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020-10 深圳舞蹈月的重要项目也是今年的新增单元—— "WU · 止境 " 影像舞蹈作品展,10 月 28 日下午在南山区文化馆举行。"WU · 止境 " 影像舞蹈作品展希望透过影像的技术与艺术来展现舞蹈之美,更期望在跨界中催生新物种,在艺术融合中成就经典。 本次 "WU · 止境 " 影像舞蹈作品展共收到 39 部影像舞蹈作品,经过专家的评审最终选出 8 部作品参加剧场展演。李奕谋的《生命之源》,以男子独舞的形式结合水元素,演绎刚柔并济的生命力。刘璐通过《生之花》,聚焦抗疫题材,用不同层次的圆来揭示人生的聚散离合。由颜庆和吕文腾共同导演的《美好的生活》,讲述家庭中爱的故事。王晓平导演的《一念》锁定人物的内心情绪,通过镜头和舞蹈语言来着力表现决定前后的 " 一念 " 挣扎。汤乾博借《生命 生死两 " 象 "》来追逐自己的内心走向,直面生或者死。陈奕君《摇啊摇》将口罩意向为呵护生命的摇篮。李晓勐的《AI · 觉醒》讲述人工智能的故事。汪波的《Shout》作品关注人的内心欲望 ...... 影像舞蹈作品展现场还加入了导入环节,每部作品展示前,主创人员精心设计了舞台表演,让观众沉浸其中,以更好的理解影像作品。参加此次 "WU · 止境 " 影像舞蹈作品展的既有专业的舞蹈编导、演员,还有影像领域的导演、摄影师们,对舞蹈和镜头的热爱与探索让他们聚在一起。 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镜头下的舞蹈叙事正在尝试着各种潜在可能。跨界融通,技术赋能,舞蹈艺术的翅膀正在银幕的世界里振翅欲飞。WU · 止境 " 影像舞蹈作品展用影像诠释想象。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05
2019-07记者昨日获悉,作为舞蹈艺术的集中展示平台,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共同主办,市舞蹈家协会承办的第三届深圳舞蹈月将于7月13日开幕。“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本届舞蹈月将通过开展7项主要活动,为市民献上一场舞蹈艺术盛会。 深圳舞蹈月以“七月,与舞蹈相约”为主题,通过举办顶级舞蹈赛事、高水平作品展演和培养舞蹈艺术人才,搭建平台,展示深圳舞蹈艺术发展成果。整个7月,第三届“深圳舞蹈月”暨2019世界杯第十七届国际标准舞公开赛开幕式、第二届深圳舞蹈英才计划成果展演、深港澳舞蹈交流展演、国内优秀舞蹈作品展演、第二届深圳青少年舞蹈比赛、WDS深圳街舞展演、深圳(福田)舞蹈展演周等7大项活动轮番上演,为深圳文化事业注入活力。 与往年相比,本届深圳舞蹈月丰富了表现形式,在内容上融入新元素。今年首次增设的国内优秀舞蹈作品展演,为市民带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与国家大剧院主办的“中国舞蹈十二天”入选作品《遥遥南水》,以及上海艺术节“走出去”获奖剧目《富春山居图》两部现当代优秀舞蹈剧目,并将在龙华、光明、福田、宝安等各区进行巡演。 为让更多普通市民走进剧院,进一步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播与普及,本届深圳舞蹈月首次尝试公益售票形式。其中,第二届深圳青少年舞蹈比赛、国内优秀舞蹈作品展演《遥遥南水》、WDS深圳街舞展演3场演出均设置了“低票价”文化惠民形式。此外,为吸引更多国内外选手前来参赛,世界杯第十七届国际标准舞公开赛设置了100多万元奖金,预计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个代表队6000余名选手参赛。(记者张锐)
2019-07-0522
2020-10 10月20日晚,八位青年舞蹈编导在深圳保利剧院为观众呈现了八个新编舞蹈作品。以培养深圳青年舞蹈人才、推出原创舞蹈精品为主旨的“深圳舞蹈英才计划”终于迎来丰硕的收获季。 《第11个小时》
↓
编导:李宏翕
演员:吴连建 吴咏琪 谢雨帆 杨闯 尹思妮 张家恺 李宏翕
编舞:孙新、李宏翕
《我的鳍》
↓
编导:曹乾尧
演员:曹乾尧
《风铃》
↓
编导:吕程亮
演员:吕程亮、聂希妍
《以白夜为坐标》
↓
编导:何好
演员:易青禾、唐蓝婷、文家颖、朱姿霖、郑朝元、李思英、汤乾博、吴泽林、黄彪、刘哲、黄小翔、陈琬婷、田水晶、张子豪
《一米》
↓
编导:齐汉
演员:陈程、贺仕铮、齐汉
《最终的契约》
↓
编导:胡颂威Ricky
演员:王艺涵、符思文
《空房子》
↓
编导:李俊男
演员:李俊男 《一场》
↓
编导:朱凤伟
演员:吕程亮、高卫、杨浩、陈佳乐、朱凤伟
本项目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
18
