13日结束。 首次邀请“一带一路”国家的诗人来深 据了解,“第一朗读者”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新诗传播和跨界艺术样式的标志性品牌,在内地以及港台澳、东南亚华人文化圈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努力向普通市民和社会大众传播诗歌之光,在场地空间、传播层次和范围以及诗歌传播方式(如读诗、评诗、演诗和唱诗)等方面进行了多样的创新性尝试。五年来,“第一朗读者”创作了五十多部诗剧场,并通过丰富多彩、创意纷呈的活动,培养了几十位新锐导演和几百位朗诵演员和现代舞演员,观众过万人。 “第一朗读者”创办人、深圳戏剧家协会主席从容介绍,相较于往季,今年“第一朗读者”参与者范围进一步扩大,将首次邀请“一带一路”国家的诗人来到深圳,以期提供更多国际诗歌视野和思考。而在诗剧场的展现形式上,今年的活动形式更加生动多样,将通过诗剧场、诗人手稿展、影像剧场、大师论坛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进入诗歌现场,让诗歌在现场和读者重新发生联系,让诗的精神融入人们的心灵,让诗歌跨界的魅力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让公众在现场与诗人的互动中,能够了解更多诗人的生命经历和人生体验。传播一种“诗就在生活中,生活应该成为诗”的新诗学。 至于在拉近读者、观众与诗的距离上,“第一朗读者”今年也将有所突破,用 “行为”和观众面对面进行“艺术”沟通,形式之新颖,不亚于“巴塞尔艺术节”。“我们希望让诗歌之路、诗歌丝带连接深圳和世界。”从容说。(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文 韩墨/图)
2017-08-1530
2015-0112月27日下午2:30,元旦前夕,“第一朗读者”第三季“深圳为你读诗”第八期活动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台阶激情上演,让现场的小伙伴们提前感受到了新年的气氛。 这场活动主题为“她是圆的,她是空的”,通过现场的精彩演绎,让两位主题诗人树才和赵婧用诗歌营造的宫殿熠熠生辉,引起现场观众无限遐思。 本期特邀嘉宾何向阳和学术主持姜涛在解读诗歌作品的同时,都对“第一朗读者”的跨界探索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特邀嘉宾何向阳还引用赵婧所写的诗句:“没有人能阻挡内心对爱的渴望”和树才所言:“今晚,一双眼睛在天上”,来表达对诗人所营造的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的艺术宫殿的敬仰。 从1999年至今,深圳市剧协在诗歌跨界探索上做出了一系列尝试,用文化品牌的营造努力践行“深圳学派”,创始于2012年的“第一朗读者”目前已是国内最具活力、人气和先锋精神的诗歌艺术现场。“第一朗读者”也从初期的私密空间升级到大众文化场所,对诗歌的普及力度及现场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形成“文化的流动性”,影响力日益广泛。第三季至今,包括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深圳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罗烈杰等在内的领导都亲临现场观摩指导。
2015-01-3030
2015-01你听过用京剧唱腔来朗诵诗歌吗?那是怎样的一种韵味,不到现场你绝不会知道。9月27日下午2:30,“第一朗读者”第三季“深圳为你读诗”第二期“无边的想象”现场意料之中的火爆。
本期主题诗人为多多和居一,学术主持为周瓒。多多是中国朦胧诗派代表诗人,被公认为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曾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活动现场,不少他的“粉丝”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多多风采。居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贵州“高原诗”、“教育诗”写作的代表性诗人,他的诗歌也引起现场不少人的共鸣。本期学术主持周瓒本身就是诗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她的点评感性十足,激情洋溢,让大家对两位主题诗人的代表诗作理解更加深刻,也启发了人们对诗歌之外的一些思索。当天活动现场,以京剧唱腔来朗诵诗歌的刘东来老师一出场,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他举手投足间京剧范儿十足,表情丰富,声如洪钟,现场有观众表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独特的朗诵方式,感觉耳目一新。来自深圳大学老师樊兴华和深圳大学学生的演诗环节以及著名音乐人惠雷的唱诗也赢得满堂喝彩。
30
