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16-05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孟迷 文/图)由深圳立梵创意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崛起新丝路,构建新桥梁”一带一路主题系列文化交流艺术活动日前在深圳开幕。著名画家汤余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等出席了“承前人璀璨”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人论坛。5月20—31日,“承前人璀璨,启后世瑰宝”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主题艺术展将在深圳市民中心东厅展出,钱美华、常沙娜、钟连盛、汤余铭等艺术家100余件作品将一一亮相。本次展览从“溯源、传承、交融”三大主题角度呈现。“溯源”部分围绕汤余铭的中华石窟遗产美术作品展开。汤余铭是国内著名居士画家,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会会长。通过多年对石窟文化的研究写生,创作出独具一格的三维效果美术作品。据悉,汤余铭是演员汤唯的父亲。“传承”将展出常沙娜、钱美华和钟连盛等大师级掐丝珐琅艺术品。常沙娜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曾于清华大学营建系师从林徽因,她始终追随恩师对景泰蓝复兴的理想,为掐丝珐琅的现代应用与设计作出极大贡献,还曾出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的作品也将在本次展出。她曾任北京市珐琅厂第一任总工艺师,师从梁思成、林徽因,是新中国知识分子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第一人,她所设计的景泰蓝被国家誉名为“钱氏景泰蓝”。钟连盛是钱美华的学生,现任北京市珐琅总经理兼总工艺师,接过恩师衣钵的他将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完美结合,开发创作出简约抽象的作品,为景泰蓝工艺注入了新时代的春风。“交融”部分将以“行走深圳”中西当代文化艺术交流展的名义,于5月20—31日在深圳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2层艺术中心展出。展览将引入以色列雕塑家David Gerstein的作品,同时展出深圳新锐艺术家尹燁敏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获得者彭双龙的作品。
2016-05-1818
2016-05【深圳商报讯】(记者 苏兵 通讯员 曾嘉豪)由光明新区公共事业局主办,光明新区图书馆、光明新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阅读起跑线”系列活动近日走进光明中学,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翔以“在生活中感受文学”为题,与光明中学全体高一师生面对面交流阅读、文学与写作的话题。讲座中,南翔围绕当前中学教育现实背景,从自己的文学创作谈起,重点探讨生活与文学的关系,讲述如何在生活中感受文学。南翔说:“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因了酸甜苦辣,更显丰富;相较于生活,文学无疑更自由、洒脱、跌宕、审美。”南翔在谈到自己写作时,“创作素材有三个来源:一是阅历,二是阅读,三是新闻。”在与现场中学生的互动中,南翔建议青年学生除了关注学业外,应该培养自己开阔的视野,创造更多机会去体验和感受社会生活。本场活动系光明新区“阅读起跑线”2016年度校园计划的第三场活动。
2016-05-1817
2016-05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孟迷)随着庄玉君艺术馆日前在深圳吉虹创意设计产业园的揭幕,“庄玉君深圳32年回望展”学术研讨会也一并举行。中央美院教授李建群、西泠印社社员郭莽园等专家学者,对庄玉君32年来的艺术探索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庄玉君1957年生于广东海丰,1984年移居深圳,是中国著名的徽标设计师,作品包括深圳市徽、文博会会徽、广交会深圳馆标志、深圳党校标志等1000多个徽标,共获得国内外奖项60余项。同时,庄玉君在书法和水墨画上也颇有建树,他将三个不同领域中的形式与理念融会贯通,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个性化艺术风格。2015年,庄玉君曾受邀在纽约时代广场进行“绘旗袍快闪”,并录制成节目在时代广场大屏幕播出;还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酒店举办“中国性格——民族英雄人物国画展”,并连续两年受邀参加美国洛杉矶艺博会“中国国家展”。本次研讨会由策展人武湛主持,专家们从各自的视角对庄玉君的艺术实践作出了解读,并针对庄玉君作品中独特的艺术语言、丰富的表现形式、多元的价值呈现等主题展开了讨论。中央美院美术史系教授李建群表示,庄玉君的艺术既体现出蓬勃的创作激情,又有现代设计的形式感和匠心独运的简洁作风,以草书入画,恣意而狂放,堪称“中国的野兽派”;广州画院艺术顾问郭莽园指出,庄玉君在从事设计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水墨画及书法的创作和研究,为设计注入了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内涵;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教授王端廷认为,庄玉君的艺术语言中可以看到很多当代艺术理念的影响,如从他的水墨画造型、构图可以看出现代造型观,其对人物头像的特写处理与摄影观念也有契合之处。“当代蜡染绘画之父”刘子龙指出,庄玉君的绘画所呈现出的厚重感与他的设计功底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月麟谈到,庄玉君的水墨作品以书入画,在不断的尝试中彰显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北京画院理论部研究员马明宸认为,艺术是创作者的独立人格和自由个性的呈现,它是自由、开放的,对艺术家的评判除了创作风格层面,还应包括多元的价值和意义。在与会专家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之后,庄玉君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从设计行业转向水墨艺术,从职业上看是一种跨界,但实际上是一种内心的回归。”不论从事何种行业,他对水墨的探索、对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研究都从未停止。
2016-05-1717
2016-05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杨媚)“妙墨青砂”岭东潮籍名家珍品博览展正在深圳隆盛博物馆举行,展期将至5月20日。此次博览会以岭东潮人文化“名家书画、青花瓷器”展示和交流为主题,进行名家名作的展览。参展艺术家包括林仲伟、蔡建忠、蔡岳城、陈杰生、徐燕舞、刘蛰、葛俊辉,展出的作品有书画、手绘青花瓷、篆刻等,同时还特别从民间征集到潮汕著名已故书法家“观澜老人(林庆雄先生)”的书法作品。据主办方之一的深圳先行文化负责人苏国辉介绍,本次展会的主推画作“岭东书画”是一个以地理区域为缘的人文特质群体。活动者为潮汕籍或客属为主的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不拘泥于学术派别,不追逐社会协会名利,但师古法、尊法度,多以岭东风景和民俗人文为题材。画风上传承岭东本土名师技法,也融合了海派大师或外域专业技法等,变通后自成一格。
2016-05-1717
2016-05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姚卓文)“东张西望”摄影展今天在东门“思月书院”正式开幕,展出深圳7名企业家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摄影作品51幅。展期从今日起至5月30日,免费向市民开放。饶永霞、向荣、卿安永、鄂建军、谢继红、胡悦琼及张琪,这七位从事不同行业的深圳企业家百忙之中走到了一起,共同学习和创作,历时3年多时间,把足迹和心灵的感叹曲呈现给深圳的摄影爱好者。此次影展内容不仅有深圳独特的城中村记忆,还有我国新疆、西藏等地的人文风情,以及印度的异国风光等,题材极为丰富。参展摄影家饶永霞告诉记者,深圳人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但摄影的魅力更为独特,其功能和特性不单单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能让影者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灵感,陶冶身心,并以更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工作和各种困境及挑战。本次摄影展由罗湖区委宣传部(文体局)主办,罗湖区摄影协会和罗湖区文化馆承办。
2016-05-1716