2021-10丰富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扩宽舞蹈艺术表现空间。10月16日,第五届“深圳舞蹈月”又一场重磅活动——“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第二季)在深圳市南山区风火G&G创意社区精彩开展。舞蹈是一种借助肢体动作向观众传递情感、展现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舞蹈也逐渐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深圳舞蹈月”先试先行,创设“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依托信息技术和镜头手段,以“影像+舞蹈”丰富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提升舞蹈艺术的美感,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身临其境感。2020年,“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第一季)惊艳亮相“深圳舞蹈月”,展演拓展了舞蹈艺术的维度、矢度,激发了大众的参与度,更为热爱艺术、热爱舞蹈、热爱影像、热爱创新、热爱生活的人们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舞台,收获了热烈反响。2021年,“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第二季)如期而至,面向全国舞蹈艺术从业者、爱好者以及擅长用影像记录的影视制作、特效制作团队、多媒体、自媒体艺术家和非职业舞蹈组织或个人征集作品。本季“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共设红色记忆、多彩国潮(国风)、美好生活3个主题,自2021年8月启动以来,累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63位参赛个人、7个参赛单位报送作品。与首届相比,本季报名作品总数高出近一倍,个人参赛作品数量明显提升,比首届多59部。参赛作品主题内容以“美好生活”居多,共45部。经过组委会评审层层筛选,共有15部作品(个人13部、单位2部)最终入围本季“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主办方还将对入选的优秀作品提供5000-50000元不等的创作资助。紧扣主题,精彩呈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季“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的展演场地——风火G&G创意社区由南星玻璃厂改造而成,现为聚焦新生活方式的设计体验中心,场地保留玻璃厂原本混进泥土的墙面,展演导演组更是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加入了大量国潮元素,在每一个作品前加入现场引入环节,让观众能更好地欣赏这场先锋艺术展。优质的舞蹈影像作品和独具一格的展演场景吸引市民群众纷纷慕名而来,得到业界和舞迷们的高度评价。角度特别、制作精良。在入选的15部作品中,两个入选单位之一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选送的作品《佾舞中国》呈现了始于西周、最早可追溯到华夏上古的六代大舞——佾舞,这一古代列队舞文舞手持龠翟,武舞手持干戚,于家国祭祀、庆典等重要场合呈献,2021年作为传统舞蹈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另一入选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选送的作品《破茧》将一代人对生活的态度引入舞蹈影像,诠释每一次成长都需拔掉身上的刺,要挣脱自己所谓的枷锁奋力向前才能破茧成蝶,正是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构筑了深圳的城市精神。单位入选作品恢弘大气,个人作品则丰富细腻、紧跟时代。如郭吉勇导演、摄像、制作,张娅姝指导并演绎的作品《红》,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导演组利用魔术效果使红绸在空中挥动缠绕,引领观众视线紧随红绸流动轨迹,随后惊喜看到缓缓呈现的水下舞蹈作品。《红》这一颇具创新的舞蹈影像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崛起的故事,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又如赵昱帆独立担任导演、指导、演员、摄像、后期制作的开场作品《霎》,充分利用灯光的交替切换,灯光、音乐的速度随着舞蹈的节奏越来越快,体现了那霎时间的宁静、急促与慌乱,最终都将被我们化作烟消云散。