2015-01聆听诗人眼中的江南故事,感受诗人内心的乡关何处。诗歌的魅力就是能够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10月11日下午2:30,“第一朗读者”第三季“深圳为你读诗”第三期“倾听生活”走进坪山新区,获得空前追捧,现场反响热烈。 本期主题诗人是潘维和一回,学术主持为罗小凤,还邀请到哈尔滨《诗林》主编、诗人潘红莉和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林金洲作为特约嘉宾。导演为青年舞蹈编导、爵士舞八级导师、深圳小品艺术团舞蹈总监刘露璐。 当天观众一走现场,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台上台下铺满了报纸,甚至连每个观众座位上也都被报纸所覆盖。随后伴着朗诵者声情并茂的阅读、唱诗者如歌似泣的低吟,表演者如梦似幻的演绎,主题诗人潘维诗中的江南风情和主题诗人一回的底层情怀都得以酣畅淋漓的展现。 互动环节,观众也饶有兴致的对两位主题诗人踊跃提问,从诗歌本身延伸到人生思索,诗人的情怀不露声色的映照进人生现实。活动结束后,很多人都久久不愿离去。
2015-01-3001
2021-05舞台剧《救赎》剧组提供照片
4月28日晚,禁毒警示舞台剧《救赎》在深圳龙岗区文化中心大剧院成功上演。此次舞台剧演出打破了传统的禁毒宣传模式,寓教育于表演,融宣传于戏剧,用两只貔貅贯穿全剧,以跌宕起伏的剧情向人们展开一幅被毒品残害得支离破碎的社会家庭画像。演员们在隐忍、不安中表达出对禁毒的坚定,引人深思。舞台剧《救赎》精彩剧照 2020年,深圳市戏剧家协会“第一朗读者”项目设立了全新的“剧本车间·读剧场”板块,以读剧展演的形式推介了8部优秀剧本,打造剧本打磨推介服务平台,从戏剧生产的初始环节入手,深耕戏剧发展土壤,推出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舞台剧剧本,并积极推动优秀剧本的落地孵化。本次上演的《救赎》正是“第一朗读者·剧本车间·读剧场”推介的8部剧本之一。舞台剧《救赎》由市剧协副主席曾若明策划,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表演工作坊、广州首君策划联合创作制作,由深圳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龙岗区禁毒委员会指导,龙岗区龙城街道禁毒委员会承办。舞台剧《救赎》精彩剧照(转自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网:https://www.sz-art.cn邮箱:swlcyb@shenzhen.com.cn
29
2020-10 10月28日,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在深圳万象天地剧场举行“创意剧场”创作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整合资源,探索建立戏剧资源共享机制,为深圳原创戏剧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忠亮,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王维斌,华润置地华南大区助理总经理晓曼等人参加了授牌仪式,并观看了“创意剧场”扶持剧目《时代糖厂》的演出。 “创意剧场”是深圳市戏剧家协会2006年设立的原创戏剧作品扶持项目,致力于对深圳本土戏剧作品和戏剧人才的挖掘、扶持和培养,已经成功扶持了《庄先生》《给“人肉”穿上衣服》《四根火柴人儿》等多部原创剧目。市剧协第五届主席团自上任以来,积极谋划工作。今年,第十一届“创意剧场”首次面向全市公开征集本土原创剧目,在受到疫情影响下仍征集到20多部符合要求的作品。市剧协邀请了省市戏剧领域专家对征集剧目进行评审,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初评采用盲评,复评采用现场评审答辩的方式,最终评选出《消失在房子里的罗曼蒂克》(申报名为《前海壹号》)《时代糖厂》两部扶持剧目。
“创意剧场”入选剧目,除了获得资金扶持外,在创作过程中,深圳市文联、深圳戏剧家协会也为扶持剧目组织专家指导创作会,邀请业内资深专家提出专业意见;面对剧院场租成本高的问题,由市文联、市剧协出面,整合资源,探索建立戏剧资源共享机制,授予深圳万象天地剧场“创意剧场”创作实践基地”,与深圳润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公益演出合作协议,挖掘各方资源,发掘各方优势,支持深圳原创戏剧发展,打造更良好的原创戏剧发展生态。 2020年“创意剧场”扶持剧目《消失在房子里的罗曼蒂克》已于10月15日完成了6场公益演出,该剧围绕着买房、卖房这些事,3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上演着悲喜剧,聚焦深圳生存现实的疑问:“房子重要还是家重要?”引起观众热议和思考,该剧被记者认为“是一部接地气的现实主义轻喜剧,一部可以代表深圳戏剧新势力的话剧,一部来自深圳戏剧团队、深圳本土乐队及深圳本土优秀演员演绎的属于深圳人自己的话剧”。 当晚上演的《时代糖厂》从当代青年面对传统产业升级和现代商业文化的冲击中,回溯中国实业发展史,从广东的糖厂时代变迁,呈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产业不断升级、勇于创新的道路,折射中国实业家前赴后继报效家国的情怀,是深圳戏剧新生力量献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青春之歌。该剧上演后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树、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强等人观看了该剧,认为该剧值得进一步打磨提升。 2021年,“创意剧场”仍将通过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公众微信号等平台发布剧目征集公告,评审出扶持剧目,欢迎深圳各戏剧团队进行申报。