2016-05深圳新闻网讯(记者付洋)深圳文博会期间,来自全国各界的书画艺术家齐聚深圳,各类书画作品展览也纷纷开幕,其中,以“一带一路水墨聚焦王洪亮书法巡回展及张清智百米长卷展”开幕式5月13日在深圳隆盛博物馆举行,展览将持续到5月20日。本次活动参展展品主要包括王洪亮的书法作品100余幅,汉画拓片30余幅,陶瓷书法瓶20余个,展品同时还包括张清智创作的《版纳风情一带一路》主题画作。本次参展的作品主要以中国国学文化为主体,包括儒家、道教、佛教的经典名篇,书体主要有汉隶和爨宝子。据了解,张清智创作的《版纳风情一带一路》主题画作高2米,长150米,展现了西双版纳独特的人文风貌。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王洪亮和张清智丰厚的艺术功力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也可以让观众体会到书画家强烈的使命意识和不懈的艺术追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党组书记、执行主席龙宇翔,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顾问陶方桂中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赵长青,广东省武警总队原政委、武警少将朱凤云,世界华人协会会长程万琦,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艺术总监盛和泰少将,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联络部副部长张志国少将,深圳市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主任王跃军,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深圳特区报总编胡恒芳,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深圳联络部部长李官德,原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警备区司令李友烈,深圳文创研究院院长、深圳天基权集团董事长释延豹等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艺术总监盛和泰少将担任此次开幕式的主持人,为现场来宾介绍了此次展览的书法家及出席嘉宾。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党组书记、执行主席龙宇翔上台致辞,他表示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一直是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心以传承、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责任担当,将众多当代优秀书法家集合于“水墨聚焦”平台,“水墨聚焦”已经成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知名品牌,也是书法艺术家圆梦的重要阵地。同时此次展览是为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战略思想,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赵长青对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达了美好的祝愿。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深圳特区报总编胡恒芳上台致辞,作为文博会的主办单位对此次书画展表示了热烈的祝贺。深圳文创研究院院长、深圳天基权健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释延豹表示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珍贵遗产,中国书画更是其中的精髓,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载体。我们举办此次展览就是为了表达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祝愿,也希望借此次展览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随后,王洪亮及张清智两位艺术家也登致辞,并与大家分享了创作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思考。在领导及嘉宾上台剪彩过后,现场嘉宾参观展览,开幕式圆满结束。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6-05-1616
2016-05◎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2016年是文学巨匠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世界范围内,纪念莎翁的各种文化活动徐徐展开。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日前,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重点剧目《麦克白斯》在上戏剧院首演。这部由名导雷国华执导的话剧,在传统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形式创新,雷导认为,《麦克白斯》 是莎翁四大悲剧中最难排的一部,“它讲述的是一个英雄被毁灭的过程。”雷导同时表示,她反对经典作品的随意“解构”与“创新”,“缺乏对经典的尊重是因为没有读懂。”据悉,这出上戏版《麦克白斯》将于7月在深圳保利剧院演出多场。★ 解剖人性联通莎翁与当下《麦克白斯》是莎士比亚最为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的是战神麦克白斯受到女巫蛊惑并且在妻子的鼓励下弑君夺权,最后渐渐深陷欲望的泥沼中无法自拔,一个昔日英雄逐渐在绝望中走向杀戮的深渊……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导演眼中也有一千部《麦克白斯》。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数百年来,《麦克白斯》被成百上千次地搬上各种舞台和大银幕,雷国华导演也表示,自己看过英国、美国多个版本的《麦克白斯》舞台剧,“排这部戏,太艰难了。”这份艰难,首先来源于希望“不走老路”的痛苦,另一方面源自于《麦克白斯》本身。“这剧距离我们时间太久,艰深苦涩,太难了。”“但当下定决心要排时。我们就像麦克白斯夫人说的那样,‘决定这么干了,就这么干了’。”雷国华说,在一遍又一遍通读原著的过程中,雷国华渐渐找到了《麦克白斯》“故事新编”的内心支点。“《麦克白斯》讲述的是一个英雄的毁灭。在这个毁灭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性共通的东西,其实就是欲望。在当今社会,人的欲望膨胀大大超过100年前。今时今日重排《麦克白斯》就是解剖人性,联通莎翁名著与时代人心。”与此同时,导演选择了一支年轻的队伍,话剧《麦克白斯》由上戏出品,上戏演艺中心制作,雷国华导演创意工作室创意策划联合制作。剧组从创作到所有演员,全部来自上戏,是名副其实的“上戏军团”。★ 莎士比亚一定是一种精神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观众会有耐心观看一场几百年前、万里之外的莎翁经典吗?对此,雷国华表示,尽管她反对对经典的随意肢解,但她也不希望还原一出400多年前的英国老戏。“《麦克白斯》太有名了。我看过欧美很多版本的《麦克白斯》,在舞台上他们甚至把麦克白斯符号化为法西斯一样的存在,残忍而冷酷。”雷国华说,“随着我阅读的深入,我愈发觉得,对经典的随意肢解,其实是因为你没有读懂。”莎翁戏剧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人性的深刻洞见。“人性是什么?在《麦克白斯》里,人性就是我们对自己所犯下罪行的忏悔感。一个正常人被罪恶感折磨走向毁灭都会痛不欲生,更何况麦克白斯是一个为国拼杀的大英雄。英雄毁灭所带来的强烈的悲壮感,这个特别棒,特别有张力。”雷国华说,“当麦克白斯杀了人,他就步入了一个疯狂的世界,从此他没有了黑夜,只有白昼,一个人失去了睡眠,只能是精神崩溃。”今时今日重温《麦克白斯》,雷国华认为,不仅是解剖人性,还具有“警钟的意义”。她说:“当一个人欲望缠身的时候,他其实已经行走在了癫狂深渊的悬崖边。”她强调:“莎士比亚一定只是一种精神。它提供的价值不仅是文学、戏剧范本,而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你理解几分莎士比亚,你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去阐述个人的情怀, 就有力量了。”上海首演结束,雷国华说,“观众反馈,他们没有觉得与这个戏有距离,内心有被打击到。这就是我排的《麦克白斯》的现代性。”★ 时尚外衣包裹着“传统的心”这次的雷国华执导的上戏版《麦克白斯》在内容上“十分传统”,严格遵循莎翁原著4幕剧的结构,在剧情和人物设定上也是一板一眼,照章办事,但是在舞台美术、服装设计和音乐等这些“外在形式”上却进行了大胆创新。雷国华认为,那些随意改编经典的导演不仅是没有读懂原著,更是投机倒把,“我也可以把《麦克白斯》放到中国古代,拍一个汉代甚至清代的《麦克白斯》,其实这样反而没有人说你。”“但像我这样,在坚持古典传统的同时注入现代精神,反而会有文学界、艺术界的人站出来批评你,说你和400多年前的莎士比亚不一样。其实,谁又知道400多年前的莎士比亚是怎样的呢?谁也不知道!”雷国华感叹说。据悉,《麦克白斯》的剧本脱胎自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我们把那些晦涩的、冗长的语言去掉了。可谓骨干版的《麦克白斯》。”雷国华说。而在舞台设计方面,亦回归简洁。《麦克白斯》的舞台融合了黑与红的元素,烘托残酷与破损的环境氛围,萦绕着舞台的是主人公严肃与冷峻的气场,不见底的舞台纵深将故事的情节绵延不绝。无论是英雄的诞生和毁灭,还是恶魔的出世和封印,都是麦克白斯的属性。破损的楼梯构造的城楼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戏剧的语言,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冷色调的灯光把人物的内心暗示表达得更加直接与深刻,多角度的投影将视觉呈现得更加有冲击力。演员化妆和服装设计“妖而不俗”颇具现代感和时尚感。“不少国际同行在看到我们的舞美之后都觉得特别好。还有我们的音乐,也做得特别现代,不仅有苏格兰的民乐也有摇滚。”雷国华说。