此外,作品《海那边》特别为那些曾在疫情中等待英雄归来的家属们创作,祈愿现世安好、山河无恙;作品《城市节奏》展示形态、外貌不同的城市建筑,如同在城市打拼的人们一样,在不同的舞台上尽情舞蹈;作品《嘿,哥们》以舞蹈提问“哥们儿”这一汉语官方词汇:什么是哥们儿?并致敬哥们儿;作品《融》舞者的裙摆、足尖与破旧的废墟融为一体,在城市被遗忘的沉闷角落唤醒“凝固的音符”;作品《时和岁稔》如一首诗,诠释只有四季风调雨顺,盛世才如所愿;作品《当潮不让》选取了三个独具特色的朝代(时期)——魏晋、唐、宋,从服装、妆造、道具及风格等方面演绎国潮的流行文化;作品《失控的理智》诠释当身体、意识、内心游离在失控与理智边缘,究竟是理智本身的失控还是在失控中寻找理智这一哲学疑问;作品《镜花》则以身体语言、镜头语言提出问题:如果安静是自己的本心,狂野呢?作品《砖瓦之间》让人们忍不住思索,那无数建筑构筑的现代世界是否也有情感;作品《破晓·每日居家》从身边的现实出发,又超现实地进行拍摄,从个体视角切入抒发大事件中的小情怀、小感动;作品《最天真的人》以舞蹈语言诠释看似破旧的生活与舞蹈的本能之间没有界限,最天真的人走的每一步都是切切实实的生活,舞蹈就在这里发生,舞蹈就是此时此刻……为镜头编舞,为时代编舞。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舞蹈家协会、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广东省舞蹈家协会支持,南山区舞蹈家协会协办,深圳白纱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的本季“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将舞蹈的身体语言与镜头语言相融合,身体和镜头两种语汇的化合反应与创意表达,正促使传统舞蹈表现形式打破时空与物质载体的局限,使舞蹈艺术的表现场所更加丰富和自由。(转自南方+,记者郭悦)
(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网:https://www.sz-art.cn邮箱:swlcyb@shenzhen.com.cn
28
2016-06 2016第八届粤港澳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公开赛于昨日在深圳罗湖体育馆成功举办,这是一个粤港澳地区舞者的专属赛事。 自2009年始,该赛事每年6月准时开赛,是7月深圳舞蹈盛会 “深圳国际标准舞世界公开赛”的热身赛。据悉,今年该项赛事共有1200多名选手参赛。 据了解,该项赛事由市舞蹈家协会、市国际标准舞研究会、市国际标准舞协会联合主办;市港龙文化体育有限公司承办。本届赛事共设置160个比赛组别,共有来自深圳、广州、香港、珠海、湛江、东莞、河源等多个城市及地区的近60个代表队的1200名选手参赛。赛事当晚进行了最高组别职业组与甲A组摩登舞、拉丁舞的决赛,这四个组别的选手代表着整个粤港澳地区国标舞者的最高水平。此外,晚场还进行了业余10岁、12岁青少年组别的决赛,旨在激励更多的少年舞者精进舞艺,使他们成为未来的国标人才。最终,经过激烈的竞赛,甲A组摩登舞的冠军由珠海选手买嘉诚、殷雪琴斩获;而同样来自深圳的唐艺铭、黄馨仪则夺下了甲A组拉丁舞的冠军。(李嘉)
20
2016-10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近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市舞蹈家协会承办的“第九届深圳舞蹈大赛——创意舞决赛”在深圳大剧院举行。经评审,有2部作品获得表演金奖,2部获得创作金奖;3部获得表演银奖,3部获得创作银奖;6部获得表演铜奖,3部获得创作铜奖。随后还举办了比赛优秀作品展演,让市民大众体验舞蹈带来的活力和乐趣。 展示深圳舞蹈原创性及多元面貌 深圳舞蹈大赛始创于1998年,至今已经坚持了18个春秋。今年,第九届深圳舞蹈大赛——创意舞比赛让人们再次领略到创意舞蹈的魅力。据了解,本届大赛从年初酝酿发动,6月正式开始报名,继续以创意为核心,突破专业与非专业舞团的界限,突出展示了深圳舞蹈的原创性及多元面貌。参赛舞蹈涵盖各种舞蹈类型,包括现当代舞、国际标准舞、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街舞、爵士舞等激情炫舞,也有把多种舞蹈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创意节目,发掘舞蹈在动作之外的无穷可能,强调作品的创意性和强烈的时代气息,鼓励反映现实题材,倡导创作和表演的艺术性,要求作品在多样化的前提下,具有先进文化的特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美好的艺术形象。 经过初赛,共选出40个作品进入复赛。10月11日至12日进行了复赛,共有19个作品进入决赛。