24
2015-118月8日下午,“第一朗读者”[第四季]第35期“时间与叹息”如约在胡桃里音乐酒馆海上世界店举行。因为本期有重量级诗人北岛的到来,现场仿佛又回到当年那个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年代,众多粉丝围绕北岛签名、合影,火爆场景胜似明星见面会。 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主任王跃军,中国艺术报理论副刊部副主任金涛,“第一朗读者”创办人、艺术总监从容,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华夏艺术中心总经理毕大松,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京剧艺术家何青贤,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市宝安区戏剧家协会主席黄永珍,合纵文化集团执行董事许晓英,合纵文化集团董事唐正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张德明等到达现场。 虽然北岛身体不适,但是在活动现场,他依然坚持登台朗诵了一首自己的诗歌《序曲》。北岛获“第一朗读者”终身成就奖,颁奖词称他“不仅是当代中国诗歌的奇迹,更是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在最需要诗歌英雄的年代,北岛横空出世,他的诗作启迪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灵魂、意识,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路径。北岛注定是被后来者反复研究的对像。他是民族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性文学艺术的开创者。”北岛对获此殊荣淡然回应称:“获奖当然很高兴,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难处。作为一个诗人,我也有加塞的阶段。回顾自己的诗歌写作生涯,我从1970年开始写诗,转眼已经过了40多年。我觉得,作为一个诗人,他应该永远保持警惕。在荣誉和金钱利益面前,谁都会面临这种挑战,这也是我对自己的一种勉励。”北岛同时也盛赞“第一朗读者”的跨界诗剧场尝试,认为这种形式非常好,坚持难能可贵。 蓝野获“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奖,颁奖词称他的诗“质朴、本分、腼腆,倾向于将想象力控制在羞涩能够容忍的范围内,却奇迹般地富有力量。”蓝野获奖后很激动,称想不到他写的这些带有乡土气息的诗作能被如此生动的演绎,感谢“第一朗读者”给他这样一次难忘的体验,今后他会继续努力,写出更多富有个人辨识度的作品,奉献给“第一朗读者”。 台湾美女诗人颜艾琳感性又直击人心的诗作也现场感染了很多人。她也获得“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奖,颁奖词称她的诗“极具探索性和实验性,把现代主义即探索与实验的本质,几乎推向了极致,因而富有特殊的力量。”颜艾琳称写诗对自己而言不是一份工作,而是生活中的必然,是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她也向北岛致敬,说看到北岛被这么多的粉丝追着签名,真是诗人的一种荣幸,也给了她继续写作的动力。 学术主持敬文东对“第一朗读者”坚持四年的跨界探索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种将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非常了不起,他为深圳人感到骄傲。敬文东也祝福“第一朗读者”能够越走越远,越办越好,让深圳陡然增添了文化骄傲的魅力。他真诚地说:当从容百年之后,希望“第一朗读者”成为永远流传的文化品牌。 特邀嘉宾韩生也对“第一朗读者”将诗歌、戏剧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的跨界尝试表示赞赏,认为这样的突破把诗歌插上了戏剧的翅膀、音乐的翅膀,让人眼前一亮。这种艺术形式的创新在国内外都属于首创和探索,更容易深入人心,对于诗歌的传播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他也表示愿意成为“第一朗读者”的传播者,让它传播到更多地方,传播到全国和高校去。 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戏剧家协会等承办的“第一朗读者”作为起源深圳、目前国内最具探索精神和先锋特色的跨界诗歌品牌,首次将诗歌、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集合于开放性的沙龙、校园、剧场、书城等公共空间,已连续三年推出四季35场,参与诗人、学者与表演艺术家过千人,受众上万人,范围波及深圳市福田、南山、宝安、坪山等各区,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高度肯定和赞誉,被誉为最高贵的坚持!