2016-05-1616
2016-05【深圳商报讯】(记者 祁琦)继《人文颂》之后,深圳交响乐团着重打造的交响新作《梦中之城》将作为2016文博会艺术节的演出项目,5月20日晚在深圳音乐厅首演,由青年指挥家、法兰克福第六届乔治·索尔第爵士国际指挥大赛冠军获得者林大叶执棒。此外,该场音乐会还将演奏朱彬的管弦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与邱玉凤的笙协奏曲《黔岭》。交响曲《梦中之城》委约当代著名作曲家、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埃里克·伊文森先生担任主要作曲,中国青年作曲家倪辰康整理完善,旨在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和视野看待深圳改革开放前后的重大变化,从而赞美为深圳建设作出贡献的无数劳动者,歌颂建设者们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伊文森先生是美国当代作曲大师,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盛名享誉海内外。受邀来深圳采风时,甫一踏上红土地,伊文森就对深圳旖旎的风光和奇迹式的发展发出了一声声惊叹,世纪新城美轮美奂的风韵,朝气蓬勃的风姿令他心弦波动不已。《梦中之城》共分为“东方曙光,前程锦绣”、“悲情民族,奋斗人生”、“改天换地,欢歌笑语”、“大鹏之城,傲立东方”和“继往开来,梦中之城”五个乐章。第一乐章受岭南音乐元素影响,极具跳跃性、旋律优美、节奏性强。作者以象征深圳的大鹏雕塑为主题动机,大胆融入中国元素,通过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向东方的鹏城致以纯美的敬意。第二乐章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忍不拔的生存信念和奋斗意志,赞颂了为求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而英勇献身的无数英烈。第三乐章音乐活泼、幽默,满蕴喜庆气氛。第四乐章直抒胸臆,描述了作为改革开放先锋的深圳所取得的令人叹为观止、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五乐章中飞扬的乐思,诠释了“大鹏展翅”这一神秘而悠久的传说的深刻内涵。合唱元素的加入,令人心海沸腾。《梦中之城》音乐会是第12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的演出项目之一,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票价最低50元,中小学生和60岁以上长者还可享受半价优惠。除《梦中之城》外,音乐会上还将演奏我国当代作曲家朱彬根据陕北信天游改变的管弦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青年作曲家邱玉凤根据朱践耳先生的交响组曲《黔岭素描》改编的笙协奏曲《黔岭》。邱玉凤应约为深圳交响乐团将《黔岭素描》改编为38簧笙协奏曲《黔岭》,分为“侗乡芦笙节”、“吹直箫的老人”、“月夜情歌”和“苗岭节日”四个乐章,这次演出也是此作品的首演,由享誉国际的笙演奏家郑德惠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演奏。
2016-05-1613
2016-05深圳特区报讯 为响应国际博物馆日,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将于14至15日(星期六和日)举行“2016香港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康文署辖下的39间博物馆、文化场馆和文博单位将免费向公众开放。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与文化景观”。康文署表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的财产,由自然和历史交织而成,在新时代下,博物馆已经不单关注馆内的藏品,对馆外的环境、社会上各种文化景观也应肩负保育的责任,在推动保护文化景观的课题上担当更积极的角色。据了解,参与免费开放的场馆包括香港历史博物馆及其分馆、香港艺术馆及其分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亚洲协会香港中心等,但不包括正于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的“他乡情韵:克劳德·莫奈作品展”、香港太空馆何鸿燊天象厅节目和香港电影资料馆电影院放映节目。国际博物馆协会1977年将每年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香港康文署自2001年起,每年5月中旬举办“香港国际博物馆日”。 (钟通)
2016-05-1313
2016-05【深圳商报讯】(记者 祁琦)第三届明天音乐节5月11日晚在B10现场拉开大幕。作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2016文博会分会场的重要活动之一,本届明天音乐节将持续至5月15日,共邀请了来自6个国家的18位音乐家,演出涵盖实验、摇滚、先锋、自由爵士、民族在内的多种音乐风格。5月11日晚,开场便是猛料十足的重头戏,来自瑞士的声音和视觉艺术家Feldermelder将经典的爵士乐、电子乐和模拟音乐结构重组,猛烈撞击,释放出惊人的声音能量。不断变化的模拟音效与扑朔迷离的灯光效果相得益彰、相互辉映。紧接Feldermelder之后登场的,是意大利噪音摇滚双人组合OvO。他们是一支难被归类的乐队,噪音、金属、摇滚等元素都能在他们音乐里找到。舞台上,两人以面具做饰,在增加仪式感的同时,也让表达更彻底、更真实。马木尔、张东再次成为明天音乐节的座上宾,今年李剑鸿的加入,使得三人碰撞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5月12日晚,吉他、贝斯、鼓这传统三大件在他们手里充满了前卫的张力。本届音乐节的压轴大餐,当属将于5月14日晚登场的德国老炮乐队faUSt。他们是Kraustrock的先驱,从某种意义上说重新定义了流行音乐。他们以普通物件作乐器,猛烈敲击,所有不被称为“音乐”的声响,在他们手中重新拼贴创作,创造出诡异的催眠律动和全新的音响世界。据悉,这是faUSt第一次来华演出,5月14日下午音乐节还安排了faUSt纪录片放映。
2016-05-1313
2016-05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作为第十二届文博会分会场之一,欢乐海岸在本届文博会期间推出“艺的三次方”系列活动,用艺术开启都市人的初夏。5月11日下午,包括展览、论坛、表演在内的系列活动在O’PLAZA欢乐海岸购物中心正式启幕。邂逅当代先锋艺术展览在欢乐海岸购物中心,一场与当代先锋艺术的邂逅正在悄然上演。从“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特别重要的艺术家”克劳斯亲王奖得主梁绍基,到作品市场价格已经过千万元的贾霭力,再到“后面跟着三十来个藏家”的冷广敏,这些实力派艺术家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购物中心的角角落落。这是由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策展的“现实中的不现实:日常生活的精神纬度”展。这是华侨城欢乐海岸盒子艺术空间一年之内的第六个展览,也是今年第五度成为文博会分会场的欢乐海岸的重头戏。展览项目作品涉及架上绘画、装置、摄影、录像、当代水墨等媒介,一方面展示行进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尤其是年轻一代艺术家的现状;另一方面试图探讨当代艺术在现实语境中的交融或者悖离的微妙关系,观察艺术介入日常生活的宽度与深度。这一次艺术家阵容强大,参展的28位艺术家,除了梁绍基这样的实力派艺坛老将,还有影响力较大的年轻艺术家。东方雅趣与现代艺术空间交融作为第十二届文博会欢乐海岸分会场的重量级首演,“匠心呈祥‘国礼’景泰蓝艺术精品展”在皆一堂启幕,市民可以在这里与艺术精品亲密接触,感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蕴和匠心智慧。本次展览展出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钟连盛、米振雄和戴嘉林亲自创作的作品悉数亮相,40多件不可多得的高规格景泰蓝臻品隐藏着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展览以创纪录的展品规模和展品品质,创下深圳近年同类展览之最。国内著名的景泰蓝专家衣福成先生亲临开幕式现场,诠释工匠精神内涵,分享景泰蓝鉴赏与收藏诀窍。