最终,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舞蹈系主任肖向荣,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汪洌,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高成明、文祯亚,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李晓燕,深圳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林树森,深圳市文化馆馆长刘兴范组成的决赛评委,从参赛节目的鲜活性、张力和可塑性等方面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金、银、铜和创意奖。其中《河·流》和《行走》夺得表演金奖;《女·行》和《大漠孤鸿》夺得创作金奖。《林中灵》《红颜》《思念》获得表演银奖;《彩虹依然》《桃李同门》《弋·海》获得创作银奖。此外,《父亲》《宫》等节目获得表演铜奖,《英武少年》《我的父亲》等节目获得创作铜奖。 深圳需要一个标志性舞团引领潮流 深圳舞蹈一直不乏激情、创意和精品。大赛期间,评委专家们邀参加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圳市舞蹈家协会和38度评论承办的“深圳舞蹈发展现状与展望沙龙”,结合第九届深圳舞蹈大赛的具体表演情况,探讨深圳舞蹈界如何舞出风采、舞出风格、舞出深圳力量。 会上,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李晓燕表示,此次第九届深圳舞蹈大赛决赛,让她看到深圳的舞蹈表演人才实力很强。可惜没有一个很好的专业平台,让他们得以施展。“一个舞蹈演员的培养很不容易,通常从中专本科毕业出来。如果深圳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平台,能够让他们把一身本事发挥出来,那么深圳的舞蹈前景真是不可估量。希望我们能够珍惜他们,让他们走得更好。” 此外,参与过三届深圳舞蹈大赛的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汪洌坦言,深圳舞蹈现在创作上进入一个很平稳的状态。而且在深圳总能看到一些好的现代舞作品,以及好的现代舞演员。他希望深圳创意舞蹈大赛可以在这个方向上再走得大胆一点,多鼓励此类作品的出现,以期形成一种自我的风格。 此外,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高成明呼吁,深圳发展到今天亟须一个带标志性的舞团来引领整个深圳的舞蹈。“一个舞团在一个城市里存在的意义就如同‘云门舞集’在台北存在的意义一样。它可能不是放诸四海,但一定是引领着整个潮流朝着更专业、更有水准、更有质地的方向发展。” (本文配图为第九届深圳舞蹈大赛——创意舞决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2016-10-2021
2016-07一年一度的国标舞盛会又来临深圳。7月16日晚,2016WDC世界杯第十四届国际标准舞世界公开赛/IDTA第二届青少年世界公开赛开幕式在深圳体育馆举行。 当晚开幕式最大的亮点当属亚太区国家对抗赛,这也是本届大赛的创新尝试。对抗赛的赛制借鉴了国际最权威的大赛英国黑池舞蹈节的洲际对抗赛,聘请了黑池洲际对抗赛的主持人、黑池评审团主席马克思?希尔顿担任主持,三个中立国家的评审担纲执裁。 参与对抗赛的代表队分别有北美队、俄罗斯队、澳大利亚队、日本队及中国队。中国队领队为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赛事组委会副主任王永刚,他带领中国现役最高水平的4对选手出战,其中摩登选手李伟平&郑岑与拉丁选手徐一龙&师林悦都曾多次夺下中国职业组的桂冠。对抗赛共进行10支舞的比赛,每支舞蹈由两对选手完成,10支舞蹈累计总积分最高队胜出。最后俄罗斯队夺得冠军。 开幕式上另一个重磅项目是国际公开甲A组的决赛。甲A组别仅次于国际公开职业组,参赛选手来自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俄罗斯、斯洛文尼亚、韩国、丹麦、德国、中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该组别决赛的选手都是世界上最顶尖国标舞者。经过多轮的对决,最终来自中国珠海的何艟&单菁夺下甲A组摩登舞的冠军,来自丹麦的选手莫登?洛维&罗茜莉娜?多内娃获得甲A拉丁组冠军。 据悉,本届大赛有200多个代表队约3000名选手报名参赛。在为期5天的比赛中,他们将向深圳国标舞爱好者带来连场丰盛的舞蹈文化大餐。大赛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支持,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舞蹈家协会、深圳市港龙文化体育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方国际标准舞交流中心承办。(转载于深圳特区报)
2016-07-2107