2015-11-2403
2016-0211月27日下午2点30分,“第一朗读者”【第四季】总第40期“走过岁月”在胡桃里(华侨城店)精彩上演。一个个过目不忘的造型、寓意独特的道具,无言的表演、肢体的呈现,诠释和纪念着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再加上演员、朗诵者和诗人们的激情互动,以及现场诗歌爱好者的精彩提问,恰似深圳冬天一场盛大的诗歌嘉年华。 本期三位主题诗人,唐驹和江湖海均获“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奖”,张曙光获“第一朗读者·诗歌成就奖”。 学术主持耿占春现场对三位主题诗人的诗歌特色进行了精彩点评,同时也对“第一朗读者”对诗歌跨界所做的首创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和朗诵同步的表演这种形式非常好,有节制的表演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诗歌的内涵,为诗歌增色不少。朗诵也非常有特点。活动现场营造出来的诗意自然流露,让人亲切可感,给人印象非常深刻。 当天来到活动现场的特邀嘉宾赵晏彪,在点评时第一句话就是“诗歌跨界不再小众”,他认为“第一朗读者”这种把诗歌和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这种跨界形式是一种创新,而且非常完美,这也是“第一朗读者”4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坚持的结果。活动前一天恰逢感恩节,他还即兴朗诵了自己刚到深圳就写下的一首诗“深圳的月亮”。 特邀嘉宾刘永来认为当天诗歌、音乐、表演融为一体,创意好,作品走心,朗诵声情并茂,表演传神,活动非常成功,他非常感动,非常震撼。对于“第一朗读者”这种诗歌跨界形式,他认为意义重大,有几点是具有颠覆性的:一、非剧场性,“第一朗读者”尝试走出剧场,在非正常的开放性公众场所演出,扩大了诗歌和戏剧的受众范围;二、非专业性,很多参与表演者并非专业演员,甚至餐厅服务员也能参与其中,扩大了演出参与渠道;三、互动性,很多演员下了台就是观众,还有演员、朗诵者和主题诗人的互动也非常多,让现场效果更加亲切。总之,这种跨界形式突破传统、颠覆传统,通过走象征主义道路,让诗歌更形象化,让大家能够听到和看到诗歌,给人以心灵的洗涤,深化和升华了诗歌,带来哲学和禅学层次的心灵愉悦,表现出惊人的传播力量,这也是诗歌跨界的意义所在。此外,他还提到当下诗歌跨界的一些现状,指出影视艺术从来不为诗歌艺术服务,呼吁社会更多关注诗歌跨界发展。 主题诗人唐驹获奖后非常激动,她认为每个主题诗人的职业不同、经历也不同,但是能相聚“第一朗读者”是殊途同归,很珍惜这种缘分。她也高度赞赏“第一朗读者”对于诗歌跨界所做出的成就,认为这种高贵的坚持令人感动。 主题诗人江湖海获奖后表示,他非常看重这一荣誉,这也是对自己写诗36年的一个鼓励和鞭策,参加这次活动,坚定了自己继续追求生命的诗意存在的信念,为灵魂中的爱和美寻找到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对于“第一朗读者”诗歌和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这种跨界形式,他觉得很好,很感动,也很感谢“第一朗读者”全体工作人员的精心付出。 主题诗人张曙光对于获奖也感到非常高兴,他也笑谈近几天经历了两次穿越,一次是从寒冷的北方穿越到了温暖的深圳,另一次就是从诗歌穿越到了戏剧,这种感觉非常独特。他也认为“第一朗读者”这种诗歌和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跨界形式非常了不起,这种形式让诗歌更加直接、生动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对诗歌是一种全新的诠释和升华。
2016-02-0302
2015-07“让活字睁开眼睛?纸上还乡”。创始于2012年的深圳精品文化品牌活动“第一朗读者”,6月30日在蛇口海上世界胡桃里音乐馆启幕。著名诗人欧阳江河、深圳诗人郭金牛作为该场活动主题诗人,现场参与和感受了小剧场形式的诗歌朗诵、音乐阐释、舞蹈抒怀、活动装置等艺术环节。第一次来到深圳感受如此前卫却又“灵魂艺术”的诗歌及跨界艺术表现活动,欧阳江河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完全被震撼并经受了未曾企及过的灵魂交流,“我遇见了一个新我”,他说。著名诗人唐晓渡担任当天活动学术主持。 炎炎烈日没有击退对人们对诗歌坚持的勇气,柔波荡漾的海水让理想在一个下午再次变得触手可及。蛇口海上世界胡桃里音乐酒馆,冒着酷暑赶来的诗歌爱好者们聆听了欧阳江河朗诵的他的作品《致鲁米》,深圳诗人郭金牛朗诵了他的诗歌名篇《想起一段旧木》。