5月11日至6月10日,皆一堂还将推出一系列非物质遗产文化的精巧手艺展览,包括“时代流转 经典传奇” 香港旗袍展、“美玉无双”张清雷白玉艺术精品展等。如果说,皆一堂传递的是传统美学东方雅趣;那么5月12日开业的【十=十|设计·生活·家】,则为我们展示为气质女人全新打造的现代空间。一张返乡的车票、一张泛黄的黑白全家福、一件祖母缝补过的旧衣物……5月12日至6月12日,【十=十|设计·生活·家】将会带来“家·手下留情”跨界生活艺术展,邀请时尚艺术家及传统工艺民间艺人,进行一场艺术与时尚的对话艺术展。该展将以残留在记忆中的图像片段或是旧物,让都市人感受家的存在。前来观展的市民,不仅可以建造儿童微观梦想家园,观赏“苗乡苗绣”刺绣表演,还可在购物中心的公共空间免费体验“家庭照相馆”,与家人朋友在不同年代温馨留影。文化艺术与商业空间互动与艺术不期而遇,已然成为欢乐海岸提供给都市漫游者的一种独特体验。文化艺术和商业空间看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专属领域,但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推动,购物中心逐渐成为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补充,承载和展示更多艺术给消费者。莫奈、达利、毕加索、波普艺术等大师级艺术展都选择了K11、大悦城等购物中心作为举办场地,如今购物中心已不仅仅满足于提供交易功能,而演变为功能丰富的体验空间,文化艺术与购物中心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良性互动成为趋势。5月11日下午,在第十二届文博会欢乐海岸分会场启幕的同时,一场以“文化艺术与商业空间”为主题的小型高端论坛在盒子艺术空间开展。现场文化、艺术、商业领域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两者的关系与促进两者未来的“集聚和融合”趋势,为都市人提供更为丰富更深层次的艺术与消费体验。
2016-05-1312
2016-05【深圳商报讯】(记者 卢博林)5月15日,2016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全球服务设计创新论坛将在深圳前海举行。该论坛由国家文化部外联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深圳华荟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是文化部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工作的重要平台,2016年年会借助第十二届文博会、上海自贸区文化艺术授权交易会等国际文化贸易展会,分别在创意设计、文化艺术授权等领域举办国际研讨会,邀请海内外行业权威和知名专家,通过主题演讲对话等形式,分享行业发展经验,打通文化贸易渠道。全球服务设计创新论坛邀请11名国内外服务设计领域的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包括国际服务设计联盟(SDN)常务理事、《Touchpoint》主编、国际服务设计联盟荷兰主席杰西·格赖姆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泽赫德管理学院教授理查德·布坎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刘宁,中国设计红星奖主席陈冬亮,Continuum服务设计创新副总裁乔恩·坎贝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PDR设计公司服务设计主管保罗·瑟斯顿,韩国国民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崔炅兰,国际服务设计联盟(中国)主席王国胜,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同时王国胜将担任论坛的嘉宾主持。据了解,“服务设计”是上世纪90年代新兴的一种全新的创新视角和思维方法,利用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环境设计的成熟方法技术,进行以人为本的系统整合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和价值,使企业和社会达成可持续的目标,是全球盛行的创新范式转变。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因服务业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向“服务型”转型的全球性趋势。服务设计的奠基人G·索斯泰克在1982年和1984年分别在《欧洲营销》杂志和《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首次将“设计服务”和“服务蓝图”的概念在营销和管理界提出来。在2008年,31 Volts服务设计公司对服务设计有一个很生动的描述:“在你面前有两个咖啡厅,它们的咖啡完全一样,连价格都一样,决定你走进一家咖啡厅的就是它的服务设计。”随着设计机构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服务设计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同于技术主导的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由于其强烈的本土价值和文化导向,使得我国的服务设计能在自主创新的层面发挥强大的力量。21世纪是以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作为显著特征开启的,尤其随着人工智能、图形识别技术、信息化和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设计的对象和载体都正在迅速膨胀,设计的范畴也随之迅速扩张。在后工业社会里,服务经济将替代产品制造经济。传统的工业设计理念与创新思维在新经济和社会形势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发展成为必然。服务设计的发展预示着一个新的设计时代的开始。王国胜在《服务变革与创新设计》一文中曾提出,作为新兴设计学科,服务设计的内容涉及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的行为研究、技术应用、环境规划与设计、信息交互与产品设计等内容,由于对社会和经济服务的多样化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综合多学科知识且关注多元价值的服务设计理念和方法对保证企业、国家竞争能力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2016-05-1212
2016-05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尹春芳)由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主办,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深圳大美术馆承办的“各就各位:2016届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展”前日在深圳大学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涉及近50位深圳大学青年艺术学子的近100件作品,展出的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本次展览反映出深圳青年学子们的基本创作面貌和个性,也是深圳当代学院艺术教育的一次检阅。此次展览呈现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学生的专业水平。他们既能结合时代语境和自身的创造性,又表现出时代性,学术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总体上看,参展作品大多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关注大学生自己的个人生活,或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自我的情感、观念以一种视觉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据悉,展览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与雅昌艺术网的线上学术平台的合作签约仪式,以及许钦松奖学金的颁奖仪式。本次毕业展将在雅昌“破壳计划”平台进行线上展览。
2016-05-1212