2018-07生命从降临的一刻,就不停步地生长,或经历平坦,或经历崎岖。在独舞《长》的表演中,观众一边沉醉于舞者的动作、情绪,一边感受着成长的未知和无限可能。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朝生暮死的蜉蝣,美丽却短暂。以《诗经 曹风 蜉蝣》为灵感的三人舞《蜉生》,带领观众思索生命的本质。 以培养深圳青年舞蹈人才,推出原创舞蹈精品为主旨的“深圳舞蹈英才计划”项目,在第二届深圳舞蹈月迎来首次成果展演。7月11日晚,15位学员为观众奉献了8部完全原创的舞蹈作品。本场展演也是第二届深圳舞蹈月最先亮相给观众的节目。 创意是本次“深圳舞蹈英才计划”成果展演的最大亮点,所有作品均来自学员原创,他们将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融进作品,以创造性的编排和动作呈现。8部作品以现代舞为主,涵盖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丰富的表演形式,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在都市的生活状态,彰显出独特的深圳城市韵味。除了作品的创意,本次展演的舞台和现场设置也别出心裁,随风飘逸的纱幕,将舞台装点得轻盈朦胧,营造出梦幻意境。 8部展演作品不仅全部由学员自主完成节目编导,更有不少学员亲自参与表演。独舞《长》由学员曹乾尧自编自演,表达了成长的未知和无限可能。学员吕程亮创作和表演的独舞《翊》则演绎出将飞翼伏的内敛张力。两位学员还共同创作并表演双人舞《你来我的梦里走一遭》,带观众进入梦境,这梦既清晰又模糊。 王昭、刘诚磊、王丹凤、赖薇伊创作的三人舞《蜉生》,灵感来源于《诗经 曹风 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朝生暮死的蜉蝣,美丽却短暂,让观众从中思索生命的本真。樊兴华创作的群舞《虹》同样提出对生命的思考,雨后的天空映着彩虹,经历风雨的生命终能看见希望。刘宇飞、胡刚创作的群舞《幻》,则将观众引入幻想和现实的切换中,眼前的你我,哪一个才是最真实的存在?向锋、金迪、谢锦屏、刘一创作的群舞《暖》则是完全不同的情绪表达,向阳生长的桃花,迸发出春意里最盎然的生机,带观众感受生命力量的新鲜涌动。 舞蹈英才计划的作品从初创到正式展演,历时数月,筹备过程非常艰辛。学员当中有事业单位人员、中小学舞蹈教员、社会舞蹈工作人员……都是经过选拔的深圳本地优秀舞蹈人才。舞蹈的创作、编排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员们都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凑齐时间就是首先要面临的挑战。有不少学员还参与多个作品的创作和表演。他们以对舞蹈的执念,反复打磨每一部作品、不断编排每一个舞段、精雕细琢每一个肢体动作,最终将精彩而深刻的演出呈现给观众。 “深圳舞蹈英才计划”项目由深圳市舞蹈家协会发起,在2017年第一届深圳舞蹈月启动,培养对象均来自深圳本地舞蹈艺术工作者。项目特邀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编导高成明作为艺术顾问,并邀请众多舞蹈业界大咖为学员培训和授课,包括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舞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肖向荣,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舞蹈学博士许锐 ,国家一级编导、中国文联文艺研究院特聘导师王舸,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北京舞蹈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韩春启,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田露等。前期培训内容涵盖舞蹈编导课、即兴课、舞蹈赏析课程,以及舞蹈音乐、舞蹈服装、灯光设计、化妆及造型等方面的名家讲座。 “深圳舞蹈英才计划”项目旨在培养扶持本地青年舞蹈编导,提高深圳原创舞蹈作品的艺术水平,尤其是在深圳长期以来缺乏优秀舞蹈院团背景下,为舞蹈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开拓渠道。 主办方希望通过项目的运行和不断完善,建立舞蹈艺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发挥展示的机会,不断打造出更多深圳本土原创的舞蹈精品。同时,未来也将探索与周边城市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加深与港澳舞蹈的交流,进一步提升深圳本土优秀舞蹈人才。【记者】郭悦
201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