来自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制作体的表演艺术家们用朗诵、肢体表演、音乐等多重艺术形式先后展现了郭金牛的《许?白苹洲》、《许?宝安区》等,和欧阳江河的《抽烟人的书》、《一夜肖邦》、《哈姆雷特》、《读北宋诗》等佳作。著名音乐人惠雷弹唱了由他原创的音乐、郭金牛诗歌《十亩小工厂》,欧阳江河的《读北宋诗》。 “一直以来对于诗歌我自认是一个不感动、拒绝交流和感动的人,但是今天在深圳‘第一朗者’诗剧场,我彻底被这种从未想像过的跨界艺术形式击中,被一层层打开、阅读,我完完全全地被震撼和感动,在听到惠雷先生弹唱我的诗歌《读北宋诗》时我已是满眼泪水,我看到我身边的从容老师也要泪落下来的样子,应该感谢有她这么一位了不起的艺术总监创立了‘第一朗读者’这样一种跨界艺术活动,诗人从容这些年为诗歌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欧阳江河说。 市文联副主席冷炳冰主席说:第一朗读者第四季在海上世界胡桃里开演,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诗歌与音乐与舞蹈与戏剧综合的现场体验,在这里完美呈现。诗是应该静赏的,除朗诵诗外;戏剧是应该现场的,除电视剧之外。现场静赏诗歌,几乎不可能,但第一朗读者做到了。感谢真诚的歌者舞者戏剧工作者,感谢诸位诗之大家! 据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第一朗读者”艺术总监从容介绍,作为起源深圳、目前国内最具探索精神和先锋特色的跨界诗歌品牌,“第一朗读者”首次将诗歌、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集合于开放性的沙龙、校园、剧场、书城等公共空间,3年来已连续推出32期活动。“我们的终极关注点是人与人的心灵,选择诗歌也是因为读诗、唱诗、演诗其实是为了读人、读心和理解人、理解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人的灵魂,理解诗歌文字背后人类的历史、生活的精神世界,最终抵达语言这块人类的第二天地,并在这片大地深化人类的精神世界。”从容说。 据悉,在今年的本季共10场主题活动中,将邀请到北岛等重量级诗人邀嘉宾到场,第二场活动将于7月11日继续在海上世界胡桃里举行。
2015-07-0230
2015-011月23日下午2:30,“第一朗读者”第三季“深圳为你读诗”第十期活动“从此处到此处”在深圳坪山新区礼堂诗意谢幕。现场演诗环节亮点十足,穿着汉服上台的演员们古风古韵的演绎,展示出水墨竹韵的朦胧诗意,赢得了现场观看的青年学子们阵阵掌声。主题诗人臧棣坦言非常喜欢“第一朗读者”这个名字,他认为诗歌和日常生活的距离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遥远,通过“第一朗读者”的跨界推广,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诗歌,在局促的日常生活中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学术主持张桃洲也认为包含行为艺术、戏剧表演和演诗唱诗的“第一朗读者”使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他赞赏“第一朗读者”以非功利的态度坚持做公益事业,并且已坚持做了三年,非常不容易。张桃洲还寄语现场的青年学子:“你们今天这短短两个小时的经历,多年以后回想起来,相信还会有一些片段、一些句子在你们脑海中浮现,这就是今天这场活动的最大意义。”活动最后的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举手向两位主题诗人提问,每位提问的学生还获得了主题诗人签名的诗集一本。
2015-01-3025
2015-11咖啡、红酒、菜单、厨师、照相机,白裙、芦苇、鲜花、画架......每件物体营造一个场景,配上独特的诗歌朗诵和演唱,让我们一步步接近那未知的故乡,接近最真实的内心自我。9月5日下午2:30,“第一朗读者”第四季“深圳为你读诗”第六场活动如约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台阶举行,围绕着主题“接近未知的故乡”,朗诵、演唱和戏剧相互交融,带给我们关于诗歌、关于故乡一次难忘的思考。 本场主题诗人桑克和唐不遇均获“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奖。 主题诗人在媒体工作的桑克现场朗诵了自己的诗歌,获奖后他盛赞了“第一朗读者”的诗歌跨界尝试,表示自己将努力把自己的诗歌写得更好一点,把新闻报道中没法写的东西都写进诗中。颁奖词称桑克“擅长以独特的想象力,把历史和意识形态虚伪而隐秘的面孔,与个体经验以令人惊讶的方式焊接起来,形成一种看似日常化的戏剧性,甚至是一种北方口语独有的幽默感和声色感。