2016-05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孟迷)昨晚,由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的第三届明天音乐节在OCT-LOFT B10现场开幕。5月11—15日,来自6个国家的18位音乐家,将呈现包括音乐演出、专题讲座和纪录片放映在内的多元节目,B10现场每晚都将上演1—2场涵盖实验、摇滚、先锋、自由爵士、民族等音乐风格的先锋演出。明天音乐节(Tomorrow Festival)始于2014年。作为一个非主流音乐节,“明天”指向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更多的可能性,艺术的前瞻性和创造力才是重要的音乐选择标准。据悉,本届明天音乐节还是“创·艺 Creative Ar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文博会分会场系列活动的重点项目。本届音乐节的开幕大戏,是由瑞士艺术家Feldermelder带来的声音视觉装置演出。从早期先锋电子乐的解构作品,到更经典的爵士乐、电子乐和模拟音乐,不同时期、各种流派的音乐都给Feldermelder带来了灵感。本次音乐节中最不可忽视的莫过于faUSt——这支让中国乐迷期盼已久的传奇乐队,将把其中国首演献给明天音乐节。作为Krautrock(德国前卫摇滚)的先驱,来自德国的faUSt在70年代几乎重新定义了流行音乐,并创造出一种欧洲特有的艺术形式。除现场演出外,本届音乐节还设有faUSt的纪录片放映环节。明天音乐节常以其“杂派”口味而为乐迷所称道。刚刚在德国完成新专辑录制的传奇摇滚乐队木推瓜,将在明天音乐节献上暌违15年的重组首演;本届唯一一场民族风格的演出将由印度西塔琴演奏家Pandit Narendra Mishra与塔不拉鼓演奏家Kushal Krishna呈现;明天音乐节的老朋友马木尔和张东,将与中国前卫音乐家李剑鸿一同探索音乐表达的未知可能。本届明天音乐节还将开启一个重要项目:“明天即兴”——即在音乐节的最后一天,邀请参演音乐节的艺术家同台合作。在演出和放映之外,音乐节期间的两场精彩讲座也同样值得期待。美国著名独立电台WFMU的音乐总监Brian Turner将分享关于WFMU的一切;主营手工效果器的Death By Audio的创始人及总监Oliver Ackermann将带来关于效果器的革命美学,他本人更是纽约地下艺术运动的中坚力量。
2016-05-1212
2016-05【深圳商报讯】(记者 楼乘震)“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昨日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由于展品十分脆弱、珍贵,个别国宝只能展出四周就要被替换,如此短的展览周期吸引了各地文物工作者和观众一早就排起长队。公元804年,日本僧人空海作为遣唐使来到中国,在长安青龙寺拜高僧惠果为师学习。空海回国后创立日本真言宗,以京都东寺为传法中心,故称“东密”。其徒孙圣宝(理源大师)于874年在京都建立了醍醐寺,醍醐寺不断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日本醍醐寺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寺内收藏有69419件文物精品、6522件重要文化遗产,其他未指定寺宝更是多达15万件。醍醐寺的珍藏除了在日本展出之外,此前仅在德国展出过一次,这次在中国的展览是醍醐寺的艺术珍宝第二次出国展出。据悉,此展的文物选定主要以“与中国的渊源”为倾向,展出的64件(组)珍贵文物有雕刻、工艺、绘画等,其中24件是日本重要文化遗产,6件日本国宝。这些展品多带有浓郁的唐宋艺术遗风,如弘法大师空海的真迹《〈大日经〉开题》、记载醍醐寺初创珍贵史料的《醍醐寺缘起》、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绘画作品之一《绘因果经》、源自中国五代时兴起的“新样文殊”题材的《文殊渡海图》、创作于平安时代的《诃梨帝母像》《阎魔天像》,宋版《一切经》等。
2016-05-1211
2016-05◎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和谐永昌——连建英中国画作品展”继去年在台北展出,引起社会好评之后,今日将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连建英的精品力作80余幅,作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多门类作品。本次展览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和承办,展期至5月15日。连建英,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深造于中国美协培训中心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杜滋龄工作室。他师从著名中国人物画家杜滋龄,并得到吴长江、谢志高、梅启林、霍春阳、王培东、贾广健、陈钰铭等名家亲授。主攻中国写意人物、山水画、花鸟及书法,其中人物、山水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美展上入选、获奖。连建英的作品《阳光》、《肩负人民的希望》、《清泉不断伴炊烟》、《搜救》、《宁静的港湾》、《潮起潮落》等画作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画展上入选、获奖。《松下对弈图》、《明月几时有》分别被墨西哥和保加利亚国使馆收藏。连建英的作品先后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广东省文联艺术馆、深圳会展中心、潮州、韶关等地举办个展。本次画展围绕着和平与和谐的主题,涵盖了连建英近年创作的精品,当中包括星云大师等名人的肖像画、他在全国以及省市美展入选和获奖作品以及以和平为题材的作品。他擅长通过现实的人物和景象,合理地融入西方画元素和时代精神,再运用中国画传统的线条与笔墨进行创作。譬如,他的人物画,借鉴了西方绘画对光与影的处理,又兼备中国画的大写意。尤其是现代人物画,往往他会在人物的脸部和头部采用工笔画的方式,尽量写实,衣服采用传统绘画的大写意方式,工写结合,要求学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连建英告诉记者,他的绘画不少都师承古人,比如山水画以元代、明代山水的笔墨特点来表现现代题材,他的花鸟画得益于徐渭、八大山人,对笔墨的运用。同时他也强调在中国画中书法的重要性,“书画同源,以书入画,才能灵动,洒脱。”连建英在绘画领域积极进取。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田均清认为,连建英主攻中国写意人物、山水画的同时,又兼工花鸟及书法,对创作的执着达到痴迷忘我的地步。“他的作品中,秉承了以书入画的传统写意画风和各个门类的笔墨技法相互渗透,同时又借鉴一些工笔画的技法和西画以虚实营造空间等的表现方式,使其人物画、山水画都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
2016-05-1111
2016-05【深圳商报讯】(记者 梁瑛)由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主办,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美术馆承办的“各就各位:2016届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展”昨日在深圳大学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涉及近50位深圳大学青年艺术学子的近100件作品,展出的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展期将延续到5月18日。 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展现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学生的专业水平,既能结合时代语境和自身的创造性,又表现出了时代性、学术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总体上看,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大多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关注大学生自己的个人生活,或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自我的情感、观念以—种视觉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的作品大多充满了情绪和情感的无尽倾诉或观念的述说,隐藏着个性化艺术理念和个体化的精神状态,体现了青年学子们在—个新的视界重新审视与理解自我的视野,体现了青年学子们潜在的经验表达与情感移植。此次展览反映了深圳青年学子们的基本创作面貌和个性,也是深圳当代学院艺术教育的—次检阅。 展览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与雅昌艺术网的线上学术平台的合作签约仪式,以及许钦松奖学金的颁奖仪式。
2016-05-1111