面对诗人迂曲而锋利的词语芒刺,我们可以感到诗歌刺入这个时代的精准和有力,更可以目睹词语被唤醒之后的郁烈场面——它们‘细细的炮灰,嘻嘻的烟尘’,构成了对中国人当代生存处境的有力而精致的反讽。” 80后诗人唐不遇对于自己获奖非常高兴,他认为“第一朗读者”坚持四年非常不容易,已成为全国一个重要的诗歌品牌。他称未知的故乡遥不可及,又是我们努力想要接近的,这也是自己写作的目标。颁奖词称唐不遇的诗“字里行间常常抑制不住“唯美至上”的冲动,就像他在诗里说过的,他要发明一种叫骨笛的乐器,发明一种炼金术,来召唤灵魂,来挽留时间,把恐怖的东西变得美好,这种冲动常常会激发出好的诗句。另一方面,他的诗也常常显示这一代青年人的忧世情怀,把城市、汗血工厂、苦难、疯狂等构成我们时代氛围的元素,化约为他的诗歌意象和主题。这种看似分裂的两面,恰恰是内在于在当下的中国人生存处境的‘阴’和‘阳’。” 学术主持颜炼军表示“接近未知的故乡”这一主题与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气质相契合,在失去古典意义上的故乡之后,我们只能通过重构崭新的故乡,来表达不适感和对未来的期望。他也称赞“第一朗读者”是全国第一个做诗歌跨界探索的品牌,并成功将这一品牌坚持这么长时间,诗歌可以用这么多意想不到的方式戏剧化地展现出来,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祝愿“第一朗读者”能够越办越好。 特约嘉宾叶延滨这次已是第二次参与活动,他觉得“第一朗读者”与他过去参加的其它活动都不一样,印象特别深刻的一点就是因为它能直接和普通人产生真实的接触;他认为“第一朗读者”是非常有创造力的公益化诗现场,“第一朗读者”的创办人、艺术总监从容女士作为一个诗人、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对此表达深深的敬意,也祝愿明天会更好。
2015-11-2515
2016-12?充满感情的诗歌在空间流淌,舞者与朗诵者在身边穿行,每一个转身处都有著名画家罗中立的画作…… 音乐、舞蹈、戏剧、绘画水乳交融于一个流动场内,这样奇妙的艺术体验,对热爱文艺的深圳人来说,是创意无极限的新惊喜。目光与艺术的距离,不再需要仰视。 身心放松,让艺术不经意间滋养眼睛与心灵,这是何其美妙的事。 这个周末,“第一朗读者”第五季第五、六场活动,在e当代美术馆上演。两场主题为“用母语的烛光照亮世界的迷途”,主题诗人分别为郑愁予、刘虹与旧海棠。 礼拜六的诗剧场,通过装置、形体和朗诵等环节进行表演,学术主持颜炼军与钱文亮,戏剧导演为刘宇飞。礼拜天则是诗论坛,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讲述诗之路与情,学术主持为颜炼军与钱文亮,戏剧导演为唐辽。而音乐人惠雷,把诗化作歌声,抚慰每一位观者的耳朵。 现场人被这流动的艺术打动。朗读者在绿色的帷幔里沉醉在诗的意境中,全身涂着彩虹般色彩的舞者,在音乐里即兴舞蹈,美术馆上层的玻璃上是他们用身体描绘的图案。83岁的郑愁予戴着招牌的帽子,穿着黑色中式装,在人群的注目里慢腾腾地分享时间留下的诗,与诗背后的故事,还有这一生走过的路,感受到的生命体悟。文艺是生活中的糖,让我们在时光匆匆当中,感受到甜蜜与温柔。 孔森先生说,这是当代艺术的新实验,音乐、诗歌、戏剧、行为、装置、绘画等跨界融合,打破原有的属性,在流动中与艺术家互动为一体,各个艺术门类的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孔先生是这场活动的幕后推手与视觉总监,他特别为e当代美术馆的跨界实验点赞。 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从容是“第一朗读者”的艺术总监,她说,诗歌有音乐美、视觉美、意象美和寓意美,把诗歌带入美术馆,立体地呈现诗歌之美,让人们走进诗中,感受诗歌之美。深圳的文艺圈,越来越有调调了,越来越好玩了。(市剧协)
2016-12-1511
2019-0410月28日晚上,2018年第七季“第一朗读者·诗剧场”最后一场《我是你秘密的猜测者》,与本季活动的颁奖礼暨闭幕式,在龙岗区鹤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馆举行。“第一朗读者”是深圳市文联、深圳市剧协于2012年创造的文化品牌。本场导演唐华刚率剧组在客家民俗博物馆的露天广场为观众上演了一出浪漫而唯美的诗剧场,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和客家民俗文化古朴质感。舞者刘露璐、纪郁璿、李齐伟在展开舞蹈时,灯光聚拢在表演者宏涛的一袭白衣身上。随后他跃入波光粼粼的湖中,完成了对一首俄罗斯诗作的完美诠释。诗剧场开演之前,“第一朗读者”举行了颁奖仪式。今年“第一朗读者”最佳诗歌成就奖颁给水田宗子和陈先发,最佳诗人奖授予了清平、哑石和周公度,先锋诗歌奖获奖者为胡续冬,最佳批评家奖授予了一行,最佳翻译奖获奖者为远洋、骆家,诗歌新人奖则授予了姜馨贺。本季主题诗人水田宗子表示:“深圳这座积极面对未来的城市,把如此众多的、优秀的、独特的艺术家们聚集在一起,用先锋表现手法展开令人震撼的艺术盛宴,我非常感动。”(记者杨慧)
2019-04-1124
2015-11著名诗论家吴思敬:“第一朗读者”不仅是深圳的品牌,更是中国诗歌的品牌 7月25日下午,“第一朗读者”[第四季]第34期“在诗意中出没”如约在胡桃里音乐酒馆海上世界店举行。特殊的材料、变化的灯光、动人的表演,空灵的音乐、精彩的朗诵,让现场百余名嘉宾和诗歌爱好者沉浸在诗意浪漫中久久不愿离去...... 主题诗人沈苇获奖后发表感概:“经过诗歌打量和审视的人生,值得我们一过。”,他特别感谢了“第一朗读者”创办人从容的邀请,认为“第一朗读者”的影响力已经超越诗歌界和文学界本身,面向公众,有了社会影响;他也表示也透过“第一朗读者”活动,看到了公众对诗歌的热爱和真诚,也看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多元与活力。 主题诗人憩园表示,参与“第一朗读者”的活动,对于他而言是一次奇特的体验,也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他第一次听到这么多人在现场朗读他的诗歌、演唱他的诗歌、表演他的诗歌,这都让他激动不已;他也表示会继续写诗,用诗歌“露出生命本来的面目”。学术主持臧棣对“第一朗读者”对于诗歌跨界所做的尝试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它为更多优秀的诗人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能让更多的人爱上诗歌。他也表示非常喜欢“第一朗读者”这个名字,认为诗歌和日常生活的距离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遥远,通过“第一朗读者”的跨界推广,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诗歌,在局促的日常生活中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 ? 特邀嘉宾吴思敬也高度肯定了“第一朗读者”的跨界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他认为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所举办的“第一朗读者”到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第一朗读者”的影响力已经超越深圳,在逐步向全国蔓延。“第一朗读者”不仅是深圳的品牌,更是中国诗歌的品牌。“第一朗读者”有很多创意,首先是推出了国内一大批著名的中青年诗人,这些诗人基本上代表了国内诗歌的发展状况和创作水平;第二是“第一朗读者”创造性的把诗歌带到了群众面前,对当代诗歌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的市民也是幸运的,他们正是通过“第一朗读者”,才得以认识了当下中国最著名的几十位诗人,这种机会外地的市民,甚至北京和上海都没法得到;第三是“第一朗读者”开创了诗歌和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把诗歌插上了戏剧的翅膀、音乐的翅膀,更加深入人心,对于诗歌的传播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他也表示愿意会继续为“第一朗读者”鼓与呼,让它传播到全国去。 “第一朗读者”创办人、艺术总监,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从容对于“第一朗读者”未来的发展也充满期望,她说“我们的终极关注点是人与人的心灵,选择诗歌也是因为读诗、唱诗、演诗其实是为了读人、读心和理解人、理解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人的灵魂,理解诗歌文字背后人类的历史、人们的精神世界,最终抵达语言这块人类的第二天地,并在这片大地上深化人类的精神世界。” 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深圳市坪山新区主办,深圳市戏剧家协会等承办的“第一朗读者”作为起源深圳、目前国内最具探索精神和先锋特色的跨界诗歌品牌,首次将诗歌、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集合于开放性的沙龙、校园、剧场、书城等公共空间,已连续三年推出四季34场,参与诗人、学者与表演艺术家过百位,受众数千人,范围波及深圳市福田、南山、宝安、坪山等各区,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高度肯定和赞誉,被誉为最高贵的坚持!