2016-05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韩文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汪友农的画集已于近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画集收集了汪友农生前的多幅精品画作,涵盖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深受业内好评。汪友农(1939--2015)原系合肥学院美术教师,他于1939年出生在安徽芜湖南陵一个喜爱诗画的书香门第,自幼即因家庭的培育和熏染,形成良好的艺术感觉与文化基础。1971年,他调入南陵师范任美术教师,1986年又调入合肥师范(今之合肥学院)任教,退休后一直在深圳从事绘画创作和研究。汪友农曾师从现代著名女词人丁宁和国画大师黄叶村,擅诗词、精翰墨、懂鉴赏,尤其在中国画方面造诣较深。他早期主攻人物画,画作生动传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后期汪友农创作了大量山水画和花鸟画作品。其中山水画作品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写生之作,一类是临古之作,还有抒写家乡风景、祖国山河、心中林泉与古人诗意的绘画创作。而花鸟画则既有清雅传统的“四君子”,也有色泽浓丽的花鸟畜兽。集结汪友农一生心血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汪友农》一书已于近日出版。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分别为该书作序。薛永年在序中评价汪友农:“他的艺术既不媚俗,也不欺世,而是不息地寻找并表现真善美。他的人物画创作,超越彼时的时风,真诚歌颂了平凡生活中的高尚品质,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而他的山水花鸟画,寄予了高尚的情怀,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体现了‘神与物游’的超越精神。”他还指出:“汪友农的山水画,像黄叶村一样‘借古以开今’,大量使用传统的图式,丘壑笔墨,古意盎然,又师法造化,中得心源,从大自然中提炼,意境是新的,气象是新的,感情是新的。”据悉,“汪友农中国画艺术展”将于6月23日——7月3日在关山月美术馆举行。
2016-05-1111
2016-05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杨媚)5月13日,深圳交响乐团“幻想交响曲”音乐会将在深圳音乐厅上演,保加利亚指挥家兼作曲家马丁·潘捷列耶夫将执棒,青年钢琴演奏家袁芳助阵。马丁·潘捷列耶夫在保加利亚国家音乐学院完成小提琴专业学习的同时,又获得了指挥、作曲双硕士学位。如今马丁·潘捷列耶夫是保加利亚国家爱乐乐团副指挥、索菲亚爱乐乐团首席指挥。他还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创作了3部大型交响曲、清唱套曲《普拉内的台阶》和打击乐协奏曲等。作为2015-2016音乐季名人名作系列,“幻想交响曲”上半场带来的序曲就是由指挥家本人创作的《原型》(Archetype),根据作曲家介绍,《原型》主题取自于保加利亚民间乐曲,以不规则的拍号逐渐形成一条让人经常回忆起的浪漫曲线。两条情感线则是在建立联合脉络创造新世界之前的短暂冲突。接下来乐团将与青年钢琴演奏家袁芳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为深圳观众熟悉的钢琴演奏家,袁芳和深圳交响乐团有过多次合作。2008年,袁芳以钢琴和室内乐双专业的出色成绩毕业于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大学,并分别获得德国所能授予的钢琴演奏、室内乐的最高学位,被中国教育部认证为双专业博士。29岁时,她就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袁芳还是“慕尼黑国际青年钢琴家舞台”头奖获得者,曾受邀加盟“慕尼黑钢琴家俱乐部”,被其评为最受欢迎的钢琴家,被钢琴泰斗保罗·巴杜拉·斯柯达赞誉为“能弹出作曲家灵魂的少数年轻钢琴家”。音乐会下半场将演奏法国音乐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该作品的管弦语法充满了想象力,业内评价,柏辽兹具有多愁善感的性格,其带有病态的梦想和燃烧着的热情,使他摆脱了形式上受约束的古典交响曲,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柏辽兹大胆地使音乐成为标题的附属品,并在这一交响曲中构成了自传式的内容。全曲在结构、和声与旋律方面都存在着大胆的创新,由此开创了自由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是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交响乐作品。
2016-05-1110
2016-05【深圳商报讯】(记者 梁瑛/文 韩墨/图)深圳文博宫祥山艺术馆第23届美术作品展《中国当代工笔画名家邀请展》正在文博宫多功能厅举行,展览共展出了35位中国当代工笔名家的近百幅创作,包括花鸟和人物两大主要题材,以学术专业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此次展览邀请了中国工笔画界众多名家参展,在工笔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何家英的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艺术家们在创作上尊重传统,并以一种兼容性的开放姿态,不断拓展表现手段,用不同的表达技巧和风格样式阐释他们对艺术本体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理解,不断打破工笔画传统意义上的形式,把工笔画的语言架构和文化趣味导向当代,将观众带入一个全新的审美视野。纵观近几届全国美展的工笔画作品,题材之新颖、构思之巧妙、风格之多样使工笔艺术创作展现了更自由的表现空间与强烈的视觉感受。在趋向多元发展的格局下,当代工笔画更是以其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势态开拓了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新面貌。本次展览正是从多方面展现了当代工笔画的风采。本次展览持续一个月,主办方表示,此次展览是祥山艺术馆建馆以来的第23个展览,在不断探究当代语境中艺术发展可能性的同时,美术馆正以展览的多元性切实践行其“尊重专业、追求学术、兼顾传统、重在当代”的展览理念。
2016-05-1009
2016-05【深圳商报讯】(记者 穆砚 通讯员 黄新良)近日,广州美术学院书法历史与文献学硕士、南粤印社副社长、召南诗社社员叶炼勇应邀来深,在“说文解字——中华经典古诗文公益课堂”上,为市民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书法与文学的欣赏课,带着现场听众领略了《兰亭序》书法的精妙、细细品鉴了文章义理的悠远。叶炼勇首先介绍了《兰亭序》的创作与传播史:王羲之与名士们在浙江绍兴的兰亭雅集,寄情山水,沐浴消灾,谈玄论道,临流赋诗;雅集创作的诗文合成集子,大家便邀请王羲之作序,他便乘兴写下文辞、书法俱精的千古名作。后来,唐太宗得到它,就命众多一流书法大家,如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摹拓临写,分赠名臣。当时名臣都以得一摹本而视为家族的荣耀。据传唐太宗死后,将《兰亭序》书法作品随葬入昭陵,但五代十国盗贼盗墓却未发现这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名作。所以《兰亭序》的下落及真伪,就成为千百年来的一桩悬案。讲到《兰亭序》的书法,作为书法篆刻家的叶炼勇展示了他课前写就的“静”字扇面,呈现魏晋时期流行的沉毅朴拙书体风格,以区别王羲之在作品中的清逸俊朗。让更多的听众轻易明辨《兰亭序》书法史上的超越性。一直致力古典诗文创作的叶炼勇,对《兰亭序》的义理也有深刻的理解。他说,理解古人的文章,要知人论世,更要将个人的经历与情感变化融入到文章中去体会,才会读到深刻的内涵。王羲之的《兰亭序》融入了自己在“二起二落”后的人生经历的感悟,也融入了他对于当时谈玄论道、不识实务的风气的思考。在讲解文章的义理时,叶炼勇说,王羲之很好地运用了古典律诗创作的“起、承、转、合”原则来写作:全文起于事由,承于乐事,转于悲情,合于作序之初衷。记者在当天的“说文解字——中华经典古诗文公益课堂”现场看到,很多听众在课前已经熟读甚至背诵好了当天的演讲篇目。现场有两个小朋友带着课本,为听众们朗读全文,音韵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一对母子自告奋勇地为大家背诵《兰亭序》,流利而自然。在课后的交流中,现场的大朋友小朋友们纷纷请叶炼勇题字留念。
2016-05-0906
2016-05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文 韩墨/图由深圳美术馆主办的“二十间书房——深圳当代青年书画邀请展”5月6日至5月15日在深圳美术馆举行,展览以艺术家的书房作为线索,通过中国书画、篆刻等80件艺术作品,展示20位青年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与人文志趣,开幕当天将举办“书画与当代人文精神”主题研讨会。都市里坚持传统艺术展览汇聚了生活在深圳的一群具有传统艺术情怀、研习传统艺术的践行者。在他们看来,书房的日常乐趣是传统文脉的自然延展,是对庸常生活的超逸,更是安放内心的精神家园。了予堂、滋兰庭、寄雨楼、有聊斋……20位青年艺术家,20个雅致的书斋号,各自都有一段文人与书房的佳话。本次展览正是通过艺术作品,对这些深藏在喧嚣都市里的文人雅事进行挖掘和呈现。本次参展者年龄在45岁以下,呈现了在深圳专注中国书画创作的青年艺术家样本。策展人王子蚺介绍,这些艺术家一部分来自艺术研究机构,具有艺术史学识背景,在学术研究之余醉心翰墨丹青;一部分来自“深南道”,代表了深圳本土民间艺术群落自我生长发展的状态;一部分是不同领域的从业者,在艺术中寻求内心情感的圆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幼因家庭教育环境影响或相关的成长经历,建立了与纸墨书画血浓于水的情感,带给他们内心的温暖和诗意。有的书房只是一张桌子在房价高企的深圳,拥有一间书房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本次展览的20位艺术家,他们的书房有大有小,有华丽有朴素,都是大都市里一块安放灵魂的静谧空间。在本次展览中,策展人特别设置了隔断通道,使参观展览有曲径通幽之感,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旁都配了书房照片。青年艺术家李原原2009年来到深圳,两年后成家买房,此后孩子出生,为了给孩子布置儿童房,李原原的“澜平秀安居”被迁到了餐厅,每天茶香饭香混着书香墨香,别有一番味道。李原原说:“这就是传统艺术的魅力,它始终给你一个空间观照自己,无论这个空间在哪儿。”艺术家李延奎提供的照片是他在窗边小桌上写字的情景,窗外就是热闹的街市。他说:“我的书房从一间小房搬到客厅再搬到另外一间房,其实也就一张桌子而已,还是一张可折叠餐桌。因为我平时多写小字,有时就折起来只用一半,有时打开让女儿坐我旁边画画。学校有很大的书法室,在那里我却写不出来,自己的书房虽就一张桌子,我却可以坐下来鼓捣半天。此心安处,便是书房。”王子蚺认为,书房不但是一个空间,更是精神栖息之所。对于今天的艺术家来说,书房是具有独立精神的个人空间,是与自己相处的私密世界,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头。在“二十间书房”里,艺术家讲述书房斋号的来历和故事,其实是他们在城市的成长写照,表达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