2015-11-2429
2015-07“第一朗读者”第四季第三场活动日前在深圳胡桃里音乐酒吧蛇口海上世界店举行。本次活动以“在诗意中出没”为主题,邀请了诗人沈苇、憩园现场读诗,由诗人、诗歌批评家臧棣担任学术主持。活动开始,深圳原创歌手惠雷首先演唱了沈苇的作品《浪坎上的一头小毛驴》,拉开了当天活动的序幕。随后,多位朗诵者相继朗读了憩园的诗歌《立体主义的年轻人》、沈苇的诗歌《阳台上的女人》等作品。而当沈苇亲自朗读自己的诗作《异乡人》,紧接着憩园也朗读了自己的诗作《一个念头》时,掀起了现场小高潮。活动尾声,“第一朗读者”组委会为沈苇颁发了“诗歌成就奖”。同时,组委会认为“沈苇致力于写一种‘混血的诗’,它杂糅人生和自然,将感性的体悟和心智的观照综合起来,展现了一种独立的诗歌视野。”此外,深圳诗人憩园则荣获“最佳诗人奖”,其诗被认为“展示了一种新的诗歌感性”。(转载于深圳商报 记者魏沛娜)
2015-07-2930
2015-01昨天下午2:30,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的,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深圳市坪山新区主办的,深圳中心书城、深圳广电集团新闻频率先锋898和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第一朗读者”第三季“深圳为你读诗”第一期活动“时光与行走”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大台阶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一大块七彩锦缎拉开了跨界诗歌表演的序幕,锦缎上书写着众多现场参与者的梦想,稚嫩的童音响起:“我们的梦想就在时光与行走里,我们的梦想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之后穿插的读诗、唱诗和演诗环节创意不断,精彩连连,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冷炳冰观看了整场演出并给诗人颁奖。太阿获得“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奖”,西渡获得“第一朗读者?诗歌成就奖”
2015-01-3011
2019-0425日下午,2018年第七季“第一朗读者·诗剧场”首场在中心书城南台阶开幕。诗人、评论家、导演、戏剧家、原创音乐人等纷纷到场,引发市民围观,为深圳十月呈现了一场文化大餐。本场主题取自诗人陈先发的诗歌《黄钟入室》,并由中国肢体剧场代表人物李凝执导,旨在用先锋性和实验性的肢体艺术去连接诗歌表达的极限,正如李导所言:“语言和文字达不到的地方,身体就在、诗歌就在。本场活动的亮点在于融合这两者之间的模糊混合地带,将两个领域‘联姻’。”“第一朗读者·诗剧场”是诗歌与戏剧传播的新模式和文化品牌,自2012年创办以来今年已进入第七季。作为将诗歌、戏剧、音乐、肢体艺术、舞蹈、影像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面向广大市民,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演绎的活动,已经连续推出65期,加上特别版,共计73部诗剧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诗歌、戏剧跨界品牌和综合性的当代艺术品牌。2018年第七季“第一朗读者·诗剧场”在总结前六季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更具创意,更具开放性、公众参与性,和更具规模和品牌效应。有别于往年,今年的活动将集中在10月25-28日举行,分别在中心书城、自在文化空间、福田图书馆、南山文体中心、龙岗区鹤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馆呈现七场诗剧场演出和诗研讨,进一步创新及推动深圳的跨界文化、先锋艺术的发展。(记者刘莎莎)
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