2016-05-0606
2016-05新华社巴黎5月4日专电(记者 张曼)巴黎市博物馆联盟4日宣布,即日起开通专门网站在线免费展出14座市立博物馆的18万件展品。18万件展品中包括:雕塑、绘画、手稿、服饰等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在线展出除提供展品照片外,还配有展品介绍、目录资料、档案等。巴黎市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布鲁诺·朱利亚尔说,该网上平台的推出,在把展品呈现给尽可能多观众的同时,还可保证展品得到良好的保护。他说:“在线展出并不是取代现场参观,而是作为一个补充,既能帮助参观者事先了解展品内容,也可方便研究者获取更多信息。”此外,据巴黎市博物馆联盟负责人德尔菲娜·莱维介绍,该网上平台还会呈现一些易碎展品,以及由于存放条件或场所限制而未能展出的珍品。据悉,该网上平台计划在2020年前在线展出60万件展品,并实现3D展示效果。巴黎市博物馆联盟整合了14座市立艺术、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家故居,包括小皇宫博物馆、巴尔扎克故居、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2016-05-0605
2016-05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会“两学一做”活动安排,4月21日,机关党委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中共党史题材3D立体故事片《冲锋号》和文献纪录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文献纪录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通过珍贵的历史镜头,从“一个人、一首歌”的视角,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3D立体故事片《冲锋号》通过讲述流浪少年虎子跟随红军长征,逐渐从一个淘气的儿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司号手的励志故事,再现了长征中的重大事件和光辉、曲折、拼搏的撼动人心的场面。此次观影,干部职工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对党的历史革命事业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肩上的责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016-05-0504
2016-05作为2016年度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二讲,由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担任主讲的“艺术创造 文化国家——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讲座近日在关山月美术馆二楼报告厅举行。“四方沙龙”由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参与主办,王中教授在讲座中列举国内外多个案例,全面梳理公共艺术的发展历史和对城市文化形象、文化氛围产生的巨大影响。大拆大建造成城市特色危机和很多学者一样,谈到公共艺术,王中教授首先要厘清公共艺术的概念,他介绍,公共艺术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时期,对公共艺术都有不同的解读。而大体上,公共艺术有两个脉络,一个是艺术家进行社会参与和社会介入,比如1995年艺术家克里斯托包括德国国会的行为艺术作品,而另一个则是被政府纳入国家文化形象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公共艺术。在本次讲座中,王中重点解读了后者。同时,王中也强调,公共艺术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传入中国,但公共艺术进入中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被误读的过程。“因为它伴随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我把它称之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大跃进’,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发生过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化的进程,也就是在最近30多年来在中国发生了。”30年的大拆大建造成了我们今天常常谈到的“城市特色危机”,有外国专家曾说中国的城市是一个“将军的城市”,城市设计没有主次之分。王中说,“我们总喜欢把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混为一谈,实际上我告诉大家,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王中认为,“我们沿用的规划几乎都是西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个应急的城市规划的理念。二次大战后,德国很多的城市被战火摧毁了,要迅速地恢复城市的功能,政府出台了一些规划的政策。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德国人只经过了8到10年的时间就迅速地进行了修正,当时甚至出现了一个非常强力的决议,就是要求建设包括建筑工程中,设计费要占到20%~25%。为什么这么多?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城市再像这样一个统一标准去做的话,这个城市将丢掉灵魂。”王中列举了大量中外城市公共艺术案例,证明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城市公共艺术能够培育在地的文化创新能力,营构一种文化自我“生长”氛围,公共艺术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同时,还培育着公众的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我们有非常好的传统的传承,也有非常现代的建筑,但是很不幸我们直接把它放在一起了。”这样完全不考虑审美的规划在中国处处皆是,王中认为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在中国你可能是一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院士,但是在美学素养上可能是小学生的水平。”公共艺术创新城市空间从巴塞罗那到洛杉矶、从巴黎到西雅图,王中从公共艺术在欧洲的起源讲起,完整地梳理了公共艺术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以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公共艺术为例,向观众展示了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起到12个方面的巨大作用。美国的一个公共艺术评论杂志推算全美每天与公共艺术面对面的人数,每天超过500万人。这个数字是博物馆、剧院、美术馆观众总数的一千倍。如此庞大的观众人数和社会媒体的关注度,使公共艺术不可避免成为重要的资源。据美国国家基金会推算,对公共艺术经费的投入可以得到12倍的连带经济效益。日本著名的理论家南条史生先生说,无论从建筑、都市规划或者是艺术的角度来看,时代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公共艺术。早在2004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成果的核心结论,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就公共艺术立法,要求工程建设资金的百分之一要用于公共艺术,因此,公共艺术也叫百分比艺术。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对公共艺术立法,王中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目前,中国有一大批有识之士在推动公共艺术立法,同时中国的职能部门,文化部、住建部已经高度重视公共艺术在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作用。王中认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快公共艺术建设契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因此,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公共艺术在创新中国文化、重塑城市认同、再造社区意识和激活城市空间等方面的功能优势, 将公共艺术纳入国家未来的文化艺术发展战略之中。(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2016-05-0404
2016-054月21日, 由市文联机关党委、纪委、工会组织的市文联艺术赏析系列讲座开讲,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原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骆文冠为市文联干部职工做了美术赏析专题讲座。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烈杰同志在讲座总结中感谢骆文冠先生所作的讲座。骆文冠先生从美术审美价值取向的深度、技巧质感的高度和愉悦情趣的丰富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美术欣赏进行了深度解读。在听众提问环节,互动气氛十分热烈,有的听众将自己的美术作品带到现场,与骆文冠先生进行现场交流。听众踊跃提问,骆文冠先生耐心解答,讲座在热烈而愉悦的氛围下结束。(黄娟)
2016-05-0429
2016-04【深圳商报讯】(通讯员 张秀娟 记者 王斗天)4月27日下午,深圳美术馆“静观”与“寄情山水”两展览开幕,布心中学20余名同学应邀前来观摩学习并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此次活动开启了深圳美术馆与布心中学“馆校”实践基地合作的序幕。当日,在隔山环抱、风景如画的深圳美术馆内,深圳美术馆馆长张燕方与深圳市布心中学校长张汉亮签订了“馆校”合作实践基地的协议,为布心中学带来了校园美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机遇。布心中学是罗湖初中唯一一所美术书法特色学校,三度培养出全市美术中考状元,此次签约标志着布心中学在校园品牌建设和艺术教育实践中迈出了新的一步。深圳美术馆与布心中学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方案的敲定,为美术馆与学校之间搭建了常规的交流模式。
2016-04-2928
2016-04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尹春芳 通讯员 朱揭峰)“青春心印——2016第三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日前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79位青年画家的近80幅工笔画作品,呈现出当下青年工笔画家对艺术之路新的探索,并展示了百花齐放的青春活力与飞扬的艺术激情。2014年,首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在关山月美术馆举行,收到了艺术界的良好反馈。关山月美术馆策划此项公益性学术活动,通过专题展的形式,多角度地展现对“70、80后”这一艺术群体的研究成果。随着“70、80后”的青年工笔画家的艺术风格逐渐成熟,他们的作品无论是技法还是主题,都有一些新的创造,这与传统工笔画颇有不同。其中体现的新价值追求与新艺术趣味,使得传统的工笔画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面貌,本届青年工笔画展览再度持续关注年轻工笔画家创作的新动态与新风格。本次展览邀请深圳美术批评家游江担任学术主持,陈濯非担任策展人。陈濯非介绍说,这一届青年工笔画展延续过去两届的特点,专注于“70、80后”的青年艺术家群体。有进步的是,本届青年工笔画展的作品,整体质量更高,青年艺术家的技法更加成熟,风格与主题更加多样化。“通过他们的作品,可以窥见这群年轻人很有想法,他们对工笔画这一传统艺术从形式到主题都做了一些创新与尝试,让我们也得以观察未来工笔画发展的新方向。”70后与80后的工笔画家目前正处于创作的盛期,艺术语言和风格正在形成。相比于50后、60后的艺术家,他们关注的主题以及表达方式亦打上时代与青春的烙印。譬如,本次展览中,都市题材与关注内心自我的题材偏多,传统的花鸟、山水的题材相对偏少。在陈濯非看来,这是未来工笔画发展的一大趋势。在题材上更偏重小我,当下都市生活,以及在都市生活的各种人的精神状态。“70后与8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成长背景以及生活环境会让他们更关注自己内心的喜好,生活情趣以及情感表达。”譬如,在栗玉莹的《丽人行》中,画面呈现了一群打扮妖娆的女孩们在自拍,这正是时下流行的娱乐生活;王晓平的《梦境》以超现实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女孩的神秘梦境;陶娜的《趣之一》则用一组下午茶的景物呈现出小而美的生活状态。都市的女孩、恋爱中的情侣以及旅行见闻等等主题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绘画形式,工笔画如何走出一条新路,与现代生活以及审美趣味产生联系?展览中的青年工笔画家用手中之笔给出了答案。走进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来自赵成旭的作品《蔬菘澹味》。这幅作品完全采取了白描手法,而白描与线条恰恰是工笔画的基本功;王晓梦的《那些事—乡途》将工笔画与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艺术效果;杨惟为的作品《武戏》让人耳目一新,成为本次展览中的亮眼作品,他借鉴西方的绘画语言与技巧,与工笔画实现了一种“嫁接”,呈现了以工笔画为骨骼,西方画为皮的艺术效果;于佳鹭的《再回首》在工笔画的颜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借鉴敦煌的岩彩,赋予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为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表示,深圳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城市,它以“设计之都”著称,而设计与工笔画有许多共通的连接点。“发展到今日的工笔画同深圳市的文化品格一样,时尚、有朝气、有创造,如何将当代艺术研究在关山月美术馆延续下去,工笔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据悉,本次展览由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福田区委、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共青团深圳市福田区委员会协办,展期至5月8日。
2016-04-2827
2016-04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张樯)中国诗歌万里行日前在河南禹州举行创作采风活动,与会的《星星》、《诗选刊》、《诗林》、《扬子江》、《中国诗歌》、《大河诗刊》等单位负责人共同提议,并征得《诗歌月刊》、《诗潮》、《绿风》、《香港诗人》等诗报刊负责人一致同意,决定发起成立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系开放性联谊平台,旨在团结全国公开出版的官方诗报刊、各类正式出版的民间诗报刊以及诗歌网站、诗歌客户端等机构,推动诗的跨界联谊,在交流办刊编辑经验、推出诗歌精品、发现诗歌新人等诸多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其学术指导单位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著名诗人叶延滨为首聘顾问。
2016-04-2725
2016-04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刘莎莎)4月23日,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暨2016深圳室内设计产业年度大会在深圳大剧院举行,千余名知名室内设计企业代表、设计精英、理事会成员及上下游相关企业代表出席。HHD假日东方国际设计机构负责人洪忠轩、深圳市世纪雅典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剑平、PLD刘波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波等专家聚首,围绕“互联网+”时代的设计新趋势、理想设计公司模式等主题,探讨时代背景下的设计思考,进一步梳理思路,为室内设计业的发展廓清思路。本届理事会重要内容之一——2016深圳室内设计年度颁奖典礼,聚焦业界生态并高光显示设计精英。经过严格评选,评选出“2016年度优秀室内设计师”奖、“2016年度优秀室内设计公司”奖、“2016年度最佳室内设计师”奖、“2016年度最佳室内设计公司”奖、“2016年度室内设计行业突出贡献”奖、“2016年度最具贡献力装饰建材品牌”奖共六大奖项。
2016-04-25